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2023-08-13赵君宁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乒乓球三角形初中生

赵君宁

(天水市秦州区华歧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08)

在以往的授课模式下,初中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老师的知识灌输,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学生则很难高效接受课堂知识。初中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课堂以外的事物所吸引,这十分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引入深度学习法时,要能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设计授课方案。

1.深度学习含义

深度学习指向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发展学科知识学习以外的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1]。而且要能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每个相关教育者要关注的。

2.初中数学实施深度学习的策略

2.1 说教性教学,明确概念,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的教学语言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先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而数学概念都是有较强的抽象性的,需要教师合理使用授课语言,要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高效领悟新的知识点。为此,教师要不断精简授课语言,保证教学语言有较强的指向性,以避免学生因找不到学习重点而产生的困惑,从而促进他们高效学习[2]。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辨别这些角等等。因此,必须先教会学生这些基本概念,这是深入学习本课其他知识的重要前提。在课堂之初,教师不必直接引出课题,可以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往学过的知识。具体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在上几节课中接触的知识重难点等:如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顶角、垂线的概念?这时,同学们都能积极回应老师,接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复杂图形,并随机挑选学生指出对顶角。再如,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随机挑选一名同学讲台上来画垂线。接着,师生共同评价。这样课堂的氛围就能变得十分活跃。这时,教师可以引出本课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按照字面意思尝试着领悟这些名词的内涵。接着,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示,让同学们找出图中的对顶角、邻补角等等,这样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做跟角有关的手指游戏。这样的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让学生认识存在着不同于对顶角的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示,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经过这样的互动,初中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本课知识点,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通过理解重要概念完成学习的,因此能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而且还能跟以往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一定的联结,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2 主题性探究,明确目标,促进知识内化

深度学习都有很强的挑战性,需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点[3]。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授课主题,并给各个课堂环节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不断内化知识。而为了让初中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以保证他们的学习更有指向性、目的性。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其性质进行数学计算,能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等。可以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引入趣味性内容,用来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兴趣。针对本课课题,教师可以引入如下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也接触过平行线,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平行线都有哪些特点呢?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而且也都能积极回应老师。课堂进行到这个阶段,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的课堂环节也充满期待。第二个阶段可以针对课程重点展开具体讲解,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借助粉笔、三角板、直尺等教具进行画图演示。而且可以让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学习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要进行充分互动,要让初中生的注意力一直延续下去。引入的授课内容也可以跟前几课相关,并加强鼓励,让同学们大胆设想、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以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保持一定的互动,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这对初中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有趣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更关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因此,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带领同学们进行知识总结,即系统梳理本课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启发学生,而不能直接将梳理好的结果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很难再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兴趣了。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授课手段,按照初中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分步骤引导,才能让初中生进行更加有指向性地学习,才能真正从更深的层次领悟知识重难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3 持续性启发,调动思考,促进知识构建

初中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后,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对待学习,他们不再盲目跟着老师的安排走,而更倾向于充分思考后再决定如何分配精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并进行持续性启发,让他们的思维一直活跃,从而构建起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教材中《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时,需要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判定等腰三角形,能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升对数学价值观的理解。在课堂初期,可以引导同学们复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具体可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回顾。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则可以引出新知识、新内容,从而开启新的教学。并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如带领同学们折纸,并提问:将一个对边平行的纸带实行折叠,可以看到,重叠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接着可以提出猜想,让同学们进行进一步思考。这样,通过持续性提问,能逐步将学生引向新问题,能让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入、全面,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4 持续性评价,全面激励,激发求知意向

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评价,好的评价能进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前文我们提到,初中生的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主意识十分旺盛,喜欢思考,也善于思考。另外,他们的自尊心也很强,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十分脆弱,十分渴望得到大人的认可和赞赏。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要用合适的教学语言教授新知,当发现他们的思路存在错误时,也要委婉纠正,尽量避免直接批评[4-5]。

例如,在学习华东师大版教材中《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这一课时,需要学生能学会验证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出其对称轴。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教学生画对称轴。教师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由浅入深地教授新知。在课堂初期,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内容,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人们在生活中的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生活用品等等。出示图片后,可以让同学们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点,让他们自己领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可以展示一些漂亮的图片,如一些民间艺术家用双手剪出的优美的图案等等,让学生欣赏,同时提问: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特点?这时,大家都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共性。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并给予合适的评价。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坚定学习信心,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后面的知识。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示这些图案对折后形成的图形。这样,初中生就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积极回答老师。这样的互动能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兴趣,能让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另外能促进他们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可以适当按照教材顺序讲解,也可以引入一些课外内容。如让同学们尝试着画出不同图形的对称轴。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再挑选学生前去画对称轴,以检验大家的自学成果。接着跟其他同学一起点评。这样,课堂的氛围又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都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在下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画出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思考。

2.5 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深入把握,强化学习认知

深度学习理论主张在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数学知识按照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构筑起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提供优势助力。

现有的数学知识教学学习模式中数学知识依照单元分割开来,彼此独立存在,而较长的学习时间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旧数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适当加入教学反思环节,鼓励学生定期梳理所学知识内容,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成长。

以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认识生活中存在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等,在教学活动中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在教学导入环节分别引入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问题,借助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差异性和相同性。例题一:小明去商场买乒乓球,A 型号的乒乓球一盒六个,B 型号的乒乓球一盒三个,小明买的A 型号的乒乓球盒数比B 型号乒乓球的盒数多两盒,已知小明一共买了48 个乒乓球,则小明各买AB 两种型号的乒乓球各多少盒?在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重温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作铺垫。

例题一计算完成后,教师可顺势引入变式问题,让学生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知识。例题二,小华来到商场买乒乓球,同样是AB 两种型号的乒乓球,A 型号一盒六个,B 型号一盒三个,小华买了四盒乒乓球后发现刚好共有15 个球,问AB 两种型号的乒乓球小华共买了多少个?学生习惯性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分析问题,发现列出等式后无法通过移项求出未知数的结果,此时教师可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引导学生将AB 两种乒乓球的数量分别设为X、Y,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题目条件列出方程式。6X+3Y=15,X+Y=4,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自行探究解题方式,学生通过移项完成解题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认识到二者最终都可通过移项解得未知数结果,但二元一次方程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三元一次方程存在,那么要解方程至少需要几组已知条件?”在问题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旧有知识内容探索新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2.6 多种形式探索知识,深入学习,拓展认知结构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知识概念形成后经过应用、练习、反思等过程中逐渐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围绕关键知识节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断深入、不断延伸,如果树枝的枝杈一般,彼此相连却又最终通往不同的方向。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传统的知识探索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上占主导地位,通过练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既定的知识框架中探索知识,而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尝试结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进知识探索过程,将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课上可通过翻转课堂、情境探索、应用反思、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知识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以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认识三角形》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高、中位线和角平分线等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几何知识的形象性特点,教师可尝试应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外角和各线之间的关系和性质。其次教师可应用主次转换教学法,让学生扮演教师,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教师扮演学生角色与教师进行问答互动,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和角平分线是否是一条线?三角形是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其内角和都是180 度?在问答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成长。再次,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应用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应用所学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印象。在课程的最后教师组织开展学习反思活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假设各种情况推翻公式定理,例如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首位依次连接一定能组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一定无法组成三角形?角平分线、中位线和高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中分别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在学习、探索、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为学生今后学习掌握平面图形知识奠定优势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留意他们的学习感受,既要引入趣味化内容,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以持续性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注重开展实践类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领悟新知识概念,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中学生就能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就能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乒乓球三角形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乒乓球悬浮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三角形,不扭腰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