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忠实践行“三个走向”聚力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水平

2023-08-10刘斌郭晓璞

北京档案 2023年7期
关键词:档案室管理局应急

刘斌 郭晓璞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即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转型。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数字档案室建设为抓手,聚力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落实落地。2023年1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档案室率先被国家档案局评定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成为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第一家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管理的数字档案室。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统一领导,自觉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

强化“为党管档”的政治意识,把数字档案室建设融入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谋划。市应急管理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认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站在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的高度谋划档案工作;紧抓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契机,把推进全市应急系统数字档案室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切实增强做好首都应急管理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强化“为国守史”的主体责任,把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北京市智慧应急科技发展规划中积极推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印发后,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局主要领导亲任局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领导小组组长,向北京市档案局、国家档案局申报成为“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并积极推动将数字档案室建设项目纳入北京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智慧应急”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印发《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推进“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档案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室建设设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强化“为民服务”的职责定位,把数字档案室建设作为应急管理为民服务的平台支撑。局党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强调全市应急系统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要求,逐步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的转变;立足政务公开和建设开放型、服务型政府要求,将档案利用工作作为创建服务型政府机关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档案资源的最大价值,为全市应急管理事业的创新发展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二、市区一体规划、统筹推进落实,探索实践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北京模式”

坚持市区一体规划,注重统筹推进落实。围绕“到2025年全面建成首善标准、北京特色的应急管理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形成与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总体目标,局党委按照“统筹设计、市区一体,需求导向、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确保安全”的思路,统筹考虑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档案事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全市应急系统“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目标,明确各年度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局建设目标,为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在应急系统的有序落实提供支撑。

坚持融合国产技术,强化系统集成优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大胆先试先行,力争在关键问题上率先实现突破,形成北京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指示要求,将全市应急系统档案室信息系统的研发,纳入局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集聚首都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先后攻克软硬件和网络设施配备、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研发、与市档案馆业务对接等68项重难点问题,打造了全市首家基于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基础、市区一体通联的数字档案室系统,实现了局本级数字档案室系统与局机关OA办公系统和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与西城区应急管理局数字档案系统的一体部署、与市档案馆数字档案系统的信息交互,以及对电子文件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推进本市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确保系统便捷易用。着眼满足对档案资源进行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控的业务需要,市应急管理局数字档案室系统开发了业务系统预归档、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利用、档案统计、监督指导、资源移交、档案系统和档案资源安全管理等功能,确保了对档案资源的全过程有效管控。依据专兼职档案管理员、档案利用人员的业务需求和档案数据管理要求,区分利用和整理兩大业务需求,对数字档案系统人机交互进行整体集成、全面优化,利用人员能够“一键直达”快速查询,并实时掌握查找档案资料的审核进度;采取系统自动推送元数据信息,以图表、勾选框、信息提示等可视化手段简化专兼职档案员操作等方式,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加强规范管理、推进数字转型,全面记录应急管理事业创新发展进程

着力加强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指标》要求,建立健全档案门类,将电子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嵌入电子公文系统、督查督办系统,保证各类信息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按门类纳入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集中统一管理;使用档号自动命名,按照档号编制规则对在线接收和手工采集的档案数据进行命名,确保电子档案或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的唯一性;加强“四性”检测,在归档前、归档后、移交前等多个环节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四性”检测,确保电子文件归档及时,数据齐全完整,文件格式、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持续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先后完成历年文书档案约8万件100余万页、专业档案约60余万页的数字化工作,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2023年,完成市应急管理局室藏业务档案、财务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实现现有纸质档案数字化率100%,光学字符识别(OCR)识别量100%,识别率不小于99.2%的目标。各区应急管理局同步按照市应急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抓紧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能够全部实现传统纸质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

强化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首都应急管理档案资源是直接记录本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历史证据和核心材料,是首都应急管理工作最原始、最客观、最权威的直接展示。档案资源安全不容忽视,市应急管理局按照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进行网络登记测评,并设置“三员”管理模块,对数字证书和人员权限进行严格限定;利用备份设备,实现近线备份,配备光盘柜、恒温恒湿防磁柜等设备,离线储存数字档案资源并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档案数据安全。同时,坚持对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进行长时间稳定运行测试,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达到标准要求,确保了系统运行可靠和档案数据安全。

四、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综合保障,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市应急管理局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抓手,在统筹谋划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同时,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围绕数字档案室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安全保密,以及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整理、备份、销毁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传统档案管理制度》《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数字档案室管理办法》《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数字档案室规范建设和依法依规运行维护提供了制度支撑。

加大基础设备建设投入。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加大投入,用于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研发、档案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和档案资源的加工处理;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协调近200平方米办公用房保障档案工作,建成了实物档案管理室、纸质档案保管库房、纸质档案整理室、数字档案加工室、数字档案阅档室,配备了档案室安全监管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档案库房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配齐了数字档案加工、整理、办公、阅览、内外网络基础等软硬件,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了堅实的物质保障。

注重档案人才培养锻炼。市区两级建立健全了专兼职档案管理员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北京市档案教育培训网”在线教育功能,组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教育培训;规范档案工作业务流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机关干部中加强档案普法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档案法治教育,增强应急管理干部档案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档案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档案室管理局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数字档案馆建设思考
高校档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简介
长江航务管理局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