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社会责任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2023-08-12张开来
张开来
1. 研究背景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 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到技能型人才在社会职场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需求的增加使得近年来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而不是政府,其价格受供需关系所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其本质上是公司。有研究提到其教育特殊性,即不可完全交给市场来决定其发展,笔者则认为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衡量及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2. 现状及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整体起步较晚,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德国早在1869 年就制定了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模式,将主体定义为企业和学校。美国在《1963 年职业教育法》中将职业教育的方向定义为校企合作,之后1984 年《卡尔珀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强调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义务。我国则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民办职业教育,从1985 年鼓励厂矿、企事业办学,到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再到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调动社会多方力量的积极性,到近几年企业、个人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井喷。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使得整体发展旺盛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大政策利好下投资者与投机者并存,部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资金实力弱、历史积累少、行业经验无。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重招生、轻教学,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第二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还存在偏见,更多人将中职定性为考不上高中的被迫选择,民办成为了考不上公办的被迫选择。两个“被迫”也导致生源差、学习软环境不佳,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是招生市场的混乱,虚假宣传、买卖生源等负面新闻不断。最后是校企合作常流于形式,企业参与度低,部分实习专业匹配度差,甚至成为人力资源公司廉价劳动力输出。
3.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企业社会责任
基于阿奇·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盈利,好的民办学校一定是赚钱的学校,这是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基本,也是市场化资源调配最大的优势。然后是法律责任,要确保在学校运营各个方面坚守底线思维,对灰色地带说不。再是伦理责任,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核心,做良心学校。最后是自愿型责任,积极参与慈善等是好事,但要防止本末倒置。相较于宣传及虚名,打牢学校基础,优化软硬件及教师团队,重视专业建设才是学校的立身之本。
基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学生、学校、校企合作方、社区、学校职工都是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其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校的行为并承担相应风险。首先对于学生的责任,传递知识,促进人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根本。对于政府的责任,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更要把握顶层设计,提高站位服务于大局。对于教职工的责任,要重视教学及双师型实践,强化实操联动,也要保证教职工自身职业路径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对于社区的责任,现阶段部分学校土地性质为工业,尽管有用地属性的风险,但客观上讲,如果能与园区产业规划等形成良性互动,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就近见习、实习的问题,更能有效激活校企合作活力,实现共赢。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职业体系的发展。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追逐,是造成現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强调以长期利益取代短期利益;引入行业龙头、大型企业作为参与主体;深化校企合作,将其作为出发点反推招生规划及课程设计,或可成为有效的破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