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时期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3张向波
张向波
(庆阳市镇原县屯字中学 甘肃 庆阳 744500)
前言
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英语口语训练,能够改变胆怯心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输出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英语思维,激发英语兴趣。在乡村振兴时期,政府教育部门对于农村边远山区英语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探究研究教学策略,为能够改变当地教学环境,规范学生口语能力,加大教学投入,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计划而持续努力。
1.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英语素养重要途径
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而言,利用其持续重复性进语言表达与输出交流,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句子掌握与理解,创造良好英语口语环境,学生能够强化英语认知,构建完整语言结构与知识体系,是提高边远山区学生英语素养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教育已经全面普及,但是我国一部分农村边远地区仍然存在经济贫困、教育水平低下现象,学生对英语知识认知不足,英语学习与运用意识薄弱,教师专业水平不足。随着乡村振兴计划发起与实施,政府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学校教育做支撑,重点转变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对英语口语重要性认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改变教学困境,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增强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1.2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学要求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强调理论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知识主导者向知识引导者进行转变。新课改教学理念具有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我国各个地区,因此,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英语教学地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性,能够在乡村振兴时期,为学生接收优渥知识教育创造良好教学环境,重点提升学生对英语综合素质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重要作用了解。农村边远山区学生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能够拓展学生学习路径,加强中英文化思想碰撞,增强学生走出大山、实现自我价值思想,对学生学习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1.3 适应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英语在我国社会生产与发展中成为最普遍国际语言之一,也是我国国际贸易与交流重要手段,因此,在幸存振兴时期,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发展英语口语教学能够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巩固英语表达与输出交流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大量英语专业性、科技性、高素质人才,边远山区学生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加强英语全面化培养力度,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为国家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积极做出贡献。
2.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重要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边远山区农村学校英语开展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逐渐在教育水平提升形势之下,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英语能力应用重要性认知。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与表达交流主动性,能够用英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创造良好英语口语环境,在短时间内,利用教师正确思想与方法引导,使学生成绩突飞猛进,英语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气与信心
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思维落后,学生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胆怯自卑心理。在乡村振兴时期,农村边远学校英语口语教育针对性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自卑与胆怯心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勇气,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强化学生思维意识,改变学生在口语交流与训练时,学生落后眼光。振兴乡村口语教学计划,能够为学生建立良好教学环境,缓解学生学习尴尬,消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抵触与紧张心理,在教师正确思想引导与鼓励教学之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化性,使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由被动变主动,由害怕开口到乐于开口。深入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消除英语文化障碍,更好接受英语语种,使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前形势不断变换的国际文化大交融中。
3.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
3.1 全面性原则与激励性原则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全面性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师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程度,为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创造英语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与表达兴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与思想状态,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意识淡薄,教师要能够遵循激励性原则,在学生抵触或者排斥英语学习时,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努力进取精神,为学生学习创造契机。
3.2 灵活性与可控性原则
英语口语教学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使英语口语课程与交流内容在教师可控制范围之内,避免忽视学生学习与掌握情况,过度拔高教学难度,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脚步,形成大量无用知识累积。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灵活性掌握课程教学进度,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强化英语口语思维,培养英语语感。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时,要改变单一固有学习思维,多角度观察口语教学内容,加强训练,树立正确教学观念,配合教师实施教学。
3.3 差异性原则
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偏弱,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在乡村振兴时期,教师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要能够遵循差异性原则,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与知识消化理解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口语英语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自身学习基础上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差异化口语教学必须立足教材,从实际出发,强调口语交流与表达实用性,加强教学互动,缩小学生之间英语差距。
4.农村边远山区当前英语口语教学困境
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落后,学校教学设施不足。当地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无法运用现有匮乏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对于英语口语接受度较低,英语文化学习意识薄弱,对山区教学而言,英语实用性较差。为了相应国家号召,根据当地实际教学状况,只能通过现有教材进行“哑巴英语”教学。很多接受过高等专业化英语教育培训教师不愿意被分配到农村山区,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力量不足。一部分学生在教师思想引导之下愿意学习英语口语,但是其方言浓厚,普通话与英语口语发音咬字成为教学一大困难,对口语教学进度形成严重阻碍。另外,山区发展水平较慢,思维落后,口语教学与表达交流环境不佳,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只能通过课堂进行巩固,落后思想限制学生在课后进行英语交流与复习。
5.乡村振兴时期农村边远山区学下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随着英语应用范围与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边远山区英语口语教学重视程度提升。在乡村振兴时期,政府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提高山区英语口语教学,强化师资力量,拓展内容宽度,保证农村山区英语口语教学质量而不断进行努力,探究冲破教育困境教学策略。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经济与科学技术,改善山区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为其实施开展英语口语教学创造基础条件。
5.1 加大山区教学投资,建设优秀教师队伍
5.1.1 改善教育设施,提高山区教师待遇
为实现乡村振兴时期,农村山区学校能够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力度,优化英语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从教育投资与环境,突破教育困境,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山区地区资金投入,提高教育支持,重建教学硬件设施,增设图书馆、语音室,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刊物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储存英语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之下进行语音学习,通过播放听力、识别听力等形式,提高学生理解与翻译能力,为提高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夯实基础。如果说学校硬件设施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师资队伍就是教学关键。农村山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差,教师福利待遇水平低,很大一部分教师排斥在山区学校教书。因此,政府部门要想提高农村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要能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山区教师福利工资待遇,评奖评优、评职称政策要能够有一定倾斜,建设教职工食堂、宿舍,提高农村山区教师补助费用,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不津贴补贴,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开展英语口语教育教学。
5.1.2 制定教师双向交流机制,保证教育资源多样性
教育部分要针对农村山区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研发制定山区教师与其他地区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定时定期开展换岗学习交流,培养农村教师先进教学思想,创新英语口语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趣味性与专业性。山外教师通过交流换岗机制,能够充分体会农村山区教育资源匮乏性,利用自身充足英语知识,根据现有教材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教学资源,加强对山区学生与教师指导力度,纠正学生发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英语口语重要性。山区教师与山外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实施,教育部分要能够根据实际互换教学情况,制定合理科学山区教师编制制度,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使更多教师愿意留在山区任教或者愿意到山区任教,保证英语口语教育资源多样性。
5.1.3 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农村山区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一名教师可能会同时教授多种学科,整体而言,教学专业性有所欠缺。要想在乡村振兴时期加强边远山区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教育部门要能够针对性开展教师英语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英语口语表达与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英语口语培训内容要能够根据农村山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专项定制,注重培训内容基础性、适用性与实用性,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英语知识理解与认知,以热情好奇心态配合教师进行英语口语教学训练。大部分地区都具有教师暑期培训班课程,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薄弱部分,但是这种培训班时长基本为一个星期或者十天左右,不能从根本上挖掘教师教学弱点,强化教师英语听力、口语交流能力、书写能力或者教学能力。因此,培训部门要能够利用有限暑期时间针对性开展教学训练,真正提高教师英语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英语教学课程。
5.2 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
5.2.1 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基础口语
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相比较大城市英语课本中一些知识点学生没有见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能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抽出内容转换,根据山区特有地域文化展开英语教学,制定完整详细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基础英语口语。比如,其他城市英语教材版本中会时常出现高楼大厦、咖啡汉堡、手机电脑等内容,对于农村边远山区学生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将内容转换为特色房屋建筑、有机蔬菜、问路指路等内容,以其生活为依托,搭建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逐渐敢于开口表达、乐于开口交流。
5.2.2 做好备课活动,有效设计口语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好教学备课,精心选择并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口语化教学问题,增加学生互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感与体验感。教师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问题,倡导教学全程使用全英文递进式交流,从简单基础单词回答问题逐渐转变到简短英语句子回答,最终在教师重复教学指导之下能够使用流利英文口语交流回答,准确翻译理解英语教学内容,改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状况。此外,学校还应该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手段,借助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听说课堂,使学生能够不断模仿标准英语口语,纠正发音,建立英语口语学习与交流自信心。
5.2.3 开展英语口语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山区地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枯燥英语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山区天然活动场地,开展英语口语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近距离增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室内游戏与户外游戏相结合模式,开展英语口语接龙游戏,加强学生单词表达,培养学生反应能力与知识储备量。比如,教师说,今天逛逛菜市场,菜市场里有什么?学生需要一个接一个进行表达,cabbage(卷心菜)、romaine(生菜)、turnip(白萝卜)、carrot(胡萝卜)、potato(土豆)、tomato(西红柿),遇到卡顿或者重复即为游戏失败。教师可以利用室外场地,开展英语情景剧表演,设置特定场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演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与情感融合。
5.3 优化口语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对于农村边远山区学生而言,其信息相对闭塞,民族情节比较严重,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优秀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压力,敞开心扉去接受英语口语知识教学内容与形式。此外,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与理解状况,优化口语教学评价,实施形成性课堂评价与终端性教学评价性融合,增加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反思,实现口语能力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边远山区学校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难度,教育部门与学校要能够加大教学投入与支持力度,深入践行乡村振兴精神内涵,为学生打造良好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英语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现有地域资源,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农村山区英语口语教学,缩小地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