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微评价实践

2023-08-10翁亦星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摘要】德育微评价是指从细微之处入手,对某一个具体事件或人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做出公平公正的简短的价值上的考查、判断等。德育微评价是更有针对性的细微的德育评价,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最基本的元素细胞,将其应用于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大德育理念;微评价;评价共同体

作者简介:翁亦星(1979—),女,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判断整个教育过程和最终的教育结果是否具有价值的必要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文化课的评价结果往往比较容易获得显性的数据,而德育教育的评价结果往往很难以显性的数据来体现和判定。基于此,笔者通过实践和研究,针对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微评价展开探讨和分析,以期不断提升德育评价的有效性。

一、实施背景

(一)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文件提出,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研究更有针对性的细微的德育评价体系能够为落实《方案》奠基,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解决德育评价遭遇的困境

学生的成长通常会受到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心理发展、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就目前的德育评价体系来看,过于单一化的德育评价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改的推进更是对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德育要求。基于此,小学德育工作不能止步于达成教学目标,而应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使德育微评价成为助推学生品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奠定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行为。这些好习惯将会给学生带来益处,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养分。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细微的德育评价将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内涵本质

(一)大德育

大德育是指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它具有以下几种特质。

一是全覆盖的德育。德育覆盖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德育是超越了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还涵盖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2]。二是全员参与的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大德育倡导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争取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3]。三是全时空的德育。德育应浸润于学生的方方面面,空间上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时间上从学生出生、入学、毕业乃至终生,时时刻刻都可以实施道德教育。

(二)微评价

微评价是指从细微之处入手,对某一个具体事件做出篇幅短小的价值上的考查、判断。微评价的基本要素有目标、标准、内容、奖惩等。其特点包括:(1)篇幅短小,多则一两百字,少则一两句话;(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立即触及主要问题;(3)命题小,一事一评;(4)时效性、针对性强。

(三)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微评价

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微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手段之一,它从细微处入手,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多维的评价主体、有趣的评价机制、丰富的评价活动为主,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旨在让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汲取生长营养,最终指向全通、全程、全域的大德育观。

(四)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微评价的特质

1.微评价目标突出大德育全通

学校应探索德育微评价策略,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突出微评价的育人性,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教育作用,无论是什么评价,其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突出推动作用,当学生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微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过去学习情况的总结与判断,也是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引导。突出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微评价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突出贯通作用,快捷、明确的微评价能很好地贯穿教育全过程,能把人最深层次的能力、素养融通起来。

2.评价主体呈现大德育全程

学生本身是微评价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微评价从细微之处入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完整人格,一事一评,针对具体事件,给予学生公平合理的评价,对事不对人。尊重行为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对一件件细微琐事的微评价逐渐形成的。尊重成长动态,微评价能打破固定时空的静态评价,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尊重发展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微评价能更准确地面向不同个体,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微评价内容指向大德育全域

微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涉及學生的方方面面,与德育目标密不可分。对学生开展微评价,应关注评价内容的指向,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科学地开展微评价。指向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实、友善”。指向学生守则,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4]。指向核心素养,意在使学生掌握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五育并举,提倡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实施策略

(一)串联多维的评价主体

从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等多角度、多维度开展德育微评价,形成评价共同体,共同助推学生素养的发展。

1.反思式自评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反思自己,认清优势和不足。如,在班会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评价手册上为自己的阶段表现打分,在活动中为自己的进步评星,体会成长进步的快乐。

2.同伴式互评

组织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建立相互帮助的合作关系和相互促进的竞争关系。如,在班级里设置班干部岗位竞聘上岗,小干部对班级同学的行为表现进行督促管理;在校园里设置文明小卫士志愿者队伍,对全校同学的文明行为进行督促管理;在评优评先活动中开展班级学生民主投票等,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勉励式家长评

指导家长参与评价,使家长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如,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建立了“银杏娃成长”评价平台,要求家长每月在评价平台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在学校里做个好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职责,有担当;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乐于帮助别人,做好人好事。家长还能及时查看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增进家校沟通。教师还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

4.诊断式学校评

注重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比较,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银杏娃成长”评价平台分为网站系统和公众号两个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站,快捷、实时地对学生的细微行为进行评价。学期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该学期的表现为其撰写个人评语,对每个学生的优点或缺点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突破点,获得具体的指导。

5.开放式社会评

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人,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走向社区,依托社区,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优良品质。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社区、街巷开展研学活动和助老行动,参观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总之,学校应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评价活动,以从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涵养。

(二)建立趣味的评价机制

有趣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以学校研究推出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平台“银杏娃成长”为例,以下笔者分析如何以有趣的评价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建立积分机制

学校以核心价值观为体系,罗列了50条行为规范标准,并进行了量化,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每天会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水滴。小水滴可以用来浇灌成长树,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树慢慢长大,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最后还能结出颗颗银杏果,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2.建立兑换机制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银杏果后,就可以在平台上兑换相应的奖励,有实物的奖励,如学校定制的学习用品等,也有机会奖励,如当一周光荣升旗手、优先预约下学期的社团活动、和校长午餐等。

3.建立奖励机制

学生在积累小水滴的过程中,完成相应进度可以获得相应的电子奖状,30%获得“进步奖”,60%获得“成长奖”,90%获得“好习惯奖”,100%获得“MVP奖”,以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养成好习惯。电子奖状也是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建立惩戒机制

对水滴异常少的学生,学校采取教师约谈、家长约谈等方式进行提醒,适当的教育惩戒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尊重。

(三)开展丰富的评价活动

微评价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创新德育微评价的形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评价活动,能够让枯燥的德育评价充满生机与活力。

1.智能评价平台

智能评价平台通过雷达图、坐标图、趋势图分析和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形成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报告,以此实现德育评价的实时反馈、全面测评和深度分析。

2.奖励兑换活动

学校专门定制了限量版的特色文具,有“德润文光”笔袋、“银杏娃”笔记本、水笔、铅笔等,学生可在评价平台上通过积攒一定数量的小水滴和银杏果进行兑换。还有做光荣升旗手、做一日校长等更高层次的奖励。

3.评优评先活动

从五育并举角度开展“五好银杏娃”评选活动。学校规范评选过程,让学生根据同一评选标准,经过自我推荐、班级投票、名单公示等规范的评选流程,展开公开、公平的竞争,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进步,获得阶段性的肯定和奖励。

4.红领巾争章活动

红领巾争章活动是少先队经典活动之一,学校有效运用少先队特有的奖章、荣誉、服务岗位、实践体验等多种激励载体,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化地激发学生的光荣感,通过每月设置不同的特色章和爭章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争章活动中,全面提升少先队员的归属感。

5.特长展示活动

特长展示活动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自评、互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校搭建“小小舞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以才艺展示、童谣创作、诵读比赛、绘画展示、体育竞赛、劳动成果展示、情景剧展评等多样化方式展示自我。

6.最美系列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挖掘身边的榜样故事,开展“最美少年”“最美团队”“最美教师”“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宣传、榜样墙等渠道发扬榜样精神,发挥榜样力量,鼓励学生一起向榜样学习。

结语

总之,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着眼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努力创新德育微评价形式,通过多样化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多元主体评价形式,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27-33.

[2]马君雅.“德育”演进视野下研究生导师的育人维度探析[J].文教资料,2016(16):96-97.

[3]徐倩.破茧成蝶 振翅高飞:农村初中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5):43-44.

[4]孙学珍.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