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2023-08-13曾德胜
曾德胜
(湘西州龙山高级中学 湖南 湘西 416800)
引言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时代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教育也随着时间的洪流而不断改革、进步与发展,当下的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也很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意识形态的构筑与养成。因此,德育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教育对于懵懂与初始世界并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年龄阶段格外重要,所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更是需要我们精心地实践与探究。德育教育的探究与实践过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难免经历各种摸索、改革与创新,弥补与改正德育教育中的不足,提出并实践创新性的德育教育策略是整个德育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1.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与瑕疵,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甚至是起到一个与德育教育理论相悖的反向作用。经过不断地吸取经验和实践认证,这些问题逐渐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比如:学校对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德育教育太过教条与形式主义,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缺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抓住痛点,逐一分析,才能策划出有效的应对政策和创新方法。以下是对高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细节分析。
1.1 教育的天平未能平衡
现如今的社会教育,普遍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即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与应试技巧水平上,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疯狂地汲取知识与格式化地重复练习,使得高中学生的智慧教育几乎遮盖了德育教育。然而,这种应试教育的普遍现象真的是智慧教育吗,真的可以替代得了德育教育吗。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教授道德与智慧,道德与智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缺乏道德的人即无智慧,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直到需要实践时才会知道一无所用,因为这没有道德的支撑。智慧是基于道德的道德衍生品,道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方能引发智慧。因此,如果忽略了德育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那么在此种情况下所达到的教育效果终将是空中楼阁,不得不让学生担负起未来坍塌的风险。
1.2 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实践性和探索性
我国高中教育环境普遍存在着这一种现象,就是对外非常强调德育教育,经常性地宣扬与告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演讲、教学会议、宣传标语等无不时常体现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然而,这种重视往往都只是表面性的宣传,并无任何与德育教育方面实质性的工作进展,也无需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进行相应的反馈,总的来说,就是形式主义大于实际主义。教育系统中,有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用规章命令、表面观感取代教育规律,以在各个学校开展美其名曰的德育教育活动作为推动和宣传德育教育工作的手段,上行下效地组织类似于“美德青年”之类的比赛评比活动,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以学生表演的形式进行公开。有些学校迫于上级的压力和自身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缺乏,违背了客观的教育规律,以做出视觉效果甚至感官冲击为目标,最爱在节庆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洗脚,导致很多敬老院老人每逢重阳节就被多次洗脚的事实。这些教育活动或者手段忽视了教育本质上学生的个人反思,使我们的学生一直处于麻木、轻视甚至嘲讽嬉戏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抑制了学生道德品质水平的成长。但是,德育教育并不是独立凌驾于其他教育板块中不接地气的“形式主义”,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试想一下,若教育核心都已如此,教育工作怎么能得到有效发展与本质提高呢。
1.3 德育教育缺乏凝聚性
由于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缺失了对德育教育的把控与重视程度,导致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是这个时代误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本质,认为只要知识文化水平过关,就能得到良好的个人发展,个人的命运无关乎个人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形式主义或者说是近形式主义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得整个学生家庭和社会也是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来得及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这就使得家长和社会缺乏配合学校对于学生进行真正德育教育的意识和自觉性,这反过来还阻碍了德育教育的探析与发展,试想一下,没有人配合,或者说没有达成共识,怎么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呢,德育教育就是如此。
1.4 德育教育欠缺教育手段和教育平台
如今这个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技术的时代,现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涉入到大部分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行业,当然也包括教育行业,但是,由于对知识教育的大量投入,这些现代技术及相关产品往往都体现在了课堂教学工具上,并没有出现在对于德育教育的投入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德育教育的教育环境就好像是还在处于口头表达与面对面教授的情况之下,本就存在于不平衡的教育体系之中,还缺乏良好的教育手段和优质的教育平台,这岂不是使得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难上加难吗,因此,在相对滞后的情况之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以达到教育平衡也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重点。
2.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策略的探究分析
当意识到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弊端或者不足之处,实施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那么应该怎样来进行这项严肃的工作呢?这需要我们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改正与弥补,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探索,加之日积月累的坚持,德育教育工作必会得到高质高效的发展。首先,针对德育教育的不平衡性,我们可以真切地强化与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形式主义的资源浪费,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自觉性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再有,针对对于德育教育的社会凝聚力缺失,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力量进行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最后,针对德育教学手段的缺乏与德育教育环境的滞后性,我们可以引入现代的技术手段,用科技的力量带动现代德育教育的升华。
2.1 找到平衡点,落实德育规定,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下来的传承,它可以时刻改变与优化我们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不仅如此,道德作为现代社会公民不可缺失的个性品质,它能够教会我们怎样去幸福地生活,提高我们对于世界和对于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我们对于家庭生活、社会发展的承担能力与自觉意识。虽然道德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探索道德、教授道德、发扬道德来维系民族传承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将道德应用到对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态度当中,我能够让许多事情得到美好的侵染,让许多事物得到高质量的发展。这就可见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高中德育教育的探析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改正与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政策,形成令行禁止的德育教育规定意识,明白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共同重视德育教育的意识形态。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教学认知水平与培养教师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教学方式,来从侧面凸显出德育教育乃高中教育之核心,有了真正的核心,就会有既定的目标,才能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
2.2 摒弃形式主义,积极推动德育教育实践工作
正如对于德育教育的弊端分析,形式主义下的德育教育是万万不可取的,它是绊脚石、是荼毒、是资源浪费,甚至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对于形式主义,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与德育教育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形式主义的德育教学方式或手段,进行坚决的惩处和杜绝,打磨好的工具,就必须用好的器材和正确的方式。对于进行摒弃德育教育形式主义的工作,应该强调以下的细节:首先,要初心不变,真正意义上理解教育的本质。牢固德育作为教育之根本的意识,教会学生学识前先学做人,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品质,将德育教育的实干与实际回馈牢牢抓稳与把控。然后,德育教育工作中都应该耐得住寂寞。无论是学校、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生,都不应该被时代的功利潮流牵着鼻子走,需摒除功利心,立足厚道,求真求上,从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细节处入手,重视学生约束管理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后,我们必须执着于“本真”,坚持德育教育的道路。教育不能折腾,教育更不是舞台剧,那些形式主义下的德育教育终将会遭到社会的淘汰与历史的遗弃。求本溯源,回归到教育本身的样子,大道至简,才是德育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2.3 大力宣传,汇聚对德育教育有利的一切力量
德育教育本身不完全由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也应该有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参与,教育不是一人之事,不是沧海一粟,教育是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群体的事情,教育是民族继承发展与人类生存维系的重要方式,因此,鼓励一切力量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是绝对有利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相关的学校和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加深学校与家长之间于学生德育教育相关的联系,加强培养教师与家长对于德育教育形成意识形态和认知水平的能力,这才能让德育教育的发展从点到面,使得高中德育教育的发展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高中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根源,我们应该发挥可发挥的一切力量参与德育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德育教育,这是保证教育完整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