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在患者居家自护中的应用
2023-08-10赵钦李永咏刘沙沙丁柳柳王富军张玉娜刘月芹
赵钦 李永咏 刘沙沙 丁柳柳 王富军 张玉娜 刘月芹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总人数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且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巨大,且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更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健康教育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医护人员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糖尿病知识。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广泛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及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使其在住院期间获益,提升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护能力,为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的居家生活中缺乏监督,自护能力不断下降,不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的延伸[2,3]。如何进行有效监督,使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也能把住院期间学习到的糖尿病知识应用在居家自护中,使其保持自我照护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相结合的方式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入选标准:(1)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2)年龄18~70岁;(3)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上,能够充分理解问卷的内容,自愿配合调查;(4)住院>10 d;(5)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者。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意识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随时发生变化者;(3)不愿进行调查者;(4)依从性差者。
1.2 研究工具
1.2.1 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使用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为Toobert[4]修订,陈钰仪等[5]对其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中文版SDSCA量表的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正确用药等5个维度,共11个条目,测量糖尿病患者7 d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每个维度的评分等级采用likert8级,分别为为0~7分,分数越高,表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越好。量表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63~1.000,内部一致性各维度条目间具体饮食最低(0.104),其余条目间呈中度或高度相关(0.555~0.933),结构效度KMO值为0.546。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Zhang等[6]编制评价个体面对所处环境中挑战时能否采取适当行为的信念,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从未这样到总是这样,分别计1~4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
1.2.3 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由Campbell等[7]编制,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43,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单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该量表可测量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8个条目)和生活满意度问卷(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7级计分。 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的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为2.1~14.7,得分越高,说明主观幸福感越强。
1.3 方法
1.3.1 研究人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成立互联网+健康教育路径教育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专职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2名,教育护士均获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颁发的“中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者”证书,责任护士2名。小组成员均在内分泌科担任糖尿病专科临床工作>10年,糖尿病相关知识丰富、有极强的沟通能力,经过培训合格后成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人员。
1.3.2 修订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并制作宣教二维码: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1,8-10]等内容修订糖尿病健康宣教手册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修订后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包括第1天的入院宣教;住院第2~10天健康宣教内容依次是饮食、运动、低血糖、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部护理;第11天至出院对既往的糖尿病宣教内容进行评价及查漏补缺以及最后的出院宣教四部分。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安排将宣教内容制作与之对应的二维码,最终制作出承载着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矩阵型棋盘式二维码共11个,内容:入院宣教、什么是糖尿病及如何控制糖尿病、糖尿病饮食指导及控制饮食小窍门、糖尿病运动降糖、低血糖症状及处理、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服用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并发症及定期复查项目、保护您的“贵足”、出院指导。
1.3.3 具体实施:患者住院期间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健康教育路径的安排,携带糖尿病健康宣教手册按照健康教育路径的顺序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知识,监督和指导患者学习。宣教后通过提问反馈的方法确定患者是否掌握相应糖尿病知识并做好记录,如有错误及时纠正。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1、2、3个月电话进行回访。干预组患者在出院时手机扫描“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群”二维码进入微信群。出院后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每周在微信群中发布2个糖尿病知识宣教二维码,发布二维码的同时使用微信群公告及打卡功能,督促糖尿病患者完成本周的学习内容,如有问题可在微信群中随时提问,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出院后1、2、3个月在微信群聊中详细询问每位患者的情况,若无回复利用电话对其进行回访。
1.4 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进入研究的患者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其同意和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均在入组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BMI、FBG、HbA1c等,并完成SDSCA、GSES、IWB等量表的评估,问卷当场完成并收回。在出院后3个月复诊时收集2组患者BMI、FBG以及HbA1c值,再次对2组患者进行各个量表的评估,问卷当场完成并收回,并对患者3个月的就医体验进行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研究过程中180例入组患者共脱落8例(对照组3例、干预组5例),其中拒绝回访者2例、依从性差不能完成研究者4例、因其他疾病于干预期内再住院者2例,最后剩余患者172例(对照组87例、干预组85例)。2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情况、BMI、FBG以及HbA1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BMI、FBG以及HbA1c值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后BMI、FBG、HbA1c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BMI值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FBG、HbA1c值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BMI、FBG、HbA1c比较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IWB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GSES、IWB量表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SES、IWB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IWB量表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SDSCA量表评分比较(P<0.05),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DSCA量表评分比较(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量表得分比较 分,
2.5 2组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度比较 2组就医体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就医体验的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3.1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健康教育可实现方便易行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一旦确诊患者往往改变需要以往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长期的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疾病进展,若糖尿病患者没有获取或不能利用系统、全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就无法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面对患病人群,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督促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长期保持良好代谢指标变得迫在眉睫。张兆楠等[11,12]研究表明,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需要更多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来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保证患者在居家自护中有能力维持治疗效果,长期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应用授权教育、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协作型健康教育等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使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糖尿病患者年轻化,急需更加方便实施的健康教育方式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糖尿病护理知识[13-16]。国内关于互联网与健康教育路径结合多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17-19],较少应用在医学领域,有文献显示,利用互联网建立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与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路径相结合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食管癌手术、儿童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取的一定的效果[20,21]。本研究利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由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各种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的健康教育手册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二维码。在住院时健康教育护士利用健康教育手册根据修订后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每天规定的糖尿病健康宣教内容,内容从易到难,系统且连续,最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内容,避免了健康教育护士在教育过程中的盲目、随意及重复工作[22],更加适合糖尿病患者学习和掌握;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在微信群中利用二维码给予知识,患者可以下载二维码图片,以便于后期随时扫码观看学习,也可以方便的分享给其他糖尿病患者,这样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获取专业糖尿病护理知识的难度,提升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更好的实施自我管理。
3.2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局世界前列,且发病因素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的健康教育方式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学习到健康生活方式的构成及优点,帮助其改变,潜移默化中使患者做到并尽量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体型,改善代谢指标。
3.3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健康教育有效提升患者居家自护能力 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决定了患者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糖尿病护理行为,通过本研究,干预组的患者拥有更高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分,说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互联网+健康教育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在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利用二维码继续给予系统、细致、专业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使其能在居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已学过的糖尿病护理知识的理解,并利用这些理论知识改善自护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提升患者的居家自护能力。
3.4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患者幸福感以及就医体验的满意度 2组患者在干预后的GSES、IWB量表评分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干预组患者的IWB量表得分较对照组高,说明互联网+健康教育路径二维码的健康教育方式较传统方法更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幸福感。且2组患者干预后的就医体验满意度的调查也显示,干预组患者拥有更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宣教方法,利用承载着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二维码,将全面、系统、正确的糖尿病知识方便快捷的传递给居家患者,该方法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能持续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有效提高其居家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提升了患者幸福感及满意度,更增添了延续护理的内涵,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