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的六大问题研究

2023-08-10赵志业

关键词:范式共同体理论

赵志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特殊研究领域,目的就是要认识和把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而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范式理论引入我国后,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引起了学界高度重视,产生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其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进行研究,代表性观点诸如:沈壮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已经形成,但还存在“定域关注”“精细发展”“学院走向”和“解题低效”几方面危机,进而从“中国立场”“世界眼光”“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2]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发展的路径;张耀灿和钱广荣则从结构模型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进行更为宏观的研究[3]10。(2)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范式进行研究,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4]、哲学社会科学范式[5]、文化学范式[6]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7]等进行研究。(3)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进行研究,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范式转换内涵、本质、形态、逻辑、要求[8],以及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9]等具体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进行研究。

可以认为,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成果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已有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研究冠以范式之名,却无范式之实,滥用和误用范式概念,比如有研究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范式、交往范式等,但却缺乏对范式基本规定的遵循。此外,学界从诸如学科范式、研究范式等不同层面和层次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研究,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范式脉络指导,部分研究存在自说自话现象,没有或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事实上,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涉及的基础和基本问题缺乏共识,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其他层次研究缺乏稳固的根基支撑。鉴于此,笔者拟归纳与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六大基础问题,并对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阐释,以期在与现有研究的对话中激发和唤醒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自明、自觉与自信。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与结构问题

何谓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元理论和元问题,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与结构两方面。显然,厘清与阐释内涵与结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其他方面研究的前提。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作为“公认的模型或模式”[10],是思政科学共同体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遵循。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内涵的清晰界定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挥“遵循”作用的首要前提。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可将其总结为两类:一类定义从学科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界定。这种定义以“库恩是在学科史演进的角度谈论范式”为依据,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定义定位在学科范式上。比如学者张耀灿、钱广荣指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结构模型”[3]8。另一类定义从研究范式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界定。这种定义基于一个认识论前提,即范式是在研究的意义上使用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严格意义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比如学者王学俭、郭邵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员在研究活动中共有的“基本的学科传统、理论信念、价值旨趣、规范框架、概念体系、认知原则、研究指南、思维脉络、观察角度、探索视域、方法背景、分析模型和话语系统”[7]等。

以上两种定义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尤为明显的是现有定义把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作用对象和范围主要集中在理论及其研究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实践属性。结合托马斯·库恩对范式的理解以及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属性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定义进行优化,即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

(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结构模型具有实质内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是“一核心三层次[11],即以价值理念为核心,以逻辑原理、方法原则、实践策略为层次;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主要由“目的体系、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12]构成;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主要包括“科学共同体、理论框架、思维方式和范畴体系”[13]等。这些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由于这些研究立足于不同的侧重点,即从研究范式结构、话语范式结构、学科范式结构等方面进行阐释,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以及库恩对范式结构的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是由科学共同体、框架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社会建制构成的。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是秉承相同的价值和信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人的集合体。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由领导主体、理论研究主体、实践操作主体构成。领导主体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阶级属性与阶级立场;理论研究主体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理论构建;实践操作主体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实践运行。这三类主体在现实层面可能是同一的,也可能是分开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体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在认同同样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有信念和共识。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体系由理论框架体系和实践框架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体系是指科学共同体对各种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学理研究之后形成的共有知识与理论的集合体,这主要由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话语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框架体系是指科学共同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所共同遵循的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体系的形成是科学共同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而实践框架体系的形成是科学共同体从理性认识到具体实践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体系和实践框架体系应遵循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规律,二者在相互作用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体系发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指科学共同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所遵循的主导性的思维方式及其衍生出的各种方法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由研究方法体系和教育实践方法体系构成。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制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所依托的政策支持、物质支撑、组织规范以及平台、基地、场所等方面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在相互作用下共筑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发展与运行,这四个方面的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可以分别进行论述和讨论,但不等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中不分情况地、机械地套用这个结构,而应该根据研究需要对其结构进行灵活把握和应用;另一方面,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特指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已有研究存在随意建构和随意“冠名”问题,加之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否已经形成也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澄清,从而为学术界的讨论提供必要回应和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历经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而言,范式是逐步形成的”[14],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是一个理论预设,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方合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并继续发展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形成与发展的领导力量,这一领导力量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阶级立场与党性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以党和国家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政策来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直接相关的政策,约有225份单体文件[15]。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课程设置制度建设经历了“统—分—再统—再分”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配套的政策文件[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做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阐释,并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要”的要求,对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出“八个相结合”的要求。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这些重要讲话和精神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重要的领导保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实践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是书斋式抽象思维的结果,而是在深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不断发展的。正如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引导、矫正乃至重塑人的思想观念为目标指向的具体实践活动”[17]。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其政治优势,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养分。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8],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正是在最伟大梦想的实践中继续发展的,对其进行研究需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及其伴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深刻体验。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以一代又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辛劳付出及其劳动成果为重要依托。革命战争年代,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形成的重要理论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需要,独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共同体逐渐形成,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业化发展到学科化发展的科学化征途中,进行了艰辛探索和耕耘,使得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逐渐形成,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继续发展的重要学术传统与学术资源。同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古今中外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资源借鉴。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初步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结构。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军人物为代表的研究者主体以及各级各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操作主体组成的科学共同体。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已经突破10万人大关。

其次,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框架体系。在理论框架体系上,一代又一代思政理论工作者构建起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为主干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些主干,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纵深研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日渐丰富。在实践框架体系上,形成了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框架;在具体基层实践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同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再次,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方法体系。在研究方法层面,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基本形成了以思辨研究法、定量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混合研究法等构成的研究方法体系。在教育实践方法层面,以高校、军队、企业、农村等为单位,针对不同群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方法体系。

最后,在社会建制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近5年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450余家发展到1 40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9]。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不断增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质量期刊平台成功搭建。

综上可以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形成。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是固化的,它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研究者的正确态度不是怀疑与否定,而是依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背景,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层次类型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层次类型问题是对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谱系的回应。正如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总体性概念”[20],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总体性概念,它作为一种母体范式是由众多子范式构成的,母体范式具有普遍性并寓于子范式的特殊性之中,子范式作为母体范式的具体特殊形态表现着母体范式的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子范式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学科范式、理论范式及实践范式四种大类,在这四种子范式下又有多种子范式的形态。这四类子范式在结构上遵循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基本规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交叉和部分重叠的,同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为作用对象而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和提供有效指引。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结构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最主要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理论框架上有两个侧重点:第一个侧重点是对“研究共同域”进行厘定和澄清,也就是说划定哪些问题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哪些问题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第二个侧重点是研究取向的确定。研究取向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的理论旨趣和理论偏好。学界比较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取向主要有人学取向、哲学科学取向、文化学取向。虽然学者们通常直接用“人学范式”“哲学社会科学范式”“文化学范式”冠名,但仔细研究,它们其实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一种理论取向,“这种不同研究取向是理论发展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到理性具体的过程”[21],在此需要特别澄清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研究方法的体系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22],在这个作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涉及的问题既复杂又多样,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提供的方法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律以及规律应用为作用对象而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下设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形态和专业形态到学科形态的重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按照学科发展建设和发展的规律茁壮成长,而这个规律不是现成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共同努力深耕与探索。围绕学科建设、发展规律的研究与实践而形成的科学共同体、框架体系、方法体系和社会建制的综合体,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在宏观上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逻辑关系,在中观上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其他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微观上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关涉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需要处理好以上三层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结构的四个方面都呈现出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要求与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是指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发现和阐释为作用对象而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有两个侧重点:第一个侧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主要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发现和阐释为目标;第二个侧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主要以“由一系列富有解释力的基本概念、判断、假说、范例”[23]构成的理论体系的形态呈现,而且这些理论体系在被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认可的基础上可供模仿、借鉴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由于其研究进路的不同,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子范式。目前学界比较成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范式、比较政治教育学范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范式等,他们分别以元理论研究路径、比较研究路径、史学研究路径探究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是指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具体应用为作用对象而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具有最直接的指导价值和意义,其结构的组成部分也以强烈的实践形态呈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主要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人,框架体系主要表现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模式和样板,方法体系主要表现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发展状态,可以划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等多种类型。

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功能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存在的价值体现,功能讨论是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视程度的回应。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功能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已经形成,同时,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行业,成为或即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一员。以高校为例,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岗位。正如前文所述,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数虽已突破10万人,但与教育部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缺口。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部分高校为了在数量上达到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在选配思政课教师时对其质量要求把关相对不严,导致思政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际上,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多样,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之外,还有诸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这些具有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人士的加入,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注入了新鲜活力,但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则需要实践检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具有的培育科学共同体的功能,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范式意识,让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成为一盏明灯来指引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让他们能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基本规定从事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争取成为学界的行家里手,在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划定界域、规范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功能

目前,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现象。在理论研究上对什么问题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围理解不透彻,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进行研究。在实践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能解决人们的一切思想问题。“任何研究都是要有利于知识的增长与进步的”[24],这种泛化现象不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名声”,而且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可以把科学共同体成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焦点放在那些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更为精细、精确和精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科学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效力和实践成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作为一种结构模型,对于科学共同体成员是一种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从而对科学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检验作用。

(三)汇聚、整合各种资源和条件的功能

从全国范围而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各种资源和条件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与不合理状态,科学共同体内部依然存在各领域人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情况,各种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这不利于形成合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集体协作与攻关。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能够依据自己特有的结构模型整合和调配各种有利的条件与资源,规避一些不利条件,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比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可以为新加入的科学共同体成员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现有成果,让新成员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问题,从而让新成员少走弯路,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相关研究。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可以通过其社会建制,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中选择最拔尖的人才,给予政策、资金、平台等各方面的支持,从而形成最强合力进行集体攻关。

(四)传承、创造教育智慧的功能

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来看,它不仅有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而且最主要的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实践经验和一代又一代理论工作者的集体智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承载的这些内容会作为一种优良传统被一代又一代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所继承和发扬,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前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为范式结构的不断丰富和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母体范式下,创生出多种层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子范式,这些子范式都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智慧,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功能的表达。

五、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通约性问题

通约性问题是任何范式都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通约性问题,它关系到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沟通与对话。根据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情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通约性问题不能用“可通约”还是“不可通约”进行简单概括,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具有形式上的可通约性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在形式上的可通约性是指,不论哪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四个结构要素,即科学共同体、框架体系、方法体系和社会建制。正是由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在结构形式上是大体一致的,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不至于出现自说自话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范式结构在形式上的这种相对一致性和可通约性,才能够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有章可循。

(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可通约性的体现

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般是不可通约的,但可以进行交流互鉴。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具有明确的阶级立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最本质的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是否存在本质区别的“分水岭”。

首先,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些科学共同体最本质的不同是他们所秉持的价值信仰不同。比如,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其领导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其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政治身份上也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在阶级立场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解放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其领导主体是资产阶级,他们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秉持着资本主义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建构和把控的,其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也是为资产阶级谋取利益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

其次,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体系、方法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体系、方法体系的性质是由科学共同体的性质决定的,科学共同体的阶级性决定了框架体系和方法体系是为特定阶级和政党服务的,在具体内容上必定是对所属阶级和政党利益的表达。比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体系、方法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遵循,通过多方合力建立起来的。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体系与方法体系则是以资本主义学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种不可通约性,通过意识形态对比可以得到显而易见的体现。

再次,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制具有不可通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建制是与所属国家与时代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所属阶级的阶级地位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建制在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时代具有不可通约性。不可通约性并不意味着不可交流和对话。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而言,古今中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都有可供参考的有益成分,在持有坚定的立场、怀着审慎的态度基础上有着必要的开放,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比较和反思借鉴,这是处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其他国家、阶级和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关系时应有的姿态。

(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具有可通约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呈现出研究范式、学科范式、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等不同范式形态并存发展的态势,这些形态内部又存在不同类型的范式,比如在研究范式上存在“人学研究范式”[25]“跨学科研究范式”[26],在学科范式上存在“理论—实践结构范式”“知识—人才—队伍结构范式”[3]49-52等。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范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共同体进行不同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上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不同类型的范式都具有同源、同根性,即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分享”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基本规定,这种基本规定不仅仅是形式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的遵循,更主要的是在内容规范上受其约束。同时这些不同类型的范式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纵深发展做出理论与实践贡献。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理论观点、理论偏好、研究路径、实践取向等方面有所不同,就认为当前我国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

六、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与优化问题

目前学界在“范式转换”观念引导下,出现各种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研究与实践。对这种有“跟风”嫌疑的现象需要进行认真反思和有效回应。笔者认为,应该慎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这一说法,提倡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优化。

(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需要优化而不是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有其标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存在转换的需要与可能,而是应该对其进行优化。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等相比,确实已经发生了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否需要或存在转换,应该是有相应根据和标准的,而不能随意粘贴标签。从其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是因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不能解决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一点明显不符合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功能发挥的实际情况。从其结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意味着结构的整体转换。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现状分析,科学共同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框架体系和方法体系方面,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指导,并且正在有序建构与发展;在社会建制方面,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保持着高度一致。这些结构没有哪一方面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存在转换这一说法。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基于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提升、出新以及实践过程的不断改革,就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这种态度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是极其危险的,需引起高度注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存在革命意义上的转换,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没有完善的空间了,我们需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应时推进理论创新”[27],随着理论认识的提升和实践过程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优化。

(二)构建学科范式主导下的多范式发展格局

为了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不断优化,迫切需要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统摄下多范式并存发展的格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果,它的发展遵循着认识与实践的辩证逻辑,新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新实践情况的不断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复杂与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丰富发展的态势。这些情况的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提供着丰富却复杂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面对这些复杂情况应该如何有序发展?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发展为龙头,统领与兼容思想政治教育多范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整体性特征,这种整体性特征可以统摄和规范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8]。这也就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作为一种范式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中的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统领下,根据具体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不同层次、层面、形态的构建与发展。在此,将这种格局称之为“一主多样”的范式发展格局。

(三)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各部分的优化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其各个部分进行不断优化,以合力作用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式发展。首先,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队伍。在政治素质方面,要求科学共同体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仰,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在科学精神方面,要求科学共同体要有求真务实、崇尚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业务素养方面,要求科学共同体具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丰富知识与技能储备,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善于以理论为武器实现实践育人目的[29]。其次,框架体系方面,在遵循其基本规范和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求索与创新,探索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体系和实践框架体系。再次,在研究方法体系上,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的指导,但绝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30],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在实践教育方法体系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31],因此需要加大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的力度,形成更加有效的实践方法体系,如打造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等[32]。最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社会建制。在宏观层面做好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的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优化各方面的机制与体制,完善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微观层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宏观层面的各种规定与支持落实到位、落地生根,切实让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社会建制有效运行。

七、余论

针对学界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六大基础问题涉及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厘清与阐释,有利于统一与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理解,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展奠定根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内涵与结构问题重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界定,并对其结构构成进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类型问题重点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谱系。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功能问题重点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发挥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通约性问题重点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可通约与可通约的具体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与优化问题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此研究提供的框架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丰富与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提供更多学术支撑。

猜你喜欢

范式共同体理论
爱的共同体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