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69.5最不靠谱行业:婚介与保健
2023-08-10刘彦华
刘彦华
“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请受访者在30个行业中,投票选出了“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婚介交友和保健行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于信用进行分类分级监管、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定期公布信用红黑名单、信用贷款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守信获益,失信受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健全。
这一点在“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中亦有所体现。
2023年6月至7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为69.5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分。
“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脱胎于“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紧随时代发展客观情况和发展趋势,经更新完善而形成。今年是“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的第3次发布,3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速,“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的得分持续上涨。第1次发布是在2021年,得分为66.9分。当时,全国各地正在陆续出台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对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做出明确部署,勾画未来5年的行动蓝图。第2次发布的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这是在“十四五”开局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立足新发展格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同年,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得分也有所提高,达67.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分。
“和去年相比,您是否觉得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环境有所好转?”这是“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面对这一题,超四成受访者给出了正面评价,其中,31.8%的受访者认为与去年相比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一些好转,8.7%的受访者甚至给出了“有很大好转”的回答。
超八成受访者建议对失信企业加大惩罚
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主要从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企业信用等三项指标来进行测评。本年度,政府公信力指数为78.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9分;人际信用指数为65.0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6分;企业信用指数为62.5分,得分虽然最低,但与上一年度相比也有所提高,增长了1.5分。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企业信用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公众对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评价并不乐观,27.9%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信用状况一般,31.4%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好,7.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好。觉得企业信用状况比较好的受访者占比26.2%,另有7.0%的受访者对企业信用给予了“非常好”的最高评价。
企业有哪些失信行为是公众无法容忍的?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反映最多的是生产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有74.5%的受访者直言对此无法容忍。其次是质量欺诈,58.2%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再次是发布虚假消息,得票率为49.6%。
“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还请受访者在30个行业中,投票选出“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婚介交友,其次是保健行业,再次是家政服务,房屋买卖租赁中介、旅游业、食品行业、美容业、网上购物、职业培训、银行服务分列第四至十位。
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其中,对A类企业,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发现问题、转办交办案件线索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B类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企业,实行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D类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
这意味著,对诚信守法者,监管“无事不扰”,守信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处处都是“绿灯”,企业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全力在市场上奔跑、竞争、成长。而对违法失信者,监管则“无处不在”,大大削弱失信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商业环境的持续优化。
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也是公众在遭遇企业严重失信时共同的心声。“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显示,超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对企业不诚信问题加大惩罚力度是提高企业诚信水平最为有效的措施。另外,69.5%的受访者力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32.9%的受访者主张加大监管力度,27.7%的受访者建议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
最关注信用问题:网络诚信
不过,这还不是公众最关心的信用问题。“2023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对公众最关注的信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人际信用、媒体信用、公益信用、家庭信用、教育信用、电商诚信、网络诚信、诚信教育等领域,最受公众关注的是网络诚信,超七成受访者对此表示关切。
“想想就后怕,这事儿我也遇到过,好在没上当。”
“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学历,都有人性的弱点,都可能给诈骗犯趁虚而入的机会。”
扫码就送洗衣液、网贷赌博杀猪盘……近日,我国首部以聚焦新型网络犯罪为题材的电视剧《公诉》热播,引发广泛讨论。
网络诚信建设面临挑战,其中尤为紧迫的便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它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严重侵蚀社会诚信根基。近年来,我国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持续高发多发,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國仅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就高达22.6万件。全国公安机关仅2022年就破获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此高度重视。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统筹力量资源,建立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体系。同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 全面、综合地规制反电信网络诈骗各领域、各环节的行为。2023年5月30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确保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最新消息显示,公安部近日组织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鄂湘鲁豫”区域会战,指挥山东、河南、湖北、湖南4省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打击,抓获一大批涉诈违法犯罪嫌疑人,捣毁犯罪窝点3300余个,缴获手机、电脑、“两卡”等作案工具10.4万个(台),扣押现金、虚拟货币(USDT)等涉案资产价值5800余万元。
互联网时代,网络诈骗无孔不入,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我国正在从“网络大国”真正走向“网络强国”,安全是前提,信用则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