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3乃桂霞
乃桂霞
(白银市白银区东台希望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重,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合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于朗读教学的应用,目前主流的朗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朗读的地位,设计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熟知生字词,还可以提高对于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在目前朗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小学中低年级教师的重视,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育事业进展缓慢。
1.朗读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
1.1 学生的朗读时间短,内容单调
新课改全面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朗读教学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流于形式,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较短,对于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目前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度依赖新媒体,让新媒体代替学生朗读课文,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严重不足,甚至是缺乏学生的朗读环节,在课堂中教师与多媒体进行互动,依旧是换种方式的“一言堂”,学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在设置朗读内容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朗读内容空洞单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2 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
整体的教育行业,节奏偏快,这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友善,在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并不理解,只是盲目的跟从教师完成朗读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兴趣下降,逐渐对语文朗读产生抵触心理,导致不能深入理解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盲目的增加朗读教学,没有深入探究朗读的内容,在课堂中随机的让学生朗读语文课文中的某一段,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的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于语文课文的整体性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够承上启下的理解文章,盲目的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质量低下,还会浪费教学时间。
2.开展朗读教学对于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阅读技巧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有了较大的改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通过选取适合小学中低年级的课本读物与语文课文让学生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在布置朗读教学任务时,明确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要用普通话,全程顺利流畅的朗读,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朗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主动的去查字典,准备朗读段落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运用抑扬顿挫的阅读方式来展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2.2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朗读语文课文,掌握了课本中的生字词,提升了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朗读,对于文章中的生字词的发音,理解其在文章中的意思,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学生通过朗读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于文章断句,将文章的写作思路转化为自身的思维能力。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对于语文课文的整体架构初步了解,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在朗读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例如,在《鸟的天堂》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诵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是怎样的一棵树能够形成一片森林的奇观,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百鸟争鸣的景象。朗读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实现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双向提升。
2.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低年级活泼好动,但是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在视觉与听觉双向刺激下,对于文章的理解大幅提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技巧,领悟思想感情。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水平,还能积累好词好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将朗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加强记忆。例如,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这节课中含有大量的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再通过词句积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3.小学中低年级开展朗读教学的策略
3.1 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由于教学群体的特殊性,教学目标往往较为模糊,教学任务安排随机,朗读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缺乏教学目标的指引,学生在朗读时抓不住重点,让朗读流于形式。部分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朗读发音,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将一篇精彩飞扬的文章,朗读的毫无生气,学生不仅无法从其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还会增加学习负担,丧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长期以往,学生的朗读课文转变为念课文,失去了朗读教学的初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明确教学目标,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朗读的课文,将朗读教学贯彻于文章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积累好词好句,学习写作技巧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加深了对课文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老师的微笑》这篇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老师在教育行业的辛劳付出。文章中的这两句格外优美:“老师的微笑,是风中的帆,没有风,哪有起航的船;老师的微笑,是晨曦的露珠,没有露珠,哪有折射出的七彩阳光”。在这篇文章的朗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文的核心是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老师在教育行业的辛苦付出。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断句,与情感的抑扬顿挫,让学生通过朗读在大脑中浮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对整篇文章有全面的学习。
3.2 尊重小学生的差异
小学中低年级开展朗读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很大的区别,部分学生自幼缺乏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会有咬字不清,思维混乱的表现,严重影响到朗读水平。学生的性格差异也对于朗读教学影响较大,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言语表达。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朗读教学。目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依旧偏向于学习成绩好,善于表达的学生来朗读课文,而性格相对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朗读机会少,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朗读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证明自己的机会,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不同的朗读文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学生朗读,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积极帮助其改正,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游戏,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所喜欢的文章片段,并且声情并茂的朗读出来,让学生在相对较轻松的环境下参与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多样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升朗读水平。
3.3 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小学中低年级朗读教学推展不顺利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有较大的关联,教师在开展评价时往往应用比较宽泛的词语,不能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无法改进,朗读水平止步不。新课改以来,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朗读评价时,要从语言、语气、语速、情感等多方面展开论述,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控文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发音、语速、情感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充分的中认识到自身在朗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朗读水平。将学生的朗读表现,根据实际情况打分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之中。这样一来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提高朗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时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中年级开展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生字词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小学中低年级思维局限、想象力不足,无法对于语文课文全面的掌握,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与扩展想象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