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
2023-08-13陈兴
陈 兴
(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中学 甘肃 白银 730600)
引言
道德与法治科目,对初中生思想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对教育全面性要求较高。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质水平应受到重视,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健康成长。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学生状态为根本,调整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水准,为学生的思想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1 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由于传统教学活动中,学校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并不重视。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浮于表面,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教学效果低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的模糊,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成长进度慢。教学阶段性缺失,使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混淆。致使学生的学习架构不清晰,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阶段认知不够也是常见现象。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与年级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层次化发展的。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层次化缺失的状况。若授课内容过于笼统、乏味,学生容易对此科目形成恶劣印象,产生厌学心理[1]。
1.2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单一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大部分学校都报以可有可无的态度,教材更新、优化速率极低。多数学生使用的都是陈旧的教材。并且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只讲解书面内容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书面内容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大幅降低老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能力大幅上涨。一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学生看来已经落后。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继续照本宣科只能让学生的成绩持续走低。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会让学生产生错误认知,使其觉得已经充分掌握书面知识。在后续内容教学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整体科目形成刻板印象。
1.3 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教学方式陈旧问题,严重拉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对此科目的学习是否主动,取决于其授课水平与授课方式。一些教师只喜欢以课本教学为主,宣讲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方式单调。其对视频、图片的教学方式利用不充分,对多媒体教学的利用程度不够。宣讲授课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其书面内容非常多,单纯的讲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思考积极性下降,机械摘抄与记录,很难完全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陈旧,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方式的更新,不仅是为学生服务,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强教学效果。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降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1.4 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机会过少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实践环节是重点环节。但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对学生的外出活动慎之又慎。学生在此种环境下,只能学习书面知识,无法结合实际获得真实感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缺乏了实践活动是无法发挥出真实作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的理论知识过多,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过于悬浮。一旦遇到与课本知识不符的事件,很难正确处理、及时处理,教学效果严重被拉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社会实践缺失,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不利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活动的缺失,让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其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只停留在书面上[2]。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方案优化
2.1 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分解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问题,应制定清晰的授课方案。
首先,分析初中阶段各个年级中,此科目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规划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阶段清晰化,对其整体教学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循序渐进,教材的讲解应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理解程度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阶段划分,与其教学课程排布密不可分。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做好下节课的前情回顾工作。
其次,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阶段划分为基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将教学目标细化至每节课,做好教学内容的讲解时间分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较多,需要充足的示例辅助授课。加快学生理解各项教学内容的速度,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添砖加瓦。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其覆盖面积广泛。教师应充分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合理安排讲解进度。
最后,以学生成绩为根本,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向。分解教学方案,实现教学层次化,增强整体教学成效。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不同,其生活环境对思想影响极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大胆表达观念,对理解失误的学生开展一对一讲解活动。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层次化,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三观树立做好铺垫[3]。
2.2 更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更新,可从两方面开展。
第一,做好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更新。当前国家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度极高,对其教材的编写要求提升。学校应及时更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料。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更新,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新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优化了以往的教材缺陷。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支撑,拉高班级内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合理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写提出意见,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建议,优化其教材撰写提高教材质量。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是其教学的基础。做好教材的优化与更新,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果保驾护航,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第二,以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为基础,增添新鲜的教学案例。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要点,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但由于篇幅限制,其案例填充不够。教师应根据道德与法治的实际状况,适当添加教学案例。网络的发展,让很多道德事件快速发酵。依托于便捷的网络,学生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程度并不弱于教师。教师可从网络上寻找教学案例,与学生共同讨论事件本质。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灵活填充教学内容。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多元化,可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印象,不再局限于干巴巴的理论中[4]。
2.3 创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创新,可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创新教师的教材讲解方式。针对教师陈旧的讲解方式,开展创新方案建立工作。使用视频、图片、道具等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在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学中,可为学生建立道具模型,提出相应理念。以道德许可效应举例,即在明确正确的道德规范后,却又去做违背这项道德规范的事情。根据相关实验可知,该效应的普遍性极强。教师可以此类推,寻找各类有趣的效应,指导学生远离道德陷阱。陈旧的讲解方式,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理解度。
第二,添加情景模拟板块,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互动性。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自行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剧本,分组开展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在剧本与台词编写中,会深度思考各个人物与台词,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思考方式。情景模拟表演中,各个学生对人物的代入与思考,会加深其对道德和法治的认知。在表演中加强学生法治观念、道德素养,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剧本中的深层哲理。
第三,开设道德与法治专项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道德与法治的演讲活动中,让学生研究相关题目而后汇总,让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编写的题目。让学生站上讲台抒发自己的观念。演讲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倾听彼此对道德与法治的看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建设正处于萌芽阶段。时代的发展造就不同的思想,当前的初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网络的智能和迅捷,使学生在观看这些信息时,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信息的来源、对错。多数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网络信息的冲击,导致学生被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裹挟。
2.4 给予学生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增添,应合理设计实践方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过后,学生会结合身边的环境对其展开思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组织学生开展道路清扫工作,让学生清扫路面上的垃圾,促使学生思考乱丢垃圾的行为。观察过马路的行人,是否严格遵守红绿灯规则。在劳动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乱丢垃圾、不遵守红绿灯等问题。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将感想书写下来。加深学生对不良行为的感触,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可从城市清洁与道路安全等方面开展感想书写,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不要乱丢垃圾、严格遵守红绿灯。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讲起,逐渐转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只是大方向的伟光正事迹讲解,应从微小事件层层递进。积水成渊,从生活中那些或复杂、或简单的琐碎事情中,为学生讲明在其背后蕴含的哲理。引导其成长为一个道德素养优秀,法制观念卓越的人才。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避免悬浮学习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独立思考社会中的道德与法治,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创新
3.1 跟随时代脚步,更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维
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对道德观念建设重视度逐渐提升。教师应积极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理念,创新教学思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维创新,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摆脱了应试思维的局限。道德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道德、法治维持社会的稳定,其上的所有成就都难以实现。优秀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氛围,可推动社会快速前行,建立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受影视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老师只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生三观成长的必要环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还不明确。做好这一阶段的引导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养。
学校可定期开展道德法治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师交流会,让教师充分了解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及时优化各项授课内容与方式。运用新鲜的课件、有趣的互动模式、严肃的演讲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2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
想要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法治思想,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醒学生遵纪守法。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大量行为与活动,都是遵循着道德与法治规范开始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可为学生塑造卓越的思想观念与健全人格。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本质有充足的了解后,即可开展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内容,在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后,会自然地对政治开展思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社会观念,为我国优良社会风气塑造做贡献[5]。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可通过定期作业实现。让学生定期交一篇阶段性的生活感悟,与道德法治相关。督促学生思考生活,加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力度。让学生将在生活中看到的不良行为记录下来,并深刻思考其本质,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优秀道德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了解道德的本质,充分明确法治的意义。
3.3 开设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渐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题活动,可以辩论赛形式开展。辩论赛需要学生思路清晰,应变能力强,可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学生分成多个辩论小组,自由选择辩论题目。而后制定奖励方案,给予胜出小组充足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道德与法制的主题辩论,可选出多个辩题。班级内的人数较多,因此可以分成多个辩论小组。随机配对自由选取辩题,增加辩论赛的趣味性。道德与法治的主题辩论赛,可邀请多个学生喜爱的教师作为裁判。
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小组协作模式中增加学生的合作能力。辩论赛的开展,可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在辩论赛中,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掌握程度。比赛的建立,可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小组协作可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为班级整体成长给予巨大支持。
3.4 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小老师”授课方式
道德与法治授课时,可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代替教师宣讲课本,学生对讲台的好奇程度很高。随机选取学生台上讲课,可最大限度激励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在上台授课时,其新鲜感与自豪感极强。作为表率讲课,可推动学生主动梳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架构,为课上讲解做准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讲解过程中,也应做好知识结构的梳理工作,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
小老师的授课模式,可帮助学生摆脱过度依赖教师的坏习惯。让学生体验教师的授课工作,使其明白教师的辛苦。从教学中获得认同感,获得成就感,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学习。教师被动督促学生学习效果,相较于学生自动自觉学习效果差距较大。推动学生自觉学习,能有效提高其学习成绩,并且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多元、教学内容更新,可大力提升其教学效果,是学生的全方位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结论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为其道德观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材优化、实践活动增加,为学生打造卓越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彩的授课内容、灵活的授课方式,增进教师的授课成效,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结合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的社会观念形成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脱离书本,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在生活中感受道德、法治的内核,从根源上杜绝学生出现不良行为问题。紧跟国家对多元教学的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