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己有耻 明白义理
——初中生行己有耻教育的有效思考

2023-08-13贺国莉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斧子言行榜样

贺国莉

(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 甘肃 白银 730913)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意为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通俗来讲,行己有耻便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有羞耻心,对于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感到羞耻,能意识到其危害性,能在做之前提前避免或在做了之后感到羞耻、不安赶紧停止。行己有耻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生活的一项基本素养,更是其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根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行己有耻素养的培养,能很好地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建立起羞耻心,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有效规范自身言行,做对的事,做有益于自己与他人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找准契机,把握火候,巧妙对初中生进行行己有耻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得到正确的引导,为其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以下,我仅结合自身教育实际对此进行详细论述与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促使初中生行己有耻教育形成与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并能辐射到初中教育实践中来,助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其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1.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必要性

对于正处在青春发展期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讲,培养其行己有耻素养有着突出的必要性,其积极影响主要产生在学生、教师及其模式这三个具体层面。

1.1 规范初中学生言行,促进其健康成长

当一个人知道羞耻时,其自然也便知道有何可为,何不可为,从而有效调节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心底意识到哪些言行是对的、是正确的、是应当保持与进一步发展的,也能知道哪些言行是不当的、是不适宜的、是应当避免的。这对于初中学生自身规范言行,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其作用,是初中学生融于社会生活所必须要经历的环节,更是他们所应当形成的基本素质与修养。例如,当学生心底意识到浪费是一种可耻、不当的行为时,其自然便能在生活中注意践行“光盘行动”理念,主动节约用水、关掉多余不用的电源等等,避免浪费食物、水源、电力等的行为。又如,当学生内心真正意识到攀比可耻,他们自然不会在与其他同学、朋友或者亲人相处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物质享受,也不会在意自己的所穿所用是不是名牌,而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初中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1.2 减轻教师压力负担,缓和了师生关系

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会反复强调,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于引导学生规避错误与问题,朝着好的一面健康成长。但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其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内心极为敏感、脆弱,同时也好强、自尊,不喜欢身边总是有人絮絮叨叨式的叮嘱,因此,教师反复强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举动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与排斥情绪,导致学生“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不说,也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教育效果。但培养学生的行己有耻素养,让学生自己懂得羞耻,自己从心里意识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去做、去落实。这样既能有效缓和师生关系,让原本有些紧张的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而且也能切实让学生主动去做对的事情、避免错误的做法。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讲也是减轻压力与负担的一种良好体现,有助于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1.3 形成了德育新模式,提升了德育质量

以往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方法较为单一、传统,实际产生的德育效果并不甚理想。但培养初中学生的行己有耻素养,却能巧妙让学生规范言行,做对的事情,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便以一种灵活且巧妙的方式创新了德育教育模式,使得德育教育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有了更新的切入点,而这显然将显著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质量。例如,我们引导初中学生说文明话,不说脏话与不礼貌的话。这一德育教育实践若单靠教师平时用的“耳提面命”式教育以及发现后予以小惩罚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引导学生自己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说不文明的话语是一种不当的行为,对交谈中的他人将产生不适感,而待到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一行为不妥并以此为耻时,其自然更容易去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不文明的话,使用文明的交际语言。如此一来,引导学生说文明话这一德育教育实践便能有效开展,且能保障有效的德育教育效果。

2.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原则

作为初中教师,在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方法多样原则”这三项基本的原则,以让行己有耻素养的培养教育实践更好地落实下去,并获得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

2.1 学生主体原则

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明确学生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样在精准把握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获得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而在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过程中,初中教师同样应当严格遵循这一点。例如,初中阶段学生知道应当热爱国家,但应该怎么爱、如何避免做危害国家的事,这一点不少学生不甚了解,知之较少。因此,作为初中教师便应当着重从学生的这一需求点出发,明确告知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爱护国家与民族的,什么样的行为又是损害国家、民族与人民利益的。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其自然便能于心中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形成明确且清晰的行己有耻素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并能将这一认知真正践行到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去。这便是尊重学生主体,从其成长实际需求以及所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培养其行己有耻素养的有力体现。

2.2 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原则,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学生的过程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坚定目标,稳步而坚定地推行,而不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在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应当意识到这一点,通过若干个细节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羞耻心的培养,让学生的羞耻心培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缓慢却有效的形成并发展。一味地急于求成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后果。

2.3 方法多样原则

单一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形成抵触的心理。这时,再继续进行教育,所能获得的效果不甚理想。相反,若能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巧妙切入、详细展开,往往能带给学生更强的新鲜感,吸引着其充满兴趣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育实践中来。由这一点出发,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让行己有耻教育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强烈新鲜感内容的同时真正让学生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通过树立优秀榜样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等等。方法多样才能带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受,从而将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3.培养初中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有效策略

作为初中教师要想切实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的素养,必须采用恰当、适宜的方式方法,从对的方面切入,以恰当的方式展开,以达到最大限度上的行己有耻素养培育效果。具体来讲,初中教师可以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尝试。

3.1 讲解故事,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

很多故事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且故事一般生动性强,不枯燥、单板,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作为初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与整理一些故事,将其中蕴含着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明确事理,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从而于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行己有耻素养。

例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诚实的善良品质,让学生懂得做人应诚实、真诚的道理,便可以为他们讲解《金斧子 银斧子 铜斧子》这一民间故事:一个男孩家里条件非常艰苦,以上山砍柴为生。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路途中,他需要经过一条河水很急的小河,小河上有独木桥,但小男孩却在过桥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斧子掉到了水里面。没有了砍柴的工具,小男孩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从河水中出来一位老人,他问明了缘由之后,从河水中递过来一把金斧子,小男孩摇头表示不是他的;老人又递过来一把银斧子,小男孩依然摇头表示不是他的;老人又递过来一把铁斧子,小男孩高兴地说正是他的斧子。老人感觉小男孩非常诚实,就把金斧子、银斧子也都一并送给了他。小男孩有一个同伴,他得知了小男孩得到金斧子、银斧子的故事之后,便故意把自己的斧子掉到了水里,老人同样出现了,很轻松地识破了这个人的伎俩,不仅没有得到金斧子、银斧子,连自己的铁斧子也没有找回来。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引人向真、向善的哲理,促使着学生明白做人应当诚实、守信的道理。而这一道理的理解与掌握自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做人、诚实做事”的良好素养,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得诚实,以诚实的言行为荣,以不诚实的言行为耻,这便是借助故事讲解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有力体现。

3.2 树立榜样,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的榜样能带给身边的人以极大的积极影响,促使着其他人以此为目标努力去做。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格外注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人与事物,且深受其影响。由此出发,初中教师便可以有意识地树立优秀的榜样,以榜样为指引,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迈进。在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与作用同样是不容小觑的。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认真观察所教学生的基础上,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榜样,借此引导其他学生积极看齐。

例如,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后进生,有的后进生是因为不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耗时耗力的同时学习效率不高,并因此逐渐拉开了同其他正常学生的距离。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只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其学习方法的精准指导,实现对这部分后进生的成功转化并不难。但也有部分后进生则是态度不端正,不以努力学习为荣,反倒以什么都不学、教师也没法为荣,恶劣影响极大。对于这一部分学习态度有误的后进生,作为初中教师若只是一味的说教,并不能达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不妨尝试着树立典型人物,寻找班级中那些学习认真、努力、积极上进的学生,以这些优秀学生为榜样激励这部分学生转换态度与日常学习习惯也有可能像他们一般成为他人学习、效仿的优秀代表。这样的榜样来自于身边,是这部分后进生们真正能看到、接触到的,更容易对其产生积极影响,促使着他们扭转自身的错误认知,真正做到以努力学习为荣、以躺平懈怠为耻。有了这一端正的学习价值观,相信这部分后进生能有效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与习惯,能从心底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去做。这对于纠正这部分后进生原本错误的学习价值观念,引导其积极向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其作用。

3.3 家校合作,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

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作用不容小觑,父母更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家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一点需要引起广大教育者们的关注与重视。在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便应当积极贯彻与落实家校合作理念,在校认真引导,在家则依靠家庭、家长的力量,家校携手共同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行己有耻素养,让学生懂羞耻、知融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朝着光明的方向努力奋斗、迈进。

例如,我们教育学生不随地吐痰,做保护公共卫生环境的人,作为教师应当严格践行这一点,从自身做起,避免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作为家长更不能一边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一边自己去这么做。这样只会降低自己作为家长的“公信力”。作为家长一定要严格约束自身,在家庭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都不做随地吐痰的行为,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处理。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便能在潜移默化中知道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妥的、是不恰当的,是应当避免的。又如,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以尊老爱幼为荣,作为家长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去说、这样去做,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及其儿童主动提供帮助,而不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当学生经常目睹家长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其自然能将尊老爱老的标准积极践行到自身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认知不清,存在着较为片面的理解。对此,作为初中教师便要立足自身的教育专业优势,通过恰当的方式巧妙传递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像组织家长会、主题活动、讲座、面对面谈话等不同的活动,只有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加密切,才能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点与做法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明确家庭生活中应当怎么教,应当如何教,也才能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做法积极融入到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行列中来,切实将家校合作有效培养学生行己有耻素养的预期目标落实到实处。

结束语

一个人只有懂羞耻,才能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羞耻心是一个人反思、审视并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素质之一,其之于个人的成长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及其价值。因此,在提倡立德树人的现如今,作为教师要想切实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践之中,重要的切入点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让他们行己有耻,自己懂得羞耻,然后能有效地规避自己不恰当、不正确的行为,朝着优秀的言行举止方面发展。这对于推动初中学生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日后的初中教育实践中,我将进一步立足实践探讨可行的方式方法,这既是创新初中德育教育模式,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胆尝试,更有助于切实培养学生的行己有耻素养,已为学生的有效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斧子言行榜样
省力与费力
树和斧子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谨言慎行
乔治和他的斧子
樵夫和河伯
妙语连珠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