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023-08-13曾耀荟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本剧知识点历史

曾耀荟

(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引言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历史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本剧设计和排演中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当然,借助课本剧,教师要学会提升个人与独立成长领域,让学生在探究课本剧时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研究历史。

1.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强化历史脉络清晰度

有一些同学在进行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无法对历史的脉络有一个清楚明晰的理解。而历史课本剧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历史课本剧作为历史情境再现的载体,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点变活,让书本当中的文字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出来。活灵活现的角色在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会让同学们对相关的历史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会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参与历史课本剧演出的同学而言,他们必须在演出前以及彩排时对有关材料进行搜集与整理,这一过程,会加深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与知识点的记忆。初中历史课堂上,历史课本剧的生存与发展大大地让文化历史知识更加凸显,更加充满活力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推动历史文化交流提升,助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

1.2 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相对于传统历史课教学方式,历史课本剧从本质上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历史课本剧凭借角色扮演、课本剧重写等教学活动让初中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更丰富、更有趣味、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初中历史课堂更加赏心悦目。另外,从具体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应用历史课本剧,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历史学习,使他们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同时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养成主动好学的学习习惯。

1.3 陶冶学生的性情

历史课本剧集艺术和历史于一体,其成果亦可视为艺术实践。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时,一定要运用身体与语言去认识主人公,去理解事件内容,去显示角色的性格,去展现角色的经历。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一艺术实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早地接触到有关图书,并对历史人物的心理与心灵活动进行深入剖析,以及由其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及语言等方面来进行总结。学生在饰演历史人物时,其性情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在认识历史人物时,也会被其优良的素质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去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养成更坚韧的性格。

2.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历史课本剧的出现,使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又多了一种选择性,它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相呼应,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历史课本剧在相关的历史教学中运用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让学生们更好的去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第一,选择课本剧素材的原则。在课本剧的创作过程中,相关创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课本剧素材的选择,特别是在相关历史事件需要融合时。创作者要注意将历史知识点进行串联,像连续剧一样将知识点进行统一,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切忌孤立的分析历史事件。第二是要将课本剧中的重点和难点都体现出来的原则。课本剧需重点讲解历史教学的难点,而不是在课本剧中设计很多不重要的东西,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很难很好地理解这个难点,甚至会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三是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参与历史剧的设计和呈现,对于确保事件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教师主要起到角色扮演的工作,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他们必须作为所有者参与并创新实践。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分工和责任,历史课本剧才能成功地执行,并且适应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

3.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 利用历史课本剧素材,整理历史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的授课时,教师可以以课本剧为主线,串起历史故事,突破模块边界,让学生构成全面知识体系。历史课本剧要依据教科书,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编制与改编。 本论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加以整合与精简,从而体现新课程要求并满足学生需求。历史并非孤立存在,它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比如在开展《三国鼎立》课程学习中,课堂上,教师通常突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两个方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三国鼎立”形成进行分析。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知识点太死板了,初中生们很快就能记住教师在书中讲述的知识点,但要了解他们并非易事。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用课本剧来上好这堂课,由学生排“三顾茅庐”,由他们自己排历史剧,从任务扮演、性格刻画到道具制作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一课本剧的排练过程里,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关注主人公的个性,认识和了解角色的个性。在排练扮演课本剧时,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相关知识点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2 利用历史课本剧解决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初中历史中教学中,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问题。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通过重复讲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所以,初中生在记忆知识点时,尽管是相关的,但是也只是简单地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并不理解相关知识点之外的其他历史知识,这对初中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颇为不利。然而,教师若能充分运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手段,则能使这一难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初中教师能够事先把初中历史知识中的要点与难点记录下来,并且把这些知识点整合进课本剧中,让学生们在对课本剧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更主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上,由于课文与课文之间并不是密切联系的,有些课文的前一课与后一课并没有相关联系,学生往往只了解了相关历史事件的一部分知识,常常对有关课程内容不了解,是教学难点。但课本剧的存在也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历史课本剧来串联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有关历史知识。例如在开展《北方民族大融合》这节课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要求,这节课主要使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本上有关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叙述较多,但改革前与改革后的比较并未加以说明,学生仍不知道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什么成就,不能深刻认识孝文帝改革这一历史事件。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本剧,让学生“日装表演”起来,让他们了解当时的服装,改革前后服装的变化和进步,透过这一视角,来展开谈论孝文帝改革对各方面的推动。

3.3 利用历史课本剧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果持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学习欲望造成影响,造成学生消极情绪,也制约了学生历史素养提高。但教师若以生动可亲的方式将学生带进情境,则会培养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历史课本剧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取得了最为显著的突破。严肃地说,完成历史课本剧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多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在足够的时空里开展活动的机会,较好地满足了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历史学习素质的要求,发掘了同学们的思考与理解能力。由于当前历史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较难了解,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了解。

3.4 利用历史课本剧突出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全面锻炼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能力增强。然而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为“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长期下去,同学们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也极大地不利,使初中历史教师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而历史课本剧将改变这种状况,使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规定。在这种历史课本剧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参与其中,用主角的方式来激活历史知识,每一位学生也能发挥出他们喜爱的作用,参加了课本剧剧本、创作中区等工作,使部分具有表演天赋、创作天赋的同学得到了展示,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专长与才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演出过程中加强其自主能力,以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三国鼎立》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剧,由学生来准备和演出课本剧,教师应该做好创作前、中、后期的相关指导,提醒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创造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长与长处,对未被分配给人物的学生,教师还应及时予以开导,并能允许他们在课本剧中饰演老百姓,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并且可以在表演结束后让这些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谁的表演,有什么样的感悟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之余,还能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更好地促进其良好成长。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任。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响应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和发挥自主能力,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历史课堂,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历史,达到教学目的。但教师还应重视相关方式方法的研究,适时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历史课本剧这一教学模式的产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历史教学模式做出了相关的革新,符合新课标的规定,融合了历史方面的知识,较好地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学习,促使其历史素养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课本剧知识点历史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新历史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