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手艺,何以“溢彩”又“流金”

2023-08-12封满楼

商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溢彩城阳区文化遗产

封满楼

沿着非遗文化节的脚步,去探寻老手艺,何以做到既“流光溢彩”又“流金淌银”?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在绿草萋萋、白鹭戏水的白沙河畔,2023年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化节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业态的融合交响,借助美食、市集、音乐、观影、露营等载体,传统文化插上了艺术和科技的翅膀,历史与当代交辉、非遗与时尚相映。

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省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底蕴,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另有市级和县级名录近17000项,总量居全国前列。山东省规模以上批发零售领域“山东手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5.8亿元。

青岛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个,省级非遗项目74个,市级非遗项目207个,其中城阳区就拥有78项非遗项目。数据显示,城阳区手工艺品交易集散中心年产值超过60亿元,带动区内20万人口就业,并间接带动省内欠发达地区30万余人口就业。

沿着非遗文化节的脚步,去探寻老手艺,何以做到既“流光溢彩”又“流金淌银”?

当非遗遇到元宇宙

你听说过虚拟首饰吗?就是将数字建模与首饰艺术结合起来,观者可以体验AR追踪虚拟穿戴,并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传播。

在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化节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國珠宝玉石首饰协会首饰设计师委员会副主任张凡传达了非遗造就数字时代首饰设计的鲜活理念。

放眼新时代,这世界变化真快。

前几年,人们还在惊艳于《经典咏流传》诗词与音乐的交响;惊叹于《唐宫夜宴》“高科技(5GAR)+传统文化+文物+穿越+舞蹈”的饕餮盛宴;去年,“马踏飞燕”丑萌“绿马”、三星堆“三缺一”的奇异文创“潮”出了新高度;今年,令人震撼的无人机表演干脆将“打铁花”、工夫茶等非遗文化送上了天……

步入数字文明,老手艺除了靠文化硬核打底,开始借力新兴产业“乘风破浪”,出彩、出名、出圈,进而抢占市场C位。

“文创+”将创新、创意作为品牌打造的核心要素,从当代审美和未来审美角度进行时尚化、生活化创意设计,打造出既实用又充满设计感的非遗产品。

比如,刘氏泥塑传承人刘梅玲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泥塑融合,开发了以十二生肖为代表的泥塑文创产品,其中用崂山黄粘泥制作的泥塑老虎“泰歌”,呆萌的外形、喜庆的色彩、虎啸山林的声音,深受百姓喜爱。

又如,郝青青的编织扎治项目《福禄寿禧》喜盒将传统喜盒子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入选“天工开物·齐鲁匠心”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创产品。

“影视+”沉浸式、立体化呈现手造文化,生动、鲜活,深入人心,提升知名度,更能带动各类产业。

有例为证。《城阳区“省级非遗”口述档案》乘着多媒体时代“口述历史”的春风,将口述历史与非遗“联姻”,建立非遗档案专题数据库,让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城阳十二时辰》微纪录片借用子丑寅卯“十二时辰”,将典型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一天的生活串联起来,展现匠心与坚守。

“互联网+”“元宇宙+”则通过新媒体线上展示、销售模式,让非遗能够身临其境“看得着”“听得见”“学得来”,加快非遗文化企业市场化、数字化转型。

城阳区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区博物馆“云端展厅”,开设“赏非遗、品年味”云集市,这种集文化、场景、消费于一体的非遗体验新模式,正是“元宇宙+”的大胆尝试。

此外,城阳区建成一批5000平方米以上的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创新打造首届网红消费季消费爆点,评选出网红街区3个、网红店25家、网红菜30道、网红好物30款、十大夜味10家,“手造网红”异军突起。

非遗的“烟火气儿”

“金镶玉”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玉雕保护单位“相伯居”如今一改“金镶玉”“庙堂之高”的气质,让非遗文化跟现代生活发生链接:“金镶玉”与瑞士手表跨界合作,生产出十二生肖表链;也可以与迈巴赫合作,生产限量款“金镶玉”车钥匙;更可以与手游互动,捧出王者荣耀“金镶玉”奖杯……

哲学家许思园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合和自由。

国潮风口,城阳区非遗文化能够傲立“潮”头绝非偶然,靠的是兼容并包和兼收并蓄理念,靠的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潮”出了经济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第一,非遗从高冷变亲民,就要沾染点市井烟火气儿。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陶榼子”是传统糕点面食的特色模具,城阳区将这项起源于唐代的古老工艺与当下大众喜爱的冰淇淋雪糕“撮合”到一起,全新推出红陶榼子雪糕——“福虎”,深受市民喜爱。“红陶榼子”技艺由束之高阁变得深入人心。

“潮生活 夜城阳”系列文旅节庆活动中,非遗“潮”装焕新,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展示场景,让更多人可以看到非遗、摸到非遗、听到非遗,对非遗有所向往,寻找“精神的契合”。正如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化节上,水陆光影秀《潮起白沙河》首次以“非遗+艺术+科技”的组合模式,将朱鹮、白鹭、文鳐鱼、山、海、云、传统书法等元素通过水幕光影的形式,为大众营造出超酷炫的梦幻空间。

第二,非遗从古老变鲜活,也要学会后浪催前浪。

《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显示,2022年,淘宝平台非遗交易额较2020年增长11.6%。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达亿级,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阳区人口增幅为50.52%,位列青岛第一。同时年轻人增幅居青岛第一,15-59岁人口占68.5%,为青岛最高,被誉为“最年轻的主城区”。

自带流量的Z世代年轻人不仅有能力发现非遗之美,更有能力传播非遗之艺、传承非遗之魂。

借力年轻智囊团,美联升花饽饽创新推出了春节年兽和福袋饽饽、母亲节花篮饽饽、端午节龙舟饽饽、儿童节卡通和水果饽饽等艺术造型……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周氏流亭猪蹄”创新开发出“猪蹄粽子”“猪蹄月饼”“猪蹄与绿茶”伴手礼,2022年猪蹄销量超亿元。

第三,非遗从流量变留量,需要丰饶的消费土壤和产业雨露。

位于胶州湾湾底的城阳尽享火车站、地铁等交通便利,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创新创意引领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和人文生态幸福家园的建设,源源不断赋能手造活态传承价值、产业赋能价值和生活美学价值。

寺后老烧锅酒建起了酒厂、培训基地、博物馆……每逢酒厂芝麻香酿酒季,游客更可围观酿造技艺。传承人于同刚和父亲于宝功建设非遗传习所,定期举办传统酿制技艺培训班,拿出数万元奖励优秀传承者。

只有将产业化传承和公益化传承相结合,与区域转型、节庆旅游、企业发展等有机融合,“非遗经济”才能根深叶茂。

非遗活化之路

老物件流光、流金、流芳,绝非一日之功,仍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青岛市首届非遗文化节上,各路名家也在苦思探究“非遗活化”的路径。

首先,政府要负起守护责任,让政策落地生花。

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设施和场所形成规模;到2035年,建立完善健全的保护传承制度和完备的保护传承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融入当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成果全民共享。同时提出非遗来源于生活、厚植于社会,非遗保护要与区域规划同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进,遵循非遗传承发展规律,让非遗保护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其次,设计师要扛起创新大旗,为非遗着墨添彩。非遗从单一孤品向多元商品嬗变,创意功不可没。

“当代设计是非遗的重要出口,通过包装、策划、营销、宣传等路径,可以让工艺承接传统,走向市场、走向生活,并走向现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博认为,现在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都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能不能活着、活好就是个大问题。有的门类依然能够很好地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把苏绣放到表带里、做到表盘的底部,还可以跟服装、丝织品、领带、帽子等结合,这说明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化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探索。

此外,行业专家要耕耘破局之路,让非遗“点石成金”。“数字藏品”“数字文创”是非遗活化新时代之问,专家需积极作答,把脉文旅数字文创和手造发展数字化建设,拓宽价值边界和溢出效应,让非遗文化IP焕发数字新生。

“非遗能传承至今,必有其内在有机生命元素,只有在现代国际交流、时空变幻的背景下,着眼于文化消费需求指引,赋能文化生命,创造延伸价值,传承真实技艺,方能使遗产活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宋文京表示,比如中国书法篆刻作为非遗文化,现在仍长期存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活化的是中国精神,是文化生命力。宋文京表示,非遗活化在于培根散叶、返本开新,需结合博物馆展览活动传播、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介宣传造势、民间各类需求挖掘和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门头招牌、文创开发等手段,实现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共享价值的活化目的。

猜你喜欢

溢彩城阳区文化遗产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渔家傲·暖日熏风春溢彩
作品(八)
“溢彩心”不仅仅只是艺术 保时捷中国公益十年路
文情溢彩,诗意流芳——苏州中学首届诗词大会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小小艺术家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