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信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3-08-13李莎
李 莎
(山南市扎囊县扎唐镇幼儿园 西藏 山南 856800)
教研即是教学与研究的简称,具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的一种活动。由此延伸开来,线上教研即是指教师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线上”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在以往的教研中,其往往是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面对面的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而在线上教研中,其强调“线上”,即教师虽然也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但其却依赖于信息化的手段,呈现的是显示在屏幕前的“面对面”。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途径,其重要性早已有目共睹,新时期形成与推广的线上教研模式在吸取了教研优势及其价值的同时,又因为其线上鲜明的便捷性等特征赋予了教研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身为一名幼儿基层教师,我在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积极响应号召融入到依托微信平台开展的线上教研活动中,在收获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诸多崭新的教育启示及其感悟。信息化手段众多,线上教研所依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像钉钉、微信平台、QQ 等等。以下,我仅从微信平台的运用为切入点,针对幼儿教师依托微信平台进行线上教研的具体步骤进行细致剖析与阐述。
1.线上教研的概念
教研是教学与研究的简称。从其字面意思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教研的主体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群体,其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又据此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活动。
而线上教研是相较于参研教师面对面的线下教研所提出的一种概念。其线上是指互联网网络之上,即借助互联网网络技术进行的教师间的教研活动,参研教师依靠一方方屏幕交流观点,发表看法,形成教育见解与智慧。
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虽有形式上的区别,但两者却并无轻重之分,共同构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途径。
2.幼儿教师线上教研的可行性
2.1 发达的信息化水平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快速发展着的信息化手段使得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具体到教育教学领域,信息化的发展也为教师及其学生的教与学实践活动插上了信息化的高效翅膀,使得教育教学效益及其质量得到了保障与优化。
具体到教研活动中,受限于特定的环境背景,教师与教师之间有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在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育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实际教育实践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面临疑惑,亟需解答与优化。而这时,发达的信息化水平便可以促使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其线上之约,即通过线上教研共同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找正确、科学的应对方法。可以说,发达的信息化水平使得幼儿教师线上教研这一行动的实施与开展具备了无限的可能,更服务了无数幼儿教师的教育实际。
2.2 幼儿教师成长的需求
教师同幼儿一样也是需要不断进步与成长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教育理念,并将其活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来,带给幼儿更优质的教育体验,切实促进与推动幼儿的成长。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幼儿教师自身也有成长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基于此,幼儿教师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与探究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研便显得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都是教师相互间进行的教研活动,因此,在受限于时间与空间等因素限制,无法组织与开展线下教研活动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线上教研活动便显得必不可少了。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也奠定了日常教育实践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开展线上教研活动的可行性。
3.幼儿教师线上教研的要求
3.1 从教育实践中寻找教育问题
幼儿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研,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寻找到突出的问题,并据此进行探讨,这样的线上教研才是契合幼儿教师教育实际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取之教育又辅之以教育。例如,居家期间,幼儿因为环境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玩比较安静的游戏,或者在家中玩电子产品、看电视等。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视力的保护,同时长期不进行适量的运动与锻炼,也并不利于幼儿增强身体素质、强身健体。这是幼儿教育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也是不少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线上教研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选择这一教育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与交流。
3.2 共享智慧寻找科学应对策略
无论是线上教研活动还是线下教研活动,最根本的不在于寻找问题,而在于找到具体的问题应对策略。因此,在线上教研活动中,各参研教师不仅要能提出问题,更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探寻出可行的、契合问题“症结”的教育方法。同样以幼儿居家期间运动量较少这一突出问题来讲,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更要结合实际情况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例如,可以为幼儿及其家长想出具体的亲子运动游戏,像“挑战独木桥”,其游戏规则为:1.首先找一根绳子(也可用跳绳),在场地内拼摆直线、曲线、圆形等。2.尝试沿线进行直线行走、两侧跳跃、正向或反向爬行,还可以模仿小螃蟹横向行走和爬行。3.增设难度,尝试练习持物行走,或者蒙眼行走。游戏的目的则在于引导幼儿练习沿线行走、跳跃、爬行等基本动作,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关系中锻炼与提高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又如,“平衡游戏小达人”这一亲子游戏的具体规则为:1.单脚站立时,可展开双臂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当然也要记得换脚哦。2.家长可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运动的距离。3.在亲子协作移动过程中,应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移动速度的调整。游戏目的则在于提高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便于操作开展的亲子游戏能让家长及其幼儿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了怎么做,这都为家长积极配合,引导与鼓励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适量的运动及其锻炼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4.幼儿教师线上教研的具体环节
4.1 线上教研前:教师应进行认真准备
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即是说做一件事情进行认真的准备与筹划,往往容易获得预期中的理想效果;效果,做事情事前什么都不准备,也不加思考与分析,只是上来便做,往往会导致所做的事未能达到较好的结果。这是早已被大量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教育规律。具体到幼儿教师进行线上教研这一活动中,其同样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即在具体的线上教研活动之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线上教研活动开始之后更好的融入到其中,从而为借助线上教研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幼儿们长期居家不能外出,再加上不能对当前情形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因此,部分幼儿们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园幼儿教育工作者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并积极开展了“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线上教研活动。在微信中明确了本次教研的主题之后,各幼儿教师们便纷纷查阅资料,同时加强对幼儿们及其家长们的沟通,搜集与整理幼儿心理健康导致的因素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等相关信息。
以我自身为例,我便通过与本班孩子的微信线上语音或者视频聊天,了解到了孩子们的一些担心与恐慌,像有的孩子长时间不能出门,在家感觉非常无聊,特别容易发脾气;有的孩子因为只能待在家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会感觉非常憋屈、愤怒;有的孩子听到新闻或者大人经常说,心里会过分担心自己的安全,从而感到恐惧、惧怕……当对幼儿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有了较多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我又通过网上查阅信息的方式,搜集到了诸多能帮助幼儿们疏导心理焦虑、烦躁、恐惧等的一些方法,诸如家长与幼儿园携手做好面向孩子的科普教育,让孩子形成对其的深刻认识与了解,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幼儿们的盲目恐惧心理;再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们多听听音乐,阅读一些有趣的图书,多做一些运动,缓解幼儿们因在家不能外出的焦虑、烦躁心理……当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我在本次“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线上教研活动中自然便能做到更加有针对性的聆听、更加有针对性的发言,从而在这一线上教研活动中切实吸收教育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线上教研中:教师应踊跃发表观点
在以往教师们的认知里,教研活动中那么多人参与,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只要参与即可,无需表达自身的认识与观点。这显然是对教研活动的错误认知,在其错误的影响下,教师们自然也便会以较为消极的姿态融入到教研活动之中。以教研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预期目的自然也便流于了形式。由此,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在线上教研活动中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看客”或者是“听课”参与,而应当作为一个主体,全身心的参与,并要能在融入的过程中踊跃发言、积极表达,将自身的教育经验与其他教师们的教育做法进行融合与碰撞,进而催生教育智慧,使得每一参与线上教研的个体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进步与成长。这才是线上教研活动推动幼儿教师们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力表现。
例如,为了积极响应“线上教育”的号召,我园也积极组织线上学习的相关活动。但就像教师猛然接触线上教育这一新兴事物一样,家长及其幼儿们对其也颇感陌生,在起初开展线上学习活动期间,曾一度出现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园教师便依托微信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研活动,鼓励广大幼儿教师们将线上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所暴露出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法等进行细致剖析与阐述。在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园教师积极在微信线上教研中踊跃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像有的幼儿教师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其学习必然是在家长的引导与陪伴下进行的,但在居家学习期间,家长相当于‘教师’,家长是否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耐心以及专业的素质去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进行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教师的发言立马赢得了大家的附和,这是因为大家在实际开展线上教育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这一问题。对此,大家针对这一暴露出来的问题各自发言,出谋划策,想得到这一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像有的幼儿教师说“可以率先同家长们建立联系,引导家长们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当家长愿意参与了,其自然便能高质量陪伴孩子”;有的幼儿教师说“但是我们也应当考虑线上教育的时长问题,一是为了保护幼儿们的视力,二来也减轻家长们的负担,我认为这一点也很关键、很重要”……就这样,在依托微信平台所开展的线上教研活动中,参研者踊跃表达自己的认识,积极阐述自身的观点,探讨的氛围格外融洽、愉悦,在大家各自的见解相互碰撞到一起时,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做法及其理念便会由此形成,从而使得大家都能在此过程中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这也便充分证明了教师们加强分享与交流,全身心融入线上教研活动对于推动自身专业化成长所发挥出的突出作用。
4.3 线上教研后:教师应及时加强反思
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启迪不仅仅局限于教研活动开展中的交流与探讨,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从中受到启发,形成感悟,得到认识与看法,并要将这些研讨得来的教育智慧灵活的、科学的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对自身的实际教育活动形成专业的指导,这才是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体现。具体到依托微信平台开展的线上教研活动之中,作为幼儿教师,也不能局限于参与,而应当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加强反思、梳理与总结。这是“从理论中来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意义所在。
对此,我园幼儿教师便对上述教育理念进行了积极的贯彻与执行。例如,在某次“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这一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中,其中一名教师的发言让我感受颇为深刻,首先她正确认识到了一日生活中所包含着的丰富教育资源,并鼓励从实际出发,在一日生活中开展面向幼儿们的灵活教育,推动幼儿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成长。对此,我及时将其发言保存、整理了下来,并在结束了本次线上教研活动之后对其进行认真的揣摩与分析,实践与运用,致力于挖掘一日生活中的资源对幼儿们适宜更优质的幼儿教育。像午休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幼儿比较调皮,即使教师多番提醒,仍不能安静躺下来休息,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们的休息。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用温和的语言告诉这些调皮的幼儿们,午休对于成长来讲非常重要,因为经过午休,身体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下午会更有精力参与学习、游戏活动,相反,若是中午不午休,等到下午学习或者游戏活动时自己就会没有精神,无精打采,没有办法跟小朋友们一起愉快的学习、玩耍了。此外,我还会告诉这些幼儿们,这是一个公共的环境,别人需要休息时,若自己不能保持安静,吵闹或者喧哗,影响了别人,也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表现……就这样,在我一番引导与教育下,这些调皮的幼儿们能安静下来认真休息,也能在日后的学习及其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其实便是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对幼儿们进行巧妙教育的有力体现。再如,幼儿们早上入园、傍晚离园之前,我都会给他们每一个人礼貌的问候以及说声“再见”,虽然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却将讲文明、懂礼貌的认知深刻的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间,使得幼儿们也开始在早上入园时礼貌的问候老师、其他孩子,并在傍晚离园之前互道“再见”,此外,还会将这种良好的行为延伸至家庭及其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这也是在一日生活中实施灵活教育的表现。可以说,线上教研后及时加强反思切实为幼儿教师们不断转化自身的教育理念,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
结束语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基至更多。”这就是教研的意义与价值。新时期,信息化手段赋予了教研以崭新的形式——线上教研,其为幼儿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以及方向。望更多的幼儿教师能意识到线上教研的作用,并能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线上教研活动之中,为切实推动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与成长不断积淀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