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科学大概念,做好科学教学

2023-08-10吴嘉庆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科学

【摘要】基于大概念开展科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技能。在现阶段,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优化策略、巧用工具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在大概念上,以便学生透过外在的科学现象,挖掘科学的本质,从而真正地建立完整、宏观的科学知识结构。文章探索新的教育背景之下,如何将大概念教学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旨在促进学生高效探索科学知识,形成完善的科学知识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科学;教学

作者简介:吴嘉庆(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校。

新课标的提出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难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稳步发展。科学大概念是指在具体的科学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事实、科学事业更为宏观的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大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使学生广泛、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并有效地应用科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探究科学现象,降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当重视科学大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大概念,基于此增添科学课堂的活力,让学生透过科学现象把握科学本质,真正地感知科学世界的魅力。

一、分析教材,明确大概念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直接按照教材上知识的罗列顺序,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科学概念,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难以从宏观角度把握科学本质。

现阶段,科学教材上的知识多以单元的形式排布,每个单元安排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对此,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式,主动地对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形成科学大概念,以便明确单元教学的主线[1]。

(一)化零为整,整合大概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经过整合的概念,犹如一盘散沙。学生容易记混概念,并容易为概念添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导致对科学现象产生认知偏差,这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科学大概念,能够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让学生在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框架过程中,统整科学事实和概念,形成对科学世界的全面认识。

对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每一个单元前,应当对整个单元中零散的科学概念进行整理,以便通过单元大概念,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整个单元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能够发现,此单元主要安排了“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热空气和冷空气”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包含“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的流动性”“空气中风的形成原理”“空气对物体的运动有阻力”等零散概念。从这些零散概念中能够总结出整个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空气”。对此,笔者先锁定单元的大概念,即“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等组成,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之后,笔者基于这一核心概念,将此单元中每节课涉及的概念整合起来,串成一条主线,以便让学生意识到每节课中的科学概念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对“空气”大概念的整体认识。

教师通过锁定单元大概念的方式,开展单元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强调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快地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建立清晰的概念支架,形成对科学世界的整体认识。

(二)细化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教师在确定了整个单元的大概念后,就需要确定教学的方向,带领学生认识科学大概念。教学目标犹如迷雾中的明灯,能够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在开展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恰当地安排教学活动,以期带领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价值,并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推动科学课程的稳步开展[2]。

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奥秘”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声音”是贯穿整個单元的核心概念,而围绕这一概念,笔者为学生设计如下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事实证据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观察、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知道要运用理性思维对证据进行处理,并基于此进行科学解释;能自主搜集证据;能做好探究记录,并树立严谨的实验态度。2.科学知识: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能够区分与声音有关的一些概念,如乐音、噪音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证据的作用;能增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能主动地将掌握的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显然,在上述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围绕“声音”的大概念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真正地认识“声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地围绕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并基于此安排教学活动及准备教学素材,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让教学的方向更加清晰,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大概念。

二、多措并举,深究大概念

新课标强调践行“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倡导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他们在自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制订科学的策略,让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地开展。在基于科学大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妨用互动交流、以问启思等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大概念[3]。

(一)互动交流

教师能够观察到,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大概念时,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能力往往呈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学生也会基于自身积累的科学知识,形成对大概念的个性化理解。对此,教师不妨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从多维视角出发深度理解科学大概念。

以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概念。为了更好地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笔者便引导学生创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笔者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吗?”其次,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对不同学生的思考角度、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再次,笔者以互补为原则安排小组成员,鼓励学生在组内讲述自己对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认识。最后,学生交流完毕,笔者请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结论,从而完成对“太阳系的八颗行星”这一大概念的整理工作。

在科學大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主动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科学大概念进行探讨,能够有效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

(二)以问启思

在科学教学中,当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方式直接为学生介绍大概念时,学生往往难以基于大概念发现科学世界的魅力,更难以爱上科学课程。问题是科学课堂的“常客”,许多教师习惯于利用问题搭建与学生对话的桥梁。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大概念时,教师围绕大概念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未知的科学世界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每一个零散的小概念,从而循序渐进地认识大概念[4]。

以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包含“人类的遗传特点”“动植物的遗传特点”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似是独立存在的,实则都对应“遗传现象”这一核心概念。在课堂上,笔者为学生设计“人类有哪些特征能够被遗传呢?”“动植物中是否存在遗传现象呢?你对此有什么了解呢?”“遗传现象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遗传现象”的内涵。

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科学大概念为学生提出多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分析中整体感知科学大概念,深入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借助工具,建构大概念

学习工具犹如东风,能够为课堂的开展提供助力。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大概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支架整理大概念,并透过实验感知大概念,如此能够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

(一)巧用支架

每一个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与其他概念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科学教学中,大概念犹如大树的主干,小概念则是主干的分枝,如果缺失了主干,分枝自然居无定所、支离破碎。在带领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时,教师能够发现,当对单一的科学概念进行记忆时,学生记得快,但忘得也快;当对多个散乱的科学概念进行记忆时,学生的记忆会混乱,导致对科学学习产生排斥感,学习欲望降低。知识支架能够将各知识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和强化记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科学小概念进行整理,让学生在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笔者基于“物体的运动”这一核心概念,搭建知识支架。具体来说,笔者以“物体的运动”这一大概念为起点,延伸出“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方式”等三个分支,并基于每一分支继续进行零散概念的细分。如在“运动的速度”这一概念后,可以继续延伸出“距离”“时间”“方向”等概念;在“物体运动的方式”后,可以继续延伸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系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这一大概念下包含哪些内容,也可以在后续复习时迅速地调动记忆,从而加深对每一个概念的印象。

学生直接记忆零散的科学概念,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而教学支架的出现,无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引导学生以大概念为中心,延伸知识的分支,不仅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也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简洁。

(二)借助实验

无论是一般性的科学概念,还是科学大概念,都具有抽象性,当教师简单地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介绍时,学生往往只能建立对大概念的浅层理解,而不能深入把握其本质。实验能够让学生基于动手操作、直观观察等过程,直面科学现象,理解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切实把握科学的本质。基于此,在教学科学大概念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促使学生在总结微观的科学现象中逐步形成宏观的认识[5]。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冷和热”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笔者借助多个实验,增强学生对“冷和热”的认识。首先,笔者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了解温度的概念。其次,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液体、气体、固体分别在受热、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促使学生认识到大部分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冰—水—水蒸气”“水蒸气—水—冰”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认识融化、沸腾、凝结、凝固的现象。这样,学生便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冷和热”的大概念形成整体认识,明确其中包含的逻辑关系。

实验的引入,让科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新颖丰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更加紧密相连,也让学生树立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大概念,探究概念背后的本质、内涵,能够让学生对科学世界形成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更加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所以,在未来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做到从大概念出发,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梳理大概念以及大概念对应的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在认识客观事实的同时,把握科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傅巍巍.四轮驱动,高效教学:探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效的影响要素[J].新课程导学,2021(Z1):164-166.

[2]陈琦.小学科学建构科学大概念的策略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17(11):16.

[3]陈梦其.“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6):181-182.

[4]沈红.“谱系”记录: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科学大概念[J].基础教育论坛,2021(8):109-110.

[5]金鑫.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策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1-83.

猜你喜欢

大概念小学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