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体育高效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10赵昭阳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核心技能素养

赵昭阳

(福建省惠安锦水中学,福建惠安 362100)

初中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学科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途径。对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分析如何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身心良好发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要深入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目标与教学途径等多个方面入手,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注重突出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品德,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形式有待丰富

教学组织形式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自主积极性不高。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更愿意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运动,学校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对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注重以多样化手段吸引学生参与,重视个体差异,借助启发式教学提升创新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单一教学方法,即便是应用了游戏与比赛环节,也大多是为了提升动作熟练度而设计,对技术动作教学缺少导入部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程教学目标实践性不足

核心素养注重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体育品德与自主发展能力。但目前多数初中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自主教学,设计能力较为薄弱。新课标理念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性质与教学内容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目前多数教师尚未结合新课标要求制定出完善合理的教学计划,缺少围绕新课标理念的具体实施措施,使得整体教学过程脱离实际情况,教学目标设置实践性不足,最终导致体育教学课程的效果不好。

(三)教学反馈应用性不强

教学反馈是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个人教学活动提出的建议,对后期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价值。教学反馈工作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部分教师缺少对教学反馈的有效应用,主要从自身学习状态与学生学习状态出发,尚未形成对教学反馈内容的充分运用。对教师教学而言,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较多,以往教师反馈角度较为单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反馈工作中要从多元化角度进行思考,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体育高效教学实践策略

(一)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环节,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理念倡导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促使学生成长为多方面共同趋于成熟的人。在此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与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确保学生在提升运动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要结合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等多方面要素,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制订课程目标。二是设置趣味导入环节。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应用趣味性手段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环节设置趣味小游戏,比如报数组合、报数S 蛇形跑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三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具有生机勃勃的特质,通常有很多爱好,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引进体育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调整体育课程难度,以此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例如在篮球技能教学中,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是篮球初学者,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可针对此部分学生设置简单的投篮练习运动,以帮助他们夯实运动基础。同时也存在一些从小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他们精通篮球相关技能,教师可针对此部分学生组织篮球比赛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此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与课程内容,重新设计与构建体育教学,促使体育教学多样化发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外,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不仅要引进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赛事知识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进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的运动才能设置教学,让学生在此运动领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例如耐力训练对学生来说虽然存在单调困难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耐力运动,但此运动方式对学生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对此教师可将耐力运动穿插于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耐力训练效果。

(二)加强运动学习实施,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核心素养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为提升学生运动学习效果,教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应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运动技能与关键能力等,以此为指向开展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增强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此,教师在校内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锻炼机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习惯,在校外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与鼓励机制,通过与学生家长的合作,督促学生在课后时间与节假日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打卡,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建立对运动本身的热爱,自主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业压力,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学业压力与内心不良情绪,同时通过与父母的运动互动,能够拉近亲子关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对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设置体育家庭作业,通过增加运动量与亲子互动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行为。最后要注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增强自身健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传授运动相关技能,同时也要在课堂外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比如在校内,教师可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将游戏活动与比赛活动等形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锻炼自我;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体育比赛,比如花样跳绳、校联篮球比赛等,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充分参与

良好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充分参与,对此教师首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体育技能与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根据学生体能特点设置教学活动。比如针对跳高运动,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层次。基础层次学生要注重传授基本知识与简单动作;中间层次学生要学习跳高预防措施,对跳高力量的需求等;高层次学生可学习调整跳高的各种动作,比如助跑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针对性方法增强学生的运动自信心,让学生在现有阶段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加强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比如引进小组教学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参与各项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掌握各项运动项目。再比如组织开展体育知识抢答游戏,教师抛出问题,要求各个小组迅速抢答,针对抢答成功并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相关奖励,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体育教学向生活场景的延伸,向学生讲解日常锻炼的好处,为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碎片式体育锻炼的机会,比如在做完功课后可以用椅子进行放松锻炼等,以此拓展学生锻炼路径。多样化教学方法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建立运动自信心。最后要注重应用现代教学工具。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位于操场上为学生讲解相应的技能,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吸收。现代科技发展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对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比如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器,为学生展示运动不足导致肌肉损伤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对热身运动的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让他们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有效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会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反馈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良好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方位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侧面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此,在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要注重细化评价体系结构,构建出完善的评价机制,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设置评价内容的主要导向。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初中生掌握体育技能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方案设置中不仅要注重检测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分析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与自主锻炼等各项指标,立足核心素养框架,合理设置教学评估标准,以此体现出体育考核工作的合理性与公正性。二是合理调整各考核因素占比。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科学的分值比例,比如过程性评价可占据分值的40%,结果性分数可占据总评分的60%,并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与运动习惯等因素充分融合其中,以此建立对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三是注重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按照主体可将评价活动分为三类,首先是自我评价,学生反思自己的运动长处与短处,对自身各项技能情况与进步情况等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将其形成自我反馈结果。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主要可围绕运动技能与体育知识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出自身缺点,并制订未来的努力目标与计划,进而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取得进步。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要注重比较与评估学生的运动综合素质,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掌握情况,同时要分析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等。最后是不同评估者的他人评价。评估者主要包括同班学生与家长等,评估者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体育发展情况。另外,教师要加强对评价内容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评价内容,为学生制订针对性训练方案,让学生能够有效弥补自身不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总之,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充分体现评价活动的全面性,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正确了解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立足核心素养理念,探索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从教育组织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奠定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素养全面培养,构建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核心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