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眼全国看江苏 立足实干谋跨越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勇毅前行

2023-08-12张明盼杨昕晨丁一

人民与权力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江苏

☉张明盼 杨昕晨 丁一

盛夏七月,万物葱茏,正是踔厉奋发好时节。

7 月5 日至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四次来到江苏考察调研。

三天时间里,总书记先后前往苏州、南京等地,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

“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从“四个走在前”到“四个新”,尽显总书记对江苏的厚望,更体现出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7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7月10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7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强调,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牢记嘱托中充分认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在感恩奋进中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在走在前列中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走在前、做示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大家表示,要把总书记对江苏的关心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强大动力,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突破:勇当科技创新探路先锋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 万家、跃居全国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7万家、约占全国的1/4、居全国第一;2022 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00亿元……这是我省交出的科技创新“成绩单”。

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始终念兹在兹。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京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同科研人员交流后指出,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8 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南京这方热土,新的期待再次被提出: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这让大家无比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产研院院长刘庆说,目前江苏省产研院已建设75家研发载体,年均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超过20亿元,年均申请专利超过1000件,累计衍生孵化企业近1200家,中科煜宸、牧镭激光等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江苏省产研院将谨遵总书记嘱托,继续在‘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上奋力耕耘,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刘庆难掩激动心情。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与来自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巧亲切交流。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再一次让这个“科技新农人”备受鼓舞。魏巧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增添了信心、增加了力量,我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当好‘智囊团’,加强农业行业和政策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努力当好‘搭桥人’,聚集农业经营主体、科研院所等资源,联合开展育种、面源污染治理、数字农业等技术研究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努力当好‘联络员’,促进农业经营主体交流合作,推动镇江农业产业整体提升。”

科技创新是江苏发展的核心动力,取得新突破,意味着全省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么,人大应当有何种作为?

法规助长远!今年1 月12 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于今年3 月1 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相关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仅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本省的科技攻关任务,还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展科研开发和协同创新,更注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近期,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6月30日,执法检查组召开情况汇报会,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开展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行动,是运用法治力量推动江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迫切要求。”会议为此次执法检查奠定了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科研人才。他勉励年轻研发人员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总书记的叮咛让来自民营企业的不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

大家表示,要积极传达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的孵化和转化,为江苏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集聚。苏州市相城区人大代表、苏州天禄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扣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激发了他们在新起点上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中锐意进取的干劲。“我深知高水平创新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接下来,将持续以才引才、以才荐才、以才聚才,不断做大‘人才朋友圈’,形成引才引智的强劲动能。”

新作为:全力以赴强链补链延链

江苏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如何继续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答案是: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省之要。

实体经济是我省的“看家本领”。为助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持续发力——

5 月29 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草案)》,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优化外商投资服务等作出了大量实用规定,充分彰显江苏以法治化方式促进外商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6 月19 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实施“小升高”行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会。会议明确,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程为抓手,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和梯度培育体系,加大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7 月26 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省政府关于实施“小升高”行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督促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书记在南瑞集团考察,对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作了重要指示。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九虎和员工们一样,既感激动,又受鼓舞。他说,面对电力能源行业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南瑞继保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扛起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多作贡献。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宿迁市人大代表、国网宿迁供电公司总经理刘纲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能源电力系统崇高的政治使命,为电力保供和服务产业链建设指明了方向。接下来,要努力带领全市供电干部员工,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持续优化改进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服务支撑全省产业链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30年,通过与部分发达国家高水平合作,集聚了全球高端生产要素;通过引进大量外资、大批技术先进、资本密集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加快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它以高速发展的短暂历史,向世人展示了勃勃雄姿,展示着一座崛起的、魅力四射的崭新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正以顽强的生命力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位于园区内的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创板第一家上市企业。总书记来此考察时,省人大代表、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当面作了汇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很激动:“我们将始终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勇挑大梁’的担当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民营科技企业的前列!”

科技产业园区是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抓手,更是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础设施。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园区运营和科技服务工作的基层人大代表,昆山市人大代表、苏州麦垛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云表示,要肩负起新型产业培育与孵化创新的重要责任,更好推动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协同创新生态,招引培育更多未来新型产业,探索多种创新模式,做强新兴产业集群。

综合立体交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交通强省建设打出了组合拳:4月以来,围绕“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展开调研;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全省交通强省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7月13日,召开交通强省建设情况报告审议意见交办座谈会暨“监督推动交通强省建设”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积极回应基层和群众对交通建设的诉求,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新经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姑苏行舟春风弄杨柳,平江路上故人已别三秋……”古城苏州,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婉约江南、富饶之地的美好想象,无数诗篇歌曲唱出了姑苏文化的独树一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时,详细听取了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书记的论述响彻江苏大地,充分体现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传承好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津津长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堵洁从未停止过思考,“作为老字号食品企业的二代接班人,我深感传承发展的责任重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就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积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使老字号再次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我们责无旁贷。”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深有同感。她表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心中的无限热爱,从非遗人才乡土人才培养、工匠队伍代际传承等方面继续努力,把乱针绣这门非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并带领更多乡亲们勤劳致富,一起绣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的缩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在苏州市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硕旻看来,要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循古向新、文化赋能,加快探索古城保护示范路径,深入挖掘街巷文化特质,做靓“平江九巷”、做优景区商圈联动、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加快老宅活化利用,吸引更多青年文创人才,传承弘扬平江历史文化片区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一域之精彩为古城增光彩。

一条街,一眼千年;一片历史街区,一座城市的缩影。数据显示,我省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历史文化街区56个,各有特点,活色生香。为延续城市文脉,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以人大作为助力传承城市历史、积淀城市文化。

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动能,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亦离不开法治支撑。3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就制定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赴南通开展立法调研。5月下旬,又赴泰州、扬州和南京等地,就决定立法开展调研。

审议时,不少委员认为,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是人民千百年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一方地域的文脉和回忆,要根据调研不断丰富完善决定内容,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规律,积极做好历史文化传承项目的普查摸底登记,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挖掘、活化利用,力求形成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地域特色品牌,展示地域形象,造福一方百姓。

今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结合此次在苏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对做好未来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谋划。六朝文化是长江文化历史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朝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六朝阅读空间和“大家说”阅读分享会,让广大市民、读者充分感受到印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肌体中的“南京基因”,感受到“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宋燕表示,将按照总书记要求,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贡献南京文博人力量。

新提升: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样板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打造“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新模式;聚焦引才,彰显人才集聚“乘数效应”,释放拴心留人“磁场效应”,构建创业引领“矩阵效应”;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家门口就医;推动治理力量和资源下沉基层,让矛盾“不出村不出街道”……江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是人民的人大,对于如何交出“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履职答卷,省人大常委会对标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找准履职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持续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办实事,守好民生幸福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就业大省,江苏立民生之本,促就业优先,去年1 月,省人代会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以法治方式托稳百姓幸福。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巷社区党委书记秦泗花说,“我们将依托社区家门口的服务站以及社区创业孵化基地,在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技能上下功夫,在拓展就业渠道上下功夫,为疏通‘最后一公里’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让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居民的诉求很强烈,作为人大代表,必须认真解决。”常州市天宁区人大代表、阳光龙庭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志燕关注到辖区内家长“带娃难”的问题,她表示,要积极拓展普惠托幼服务,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办实事,让孩子舒心、家长放心。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在做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积极展现新作为: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调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审议通过《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助力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维护公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审议通过《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一个个务实管用的举措,为民生改善注入了新动能。

——善治理,奏响社会和谐曲。江苏拥有2.1万个城乡社区,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不断涌现创新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南通市人大通过实行街道选民代表议政制度,开启了社情民意收集“直通车”;南京仙林街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姑苏区人大通过设置“民意码上通”,为代表履职插上智慧翅膀……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西善桥街道永盛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萍说,她将深刻领会总书记“以学促干”的谆谆教导,坚持“两全两新”融合发展,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擦亮“五彩党建联盟”社区党建品牌,不断健全“小永援法议事客厅”,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

淮安市人大代表、涟水县涟城街道涟州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董雅芝同样深受鼓舞,她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说了就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理念,“网聚”社会治理合力,进一步整合驻区单位等多方资源,实现“社区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社区管”,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

——求实效,点亮一方平安灯。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强化,面对“人民更安宁、社会更安定”的现实需要,省人大也在不断探索,积极思考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如修订《江苏省消防条例》,构建起新型消防监管模式,为全省消防安全筑牢“防火墙”,加上“保险栓”;修订《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以新安全观保障新发展格局。

7 月、8 月是防汛关键期,对待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近期,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人大代表、永胜圩局党支部书记吴冬林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他说,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是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江苏一直是我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早在正定工作时,我就曾到江苏调研过。我对这里的关注,始终是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科技创新步履铿锵,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强省之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是百姓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自治、共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正加速形成……

眺望新航程,省人大常委会、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将结合国家所需、江苏所长、发展所盼,牢记新使命、把握新期待、展现新作为,以实干精神和实际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征途中,交出人大精彩答卷。

猜你喜欢

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数读江苏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江苏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