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
2023-08-13刘林翔
刘林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底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其中,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作为重要元素之一,是流淌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激励着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
“家國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每一个存亡之秋、危难关头,都有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的人挺身而出,都有先忧后乐、心系百姓的人奔走呼号,都有身虽平凡、亦足奋勇的人当职尽责,其背后的文化基因都来自深厚的家国情怀。可以说,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凝聚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从“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女红军,到“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的张思德;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从“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的雷锋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他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用“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盛赞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下,我国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活动,成为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颁发“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奏响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当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懂得“有国才有家”“家国一体”的道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浓厚的家国情怀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阔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必将为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