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13万生赟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数学

万生赟

(靖远县北滩镇教育管理中心 甘肃 白银 730611)

引言

基于当前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学会与其他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导学案教学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尽管如此,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果,科学实际导学案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给予学生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进而充分展现数学导学案的重要价值。

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强化知识理解

课前预习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基础,有效的预习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法进行预习指导。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的难度往往比较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借助导学式教学法能够加深记忆,且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分数与整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初步掌握分数与整理的相关知识点,预习是帮助学生巩固上一节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以及发挥导学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2.结合问题导入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待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导致学生会错过教师的重点讲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问题,特别是在引入新知识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难易程度,以便以恰当的问题直接引入教学主题,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教师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师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分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拖拉机一小时可以耕十分之一的地,工人一天工作六个小时,可以耕多少地?”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老师教师不应该立刻给学生提供计算方法,而应该让学生使用之前学过的分数加法计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过去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唤醒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在学生通过分数加法的方式完成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拖拉机一小时耕地百分之三,一天工作八个小时,那么一天可以耕多少地呢?”当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分数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以百分之三乘以八,忽略分母,让分子三乘以八,就会得出百分之二十四的结果。”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学生能够认识到其具有简单性和可行性。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通过分数乘法,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使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当学生确定了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成为主导者,并且能够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巨大,这得益于他们丰富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如果教师不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仅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共同探究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尺子来测量数学课本,并记录下所得到的结果。教师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习,教师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4.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表现出对事物的极大好奇心和贪玩心理,数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学生这种心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或教学游戏。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进行学生分组,并设计相应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组抢答,并给予回答问题正确的小组进行肯定和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进行问题探究,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教学游戏或活动时,要合理控制时间,避免过度游戏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最后得不偿失。

5.注重课堂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很大帮助,数学教师在进行导学式教学法教学时,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设计切实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和思考,不可以只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并且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没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课堂提问,一定是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做到善于提问,合理提问,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导入式提问: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场占地面积多大?故宫博物院占地面积多大?“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测量什么的单位?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边长为50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公顷为单位,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以平方千米为单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1 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 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课堂提问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提问的有效性。

6.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在进行导学式教学法时,可以构建教学情境课堂,来带动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年龄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根据教学营造的课堂氛围进行变化,数学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把学生代入到构建的学习情境中来,把抽象化的数字和知识概念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情境故事,例如:在学习“数字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进行情境设计,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瓶子里面的水有六厘米,瓶子的总高度是二十厘米,乌鸦现在是喝不到水的,需要想办法往瓶子里叼石头抬高水位,而放一粒石头就可以让水位增长二厘米,问乌鸦一共需要放多少石头才可以让水正好溢出,从而喝到水?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构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7.采取导学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模仿,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教授适当的学习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不仅缺乏趣味性,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对学习产生兴趣。交流是师生之间的重要纽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图形变换”教学时,教师应该展示出自己的局部知识与整体图形的联系,并专注于掌握课堂的节奏。教师应该积极使用现代的多媒体工具,通过展示图形变化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结合多媒体中的图形变化进行想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图形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图形的变化方向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8.构建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展现导学案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借助导学案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充分展现导学案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切实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数学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分数乘法”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练习题,如4×3/2 练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进行解题运算,然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围绕这一习题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运算方式详细说明,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学生阐明分数乘法的正确步骤及运算要求,并向学生公布正确的学习结果,利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为此,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导学案教学法,教师能够充分展示出它的价值和优势,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9.强化课堂答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一些问题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有限,学生可能无法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潜力,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模仿和探索的渴望都非常强烈。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总是想要去探索。传统的教育方法通常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教师们都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充分预设情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求知欲,并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应该特别关注那些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状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意见,并且引导学生经常与教师交流,让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例如:在进行“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微课预习,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位置”的含义和表示方法以及“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记录自己在微课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教师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回收。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列举出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小组之间进行答案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

10.注重知识归纳总结,不断增强导学案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课上所利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便强化导学案教学法的使用效果。例如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章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22+34-25 等习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大致的估算,最后利用笔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同时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看到学生无法确定在等式后写等号还是约等号,以此影响到学生正常的运算效率。为此,教师应当利用导学案的方式,在训练学生自作学习能力的统计时更会,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优化和调整导学案教学模式,这也是数学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

11.完善教学评价,促进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教师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和讨论交流,但是学生在最后几分钟的反馈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完成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一些教师认为,通过采用小学数学课程的导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但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学教学评价,导致学生的课外反思变得毫无意义,不能确保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够得到有效支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即从设定学习目标到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教师对于三个学习目标完成和进行评价设计时要按照以下几点。为了实现第一个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任务,同时学生能够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乘法分配律;学生能够证明乘法分配律并且可以通过举例来展示;通过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为了实现第二个学习目标,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都应该在台上进行汇报,并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清晰的语调,并且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并且表达具有清晰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了达到第三个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分析和实践的过程中准确地运用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轻松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首位,并对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及研究。通过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教师致力于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并通过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来促进多种教育要素的有效分析和灵活运用,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优质性。

猜你喜欢

学案教学法数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