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3-08-10王超超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双减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受困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双减”政策的落实有效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是链接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重要纽带,文章分析了如何将生活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以起到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促进学生基于自身个性差异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超超(1993—),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

“双减”政策给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新挑战,美术教师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在真实且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让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提升美术综合素养。因此,开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十分必要。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特质

陶行知先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办学,创造性地提出了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生活无由表现,精神难以培养[1]。生活化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显著区别,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传授知识,生活化教学教人发明、制造和使用生活工具。生活化教学体现了“生活教育理论”,它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生活化教学的特质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教学是面向大众,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第二,生活化教学是反映生活的镜子,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第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化教学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认知,指导学生的生活。

第四,生活化教学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美术学科与生活化教学的联系

首先,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美术学科中存在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美术知识,而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教育,强调教育内容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与分析、比较与概括,教师可以据此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生活内容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了教师要合理设计课程,注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

其次,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积极情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美术课堂常常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拓展了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保障了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在真实且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最后,美术学科中包含许多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美术学科中的生活化内容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为了切实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了解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积极地学习生活化教育理论,构建科学的思想体系,主动挖掘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不应让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应当激励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知识。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是将生活元素进行简单堆砌,生活化教学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课程设计有理论、有条理的教学课堂。为打造这样的课堂,教师需要强化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自觉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挖掘生活素材,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引路人,并针对课程内容反复尝试新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双减”政策提出的打造轻松、高效课堂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贯穿美术教学的重要线索,具有核心地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渗透生活内容于教学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立足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开展课堂教学前,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主动搜集课外资源,整合出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小学生发展需求的美术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美术素养[2]。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满足生活化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观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表达美,从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我们的社区”一课时,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带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观察、思考。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授本课时仅会引导学生回忆社区环境,然后据此展开教学。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我们的社区”一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基于此,笔者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并向学生分发了社区环境調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社区硬件设施、社区人文环境、不同观察角度和天气下的社区景观等,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社区,通过摄影、绘画、文字等形式记录社区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特点。课堂上,笔者邀请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居住在这样的社区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分享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社区的建筑美、景观美、人文美,鼓励学生运用线描进行相关创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挖掘在生活中的美术创作素材,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从教学情况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可行的,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为落脚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延伸课程内容,让学生感觉到美术知识的实用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

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橙色的画”一课时,笔者将本课的教学核心归纳为“橙色”“生活”“创意”三个关键词,并确定了本次教学的流程为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艺术作品感受橙色的魅力,以强化学生对色彩的感受,然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利用橙色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为此,在导入环节,笔者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调色,探究影响色相变化的因素,初步形成审美认知。随后,笔者则利用学生课前拍摄的橙色照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橙色的魅力。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为基础,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认知,产生强烈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质量,有效学习美术知识。

(四)巧用生活化的创作材料

美术创作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以往的美术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布置的美术作业注重考查学生对美术技法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学生喷涌的想象力。此外,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学生作品的整体造型,对学生创作素材的关注也不够,这导致学生局限于使用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卡纸等基础材料进行创作,这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创作材料,如杂草、木块、报纸、纽扣等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常通过材料的不同性质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使用多样化的创作材料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理念,这有助于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现能力[4]。当然,囿于有限的生活经历,小学生可能不善于从生活中发掘创造素材,为此,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创作材料,让学生感受不同创作素材的特性,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材料,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时,笔者先出示了多种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学生对这些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开始讨论制作这些作品的材料。接着,笔者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讨论等方法,分析丝绸、棉麻、铁瓶盖、塑料瓶盖、鸡蛋壳、树叶、棉签、废旧电池等的质感与特性,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创作。随后,笔者回归教材内容,简单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学生了解鞋子的基本要素与功能,思考鞋子在未来的形态。在学生理解设计鞋子的要点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废旧材料设计自己理想中的鞋子。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创作过程和结果来看,鼓励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美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感。

(五)组织丰富的生活化体验活动

艺术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凸显学生的美术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化的体验活动有多种形式,而且小学美术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课堂不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现实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轻松自由的环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在组织生活化的体验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美术作品的含义,并在丰富的实践体验和思考中积累生活素材,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

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山水画”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笔者组织了“走进美术馆”体验活動,以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山水画的美学特点与画家丰富的情感。回到学校后,笔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学到了许多有趣的历史、美术知识。由此可见,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公共资源组织丰富的生活化体验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工作室等,以拓宽学生获取新知的途径,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索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校合作活动,鼓励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艺术展览中心举办的各类展览、交流会,参加公益体验活动,走访历史文化古迹等,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结语

美术学科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进行美术创作时,创作者也需要从生活实践中采撷创作素材。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找到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产生强烈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2]吴家红.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2(10):59-60.

[3]徐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探析[J].读写算,2022(30):57-59.

[4]唐启英.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知识文库,2022(7):31-3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