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社团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3-08-10晏晓芳
【摘要】初中社团是我国基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劳技社团作为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第二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基于劳技教材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团活动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文章将介绍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劳技社团的教学模式和经验。
【关键词】教学模式;内容设置;技能;评价
作者简介:晏晓芳(1981—),女,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社团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属,而是作为初中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学生们在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前提下,自愿加入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笔者以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劳技社团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展开初步探索。
一、学校劳技社团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一。由于这一课程的课时比重较轻,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有限,且與课程相配套的操作材料需要学生自行配备等因素,导致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挖掘和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学校根据实际,创造性地结合校本教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的教育资源,积极为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
学校将劳技社团的名称定为“巧手少年”,并设置了对应的团标。社团的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目前,以劳技社团模式开展深度学习的方式已经进行了近8年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劳技社团成员的选择是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由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日常劳技课上的表现,每学年选定40人加入社团,并通过学生毛遂自荐来选定团长和副团长各一名,协调社团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专门拨出部分社团活动经费,剩余极少部分由社团成员补足,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参与社团学习的机会,避免因人数众多而无法给每个学生配齐材料和工具、无法面面俱到的缺憾,保证每次活动可以物尽其用,让学生学有所获。另外,社团项目设置丰富、合理,兼顾学生兴趣和育人效果。每学期安排大约10个主题活动,在正式开展活动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这个学期将传授哪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然后结合区域性资源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制订一学期的活动计划,使各个活动之间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并且尽量做到涵盖面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当然,社团活动是劳技课程的有效补充,因此活动内容将紧密围绕初中劳技课程标准。2020—2022学年度学校劳技社团活动内容设置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二、劳技社团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学生接受的课本之外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的思维和视角更开阔。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机械的教育模式,学生会失去对社团活动的新奇感。因此,除了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路子。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方法。劳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每一个劳动项目所蕴含的知识、操作步骤原理以及工具使用技巧和改进方法,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1]。建立在实践操作上的探究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劳技课程使用较多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口传面授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探索,由表及里,逐步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例如在“缝制袜子娃娃”的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发给学生制作材料前,给每组一个成品,让各组观察制作袜子娃娃所需的材料、工具,思考怎样能够做出这样的玩偶,会用到哪些方法……这样学生的大脑能被充分激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开放性能够得到提高。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允许也鼓励学生实现这些新奇的“点子”,因为所有创新活动都是从这些不经意间冒出的想法中产生的。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具有深层次的影响。
(二)借助有效社会资源,为社团发展提供相应保障
社会是巨大的资源库,蕴藏着丰富的社团活动资源[2]。学校并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开展活动的地点和授课人员,这样能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学校社团活动的地点主要有4处:校内的劳技专用教室、学校食堂、离校较近的民俗文化集中地—老门东,以及家长提供的个人劳动场地。
校内的劳技教室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劳技社团教学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一些特殊的劳技课程的要求,比如园艺、蔬菜栽培、烹饪、收纳与整理等社会劳动项目。因此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食堂作为劳技教学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帮厨活动。比如在元旦期间开展包饺子活动,组织学生跟厨学习包饺子,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五一期间组织学生制作水果杯和小蛋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外,针对一些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活动和民俗活动,学校选取学校旁边的老门东文化街区作为活动地点,结合这里的区域性学习资源,由手工艺人集中展示、介绍相关的制作方法。例如学校开展捏面人、剪纸、制作传统花灯等活动,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极具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中。针对园艺和蔬菜等种植的项目,学校联络有蔬菜种植园的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组织社团成员集中前往学习相关的栽培和养护知识。
三、劳技社团的学习模式
(一)组内互学互助
社团活动没有基础课程的硬性教学指标,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尝试。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处,教师鼓励实践技能掌握扎实的学生带领其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因此,学校除了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搭配组合了6个小组(平均每组6~7人),还在每组中设定了“小组情报员”,他们的作用不仅是在每组中担任“小老师”,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还要负责每组出现的问题的总结反馈。教师弱化在社团活动中的作用,将活动的大部分主导权交给学生。在合作小组内部,学生相互熟悉,配合默契,荣誉感强,再加上分工明确,通常活动效率较高,作品完成的质量也较好。
(二)高低年级结对帮学
劳技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低年级的学生要牢固,因此学习新内容更好、更快。教师会根据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采用结对帮学的学习模式。例如在“立体折纸玫瑰”活动中,学生对折纸并不陌生,由于立体折纸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不同于简单折纸,因此教师组织高低年级学生结对帮学,让学过立体折纸的高年级学生一对一给低年级的学生操作示范,逐步完成制作。这种学习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术不娴熟的高年级学生会出于责任心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巩固操作方法。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态度会更认真,即使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技术,也会课后找到学习目标,弥补不足之处。
四、劳技社团的评价模式
社团活动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活动后的感悟、收获,以及活动开展情况。学校将劳技社团评价分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和课程评价,在实施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每次活动的评价和课程设置总体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评价中逐步完善社团活动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取得了预期的评价效果。
(一)学习成果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是测量学生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程度的评价,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社团活动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实践操作技能达成的依据,在学生间开展自评与互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加强纵向比较,为学生建立评价档案。社团活动“寿司卷的制作”学习成果评价表如表2所示。
每组的“小组情报员”负责发放和收取评价表,并做好小组成员的信息统计。指导教师根据汇总情况,建立评价档案。
除了每节课的即时评价,教师在每学期社团活动结束之前还会安排一次学习成果综合评价,根据社团成员推选、教师考核记录等,表彰在社团活动中实践能力强、完成情況好的学生,除了颁发证书,给予物质奖励,还会在校园的橱窗和劳技教室里集中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借此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评价
为了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社团活动评价必不可少。在进行评价前,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借鉴了学校领导和其他社团指导教师的意见,制订了详细的评价方案,确定了评价目标。教师采用调查问卷(见表3)、座谈等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并归纳总结评价结果,以此作为社团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模式是否科学的依据。
表4是基于表3的调查问卷所做的信息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掌握了哪些技能、学习的兴趣点在哪里都能了如指掌,在安排社团后续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所侧重。例如,根据信息反馈调查问卷统计表,教师在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社团活动安排中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美食制作体验课—寿司卷的制作、水果沙拉制作品尝会。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语
学校劳技社团活动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石,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对一研究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结合,构建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多边互动的社团活动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社团教学和管理的细节,真正做到不辜负每一个加入社团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章群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劳动技术教学模式探微[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142.
[2]陈铁梅.有效开展初中学生社团活动的路径[J].江苏教育,201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