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农村音乐教学变革与策略思考
2023-08-13陈丽荣
陈丽荣
(哈密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牙吾龙小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需要实现全方面、根本性的转变,这不仅要求学生在新课程改革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得到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广大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应用更为科学、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高效快乐地学习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下面,笔者将分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变革的最新动态,并提出具体、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1.新课改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变革的最新动态
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更加意识到音乐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开展音乐教学研究,不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与过去相比,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是教师应该坚持的教学目标和不断改革的总体方向;另一方面,教师现在应该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双减少政策延要求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布置开放的任务让学生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最后,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从单一枯燥的教学方面转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使音乐课堂更加方便、高效、智能化,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不断开阔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2.新课改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变革的有效策略
2.1 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培养自主能力
2.1.1 利用预习环节,培养自主能力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利用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前预习环节,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音乐学习的真正意义,品味音乐的魅力,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应放弃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例如,在教授《可爱的动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和模仿他们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并利用这项课前预习作业作为课堂导入。不同的学生在描述同一动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描述方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随后,在正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工具,逐一播放《快乐的小熊猫》、《袋鼠》、《动物说话》、《咏鹅》等音乐章节。在欣赏了上述曲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音乐中描述的动物。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章重点讲解,比如《快乐的小熊猫》。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包括音乐理论的相关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在分心时进行音乐互动,邀请一两个学生进行模范演示或跟唱练习。在音乐课上,教师通过大量的课堂互动环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不仅如此,在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1.2 组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1)活用接龙游戏,助力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所传达和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基本理解。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音乐教师机械地朗读歌词,对小学生缺乏吸引力,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聊,也难以直接、深入地理解歌词。鉴于这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创新歌词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歌词游戏,让学生用歌的方式进行歌词接龙。经过几轮游戏,学生将不可避免地加深对歌词的记忆,并在记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小小少年》时,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唱歌,通过歌曲传达情感。教师可以开展歌词接龙游戏,帮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示范开头,唱第一句,然后让学生根据歌曲每人一句演唱下去,当学生演唱时,其他学生负责检查歌词是否有错误,当发现歌词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唱错学生则被淘汰。当歌曲结束时,比较哪个学生唱情感丰富,准确掌握歌词。通过歌词接龙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歌词的深刻记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唱歌能力。
(2)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往往会为了赢得胜利付诸巨大努力。竞赛式的游戏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你追我赶”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点燃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和游戏计划,组织竞赛音乐游戏,即让学生在快速游戏中进行音乐相关比赛,如歌唱比赛、记忆歌词比赛、知识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授《乡间的小路》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音乐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如学生分成多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给每组练习空间,让学生熟悉歌曲节奏和演唱顺序,准备活动后,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每组需要完整演唱歌曲。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演唱评分,评出最佳演唱小组。
2.2 巧设体验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体验是指让学生实现个人经历和感知,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理解音乐在掌握角色特征时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考虑到角色表演的优势,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知识和作品,发挥创造力,设计音乐情景剧,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还原具体的情景,创造体验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进入音乐世界,通过肢体语言、声音技能、音乐欣赏,实现全面深入的参与。例如,在教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时,这节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京剧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京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京剧的演唱方法,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课堂活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教育形式下的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辅助性不容忽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也是提高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3.1 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导入课堂
导入是课堂的开始,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借助信息技术的传播性,实现教学的快速、巧妙导入。例如,在学习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特别是中国阅兵视频和升旗视频,借助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背景。屏幕视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义勇军进行曲》这样节奏高昂、志气满盈的歌曲,需要学生以高昂的激情唱出来。因此,以信息化为教学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怀。又如,《我和我的祖国》也是一首背景丰富的歌曲。在讲解这首歌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发展奋斗的历史,也展现了个人对祖国的无私热爱。许多学生在看电影时为电影内容感动而哭泣。因此,当学生的情绪波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入对《我和我的祖国》示范演唱,让学生再次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爱国热情。另外,小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熊出没》和《恐龙历险记》,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引入一些熟悉的动画旋律,比如熊出没主题曲《勇往直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动画,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模糊主题曲的声音,让学生进行配音。这种配音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安排,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进行配音,既容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又容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地学习音乐。
2.3.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课堂活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创设出更加形象、直观和多样的情境,引领学生的主动和全面参与。考虑到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独特优势,在解释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适当播放歌曲、MV或相关动画,让精美的画面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层次的感官,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对充满活力的音乐课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京剧唱腔联奏》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认为京剧很无聊,因为学生不真正了解京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京剧”课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中的四个行当,展示脸谱的细节,完整地展示画脸谱的过程,感受不同行业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京剧相关动画来详细介绍主要行当唱腔的特点。动画结合后,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这对培养学生对我国国粹的热爱之情有很大帮助。
2.4 加强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所以,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以音乐核心素养教育为中心,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音乐的情感、文化知识、人文内涵,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比如,在教授《过新年》时,教师会讲解《小拜年》、《平安夜》、《新年好》、《锣鼓擦》等音乐篇章。可见,本单元的音乐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列举新年例子进行音乐欣赏。新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节,节日气氛浓厚,小学生在庆祝新年的实际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快乐的节日气氛。事实上,在新年过后,学生可以在体验本单元《小拜年》、《新年好》、《锣鼓擦》等音乐章节时产生共鸣。当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乐时,学生很容易被当时音乐的快乐氛围所感染,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轻松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播放音乐曲目后选择《新年好》进行进一步的情感教学和演唱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激励,然后让学生在后续的演唱中带来更多的激情、快乐和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实际欣赏、演唱,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2.5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合作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小组合作,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突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组织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还是开展一些音乐欣赏教学,都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潜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将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小组,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实现思维碰撞与优势互补,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
例如,在教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和一些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优生、中等生分成一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安排独立、自主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索活动。在布置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音乐作品的特点为学生安排。
2.6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音乐学习的本质是学会欣赏,对不同的音乐风格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边实践、边思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创新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授《小小音乐家》时,其中涉及的音乐章节,如《号手与鼓手》、《会跳舞的洋娃娃》、《快乐的小笛子》、《音的长短》、《星光圆舞曲》等,都是教师开展音乐创作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音的长短》这一篇章,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作音乐。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物品的参考,如罐头、桌子、尺子、粉笔、扇子等。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可以主动发现不同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的音色、长度和强度,然后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首歌的创作。音乐创作需要有创造力的人不断创新和独特思维的实施。因此,在学生的音乐创作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因为对于创作音乐的学生来说,创作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成为音乐创作者。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要有欣赏的过程,还要有自主创作的过程。加强实践教学中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又如,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用圆润灵活的声音唱歌,学习阿凡提勤劳、智慧、勇敢的优秀品质,唱幽默欢快的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熟悉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演唱风格,了解阿凡提的故事,然后与其他学生竞争,看看谁能唱新疆民歌。当学生们听说这是一项竞争活动时,他们非常热情,说要打败别人,让自己成为竞争之王。在比赛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大显身手,主动增加了新疆舞蹈动作的安排,突出了音乐的观赏性,展示了自己的音乐创作潜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当前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具体需要,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引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更轻松、快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唤醒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