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23-08-12卞和保

新农民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卞和保

摘要:为稳步增强小麦种植能力,形成更为完备、更为稳健、更为高效的病虫害综合性防治体系,科学应对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文章在充分总结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的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牵引,坚持方法协同,结合常州地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做法,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和管理要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方案,旨在推动小麦病虫害防治效能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麦;常州地区;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举措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广泛种植,根据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2021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23.57百万hm2,产量136.94百万t,单位面积产量5810.12kg/hm2,总体消费量148.80百万t,供需缺口11.86百万t。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更加注重田间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借助综合性病虫害防治技术,消除防治误区,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构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

1 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误区

系统性总结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在防治时间把握、药剂类型选择、浇灌方式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区域与不足,形成全方位的总结,为后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1.1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误区

小麦病虫害防治环节,种植户需要准确把握防治时间,通过时间把控,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大程度地保障小麦长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种植户在小麦种植环节,采取主观臆断的方式,片面性、盲目性地选择防治时间,由于种植户对小麦生长规律、基本特性了解不够全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导致病虫害防治时机选择不当,无形之中,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总体效果[1]。例如小麦一般在初春进行种植,随着气温升高,4月份小麦进入纹枯病高发期,这就要求种植户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组织开展灌溉、农业喷洒等工作。但多数种植户缺乏病虫害预防意识,往往在小麦大面积出现纹枯病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这种小麦病虫防治方法,势必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和经济收益。

1.2 小麦病虫害药剂选择误区

小麦生长周期一般在4个月到8个月,包括了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多个阶段。由于生长周期较长,小麦种植过程中,在水文、光照、热量、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下,出现赤霉病、锈病、丛矮病、根腐病等病害概率较高。同时,不科学的田间管理模式,也极易引发蚜虫、吸浆虫以及红蜘蛛等虫害,考虑到小麦生长周期长和病虫害多发的实际,种植户需要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药剂控制病虫害危害范围,恢复小麦长势,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2]。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种植户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药剂选择方面误区,没有能够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病虫害类型,有着针对性地开展药剂类型选择。例如,对于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蚜虫,部分种植户在药剂使用类型和用量方面没有作出相应调整,将浓度为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浓度为5%瑞功微乳剂进行混合使用,进行药物喷洒,这种药剂选配方案对于小麦孕穗期的蚜虫防治有着较好的效果,对于返青期、拔节期的蚜虫防治效果较差,影响了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1.3 小麦病虫害浇灌方式误区

根据以往种植经验,小麦生长需水量较大,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每生产100kg的小麦大约需要30kg的水。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麦需水量差异明显,针对这种情况下,种植户需要根据区域降水量、小麦生长发育阶段,选择相应的灌溉方式,充分满足小麦的用水需求。例如,部分种植户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进行灌溉,导致小麦幼苗在低温状态下,出现坏根和死根的情况,影响越冬小麦存活率;部分种植户在小麦灌溉方式选择方面也存在错误认知,采取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尽管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短时间内大量水体的涌入,使得小麦难以全部吸收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大,妨碍了小麦根系正常的生长发育,诱发系列病害发生;部分种植户对处于灌溉期的小麦,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灌溉水量偏少,小麦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使得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出现停止生长等情况。

1.4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误区

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产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为确保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种植户需要在农技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根据区域气温、湿度、种植实践、生长条件,制定针对性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案,通过对外界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3]。但多数种植户缺乏与农技专家团队进行沟通与协商的习惯,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种植户病虫害种类识别、方案制定方面缺乏准确性,出现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防治内容机械的防控等问题,需要种植户及时调整思路。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方法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环节,着眼防治工作基本要求,種植户要遵循小麦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过往病虫害防治误区,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科学化处置。

2.1 小麦药剂拌种技术的应用

药剂拌种作为小麦种植环节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要求农户在小麦播种的前期,将具有灭菌、灭虫作用的药剂与小麦种子进行充分混合搅拌,使得小麦产生较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基于这种实际,种植户要严格按照农技专家团队指导,结合水文、降雨、温度、湿度以及小麦长势等要素,判定病虫害防治的时间节点,通过时间节点准确把控,消除病虫害防治漏洞,确保总体防治效果。在药剂拌种技术应用环节,种植户在进行拌种药剂选择时,要细致分析各类因素,科学选择拌种药剂类型,实现病虫防治要求与药剂特性相匹配,同时做好药剂用量的控制,避免所选用的药剂使用量过大对小麦种子发芽率产生影响[4]。例如,现阶段使用的粉剂型拌种剂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治小麦苗期的病虫害,但药效作用发挥时间较短;乳油型拌种剂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治小麦苗期地下虫害,但对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能力较弱;悬浮型种衣剂其主要作用在于防治土传染病、种传染病和害虫。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药时机和用药类型,以确保药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对于粉剂型拌种剂,在拌种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水,由于这种拌种剂黏附效果较差,因此种植户要合理控制拌种与播种时间间隔。在乳油型拌种使用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清水,将麦种和清水、药剂堆闷晾干后进行播种,对于添加的清水量应当做好控制,避免水量过大或者过小,影响最终的病害防治效果和小麦发芽率。悬浮型种衣剂作为目前较为常规的拌种药剂,种植户可以直接使用药剂拌种,也可以加水混合后进行拌种,麦种晾干后,进行播种作业。通过消除病虫害防治时间误区,准确把握拌种技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拌种技术的作用,发挥药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对于后期田间管理难度的降低、成本支出的控制产生深远影响。

2.2 小麦返青期防治技术的应用

小麦返青期受到气温、降水天气的影响,小麦抵抗力下降,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较高,返青期的小麦容易发生红蜘蛛、枯萎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由于该阶段小麦自身抵抗力较差,因此相关病害极易出现外溢的情况,影响小麦总体产量。为应对这种情况,种植户要根据土壤情况,配置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辛硫磷乳油或者甲基异柳磷乳油,将相关药物均匀喷洒在相关区域,实现对小麦的有效保护。同时,对于小麦种植区,要使用锄头等农业生产工具,进行必要的松土处理,以保持土壤透气性。

2.3 小麦抽穗期防治技术的应用

小麦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水平对于最终产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为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种植户结合以往经验,对于病虫的防治,要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立足小麦不同生长周期内出现的各类病虫害,结合生物学规律,针对性地开展药剂选择,实现“因时制宜,对症下药”,通过药剂科学使用,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规模,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5]。以小麦蚜虫用药为例,对于早春或者年前出现的苗蚜,种植户可以选择浓度为25%的药剂进行喷洒,有效灭杀蚜虫;对于小麦孕穗期出现的蚜虫,种植户可以浓度为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浓度为5%瑞功微乳剂进行混合使用,并进行混合药剂喷洒。同时,种植户可以采取小麦蚜虫源头化防治的方式,在种植前,使用浓度为60%的吡虫啉格猛或者浓度为20%的乐麦混入到小麦种子中,进行拌种处理。同时,在整个小麦蚜虫防治中,要合理控制用药频率,尽量减少药物使用。

2.4 小麦灌溉期防治技术的应用

种植户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灌溉量,通过灌溉技术的掌握和灌溉水量的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对于降水较多的区域,可以采取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浇一次水的频率开展浇水作业;对于降水较少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频率,当气温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不应当对小麦进行灌溉,避免出现低温冻害。对于灌溉期的小麦病虫害防治,要注重药量控制,避免药量过大或者过小情况出现,诱发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小麦生长的情况。根據国家粮食生产要技术要求,当小麦处于成熟期,种植户需要选择无毒或者低毒的药物,对蚜虫和赤霉病进行预防。

3 常州地区小麦病害综合防治案例

系统分析常州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经验做法,实现了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增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对于新时期小麦田间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体系的建立产生推动作用。

江苏省常州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强调通过系统性种植技术升级,促进小麦生产的精细化与现代化。农技专家团队指导种植户采取定量播种、精准施肥、防控结合的方式,逐步改变种植户粗放式的小麦种植和管理模式,小麦总体产量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例如,2022年,常州市小麦种植面积

3.59万hm2,同比增长813.33hm2,小麦产量稳步增加,充分满足了公众粮食消费需求,保证了种植户经济收益。为持续提升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常州市调整工作内容,针对区域播种小麦种类,组成农技专家团队与小麦种植户定期联系,实地指导种植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小麦病虫害危害总体可控。具体来看,现阶段,常州市播种的小麦品种主要以扬辐麦4号、扬麦23号等品种,上述品种尽管单产较高,耐寒性较强,但对赤霉病抗性较弱。考虑到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类型差异明显,基于这种实际,常州市农技专家团队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指导种植户针对性地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以2022年为例,根据测算,3月25日后,常州市小麦开始进入扬花期,4月中上旬小麦出现大面积扬花,4月底小麦扬花全部结束。结合上述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种植户对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纹枯病和锈病开展综合性防治。以小麦赤霉病防治为例,在赤霉病防治过程中,基于常州地区小麦种植户所选择的品种,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小麦种植前,按照1:500的比例,使用浓度为2.5%的咯菌腈种子剂进行拌种处理,或者使用浓度为50%的福美双种子量进行拌种处理,借助拌种处理,源头上降低赤霉病发生概率,为后续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等活动有序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在药剂喷洒环节,种植户要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周期,选择相应的药剂,计算药剂用量,实现对赤霉病有效处理。在小麦抽穗期,种植户可以按照使用110g/667m2浓度为30%多铜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或者按照使用110ml/667m2浓度为28%的井冈霉素·多菌灵悬浮剂进行喷洒,上述要素可以有效遏制致病细菌,快速控制赤霉病发病规模,减少小麦损失。从最终效果来看,常州市通过对小麦种植户进行系统性的技术指导,大幅提升了区域小麦产量,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常州市小麦产量同比增长2.7%,种植户收入同比提高1.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

4 结语

为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保障总体产量,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章深刻总结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误区,围绕防治误区,结合常州市相关经验做法,提出更为科学、更为实用、更为高效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全程化管控,增强病虫害防治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万民.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2):8-9.

[2] 汤蕾.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分析[J].种子科技,2022(11):88-90.

[3] 王亚瀑,何继红.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4):152-154.

[4] 马传军.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3(6):16-17.

[5] 杨立荣.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防治技术[J].智慧农业导刊,2022(3):68-7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