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四维向度

2023-08-09

关键词:群众研究

赖 超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围绕调查研究发表了系列的重要论述,提出了系列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比如,“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P288-289“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2]P289这些重要观点,既丰富了新时代调查研究的内涵,也为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调查研究、怎样进行调查研究”的问题。从价值意蕴、理论溯源、鲜明特色、实践要求的角度,对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进行阐释,有助于加强对其科学把握和理解。

一、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而重大的价值意蕴。这是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有利于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有利于疏解矛盾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党内作风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能力。

(一)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提供根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际,强调了调查研究对于科学制策施策的重要性。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要“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面对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要“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精准脱贫的工作中,要有务实的作风,“精准施策”。在人才工作方面,要“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在干部管理的工作中,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从以上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调查研究贯穿于科学制策施策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也体现在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此外,衡量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关键体现在领导干部的科学制策施策水平。为此,习近平强调,“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2]P290这两者结合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党和政府做出科学决策,另一方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进行科学制策施策之前,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利益主体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这是在实现科学制策施策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比如,通过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在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与人民群众形成一致的意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为科学施策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决策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因地制宜,制定出精准的决策。至于实施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评估政策效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调查研究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可见,调查研究在方法层面为科学的制策施策提供了支撑,是科学制策施策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疏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客观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深刻改变,中国也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然而,当今世界目前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更加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相互并存,利益相互交融。世界各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当今世界,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不断增加。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不断加深。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对全球经济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发展呈现多元化,“不同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日趋激烈”。[3]在国际形势复杂性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对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科学研判。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通过调查研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应对,有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从国内情况来看,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系列的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4]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深刻认识考验和危险的复杂性与尖锐性,为应对考验和危险提供实际解决方案”。[5]正是基于对国内外环境认识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党面临的日益复杂的考验,习近平提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应对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通过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新时代党内作风建设和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始终将党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把完善党的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一丝都不放松、一刻都不停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可以将调查研究作为切入点。为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解决好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和运用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党的作风建设是持久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行斗争,持之以恒进行作风建设,尤其是加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通过调查研究,督促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树立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

当前,“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方面,科学准确判断当前的形势。科学准确判断,前提是深入调查研究。党员领导干部要持续不断实践探索,深入人民群众。另一方面,由于问题存在复杂性,并且涉及到不同的领域,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学习调查研究理论的相关内容,也需要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既能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过程中,随着形势和问题的发展变化,调查研究的对象、任务等都发生了变化。在此种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深入认识现实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一方面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了解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总结调查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尤其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只是在办公室工作,而不去基层调查研究,长此以往,就只会重视文件,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可能片面地考虑问题,做出的决策与实际不符,可能导致与人民群众的矛盾突出。通过对实践中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深化认识。

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从理论溯源看,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智慧,从而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深厚底蕴。

(一)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是把调查研究与理论推进紧密结合的典范。马克思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运用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密切关注工人的实际情况。“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6]P93这表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贫困生活。在了解工人阶级状况的基础上,马克思撰写了调查提纲。马克思还参加了工人们的聚会和讨论,了解工人的实际状况。在此期间,马克思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工人运动的情况。此外,马克思还撰写了《犹太人问题》、《法兰西内战》等文章,在理论方面总结了革命的历史经验。

恩格斯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恩格斯在广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剥削,表达了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坚定信念。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序言中,恩格斯提到自己用了21个月的时间,亲身观察获得的可靠材料。恩格斯指出,“同时又以必要的可靠的材料补充自己的观察”。[8]P84这部著作是恩格斯经过实地考察,在大量调查研究英国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做了细致的说明,进而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列宁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观。列宁提出,“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9]P541列宁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对俄国现实社会比较深入细致的考察,深入了解了俄国的现实社会。尤其在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列宁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此后,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思想。这些政策和思想与俄国经济社会状况的研究是密切相关的。此外,列宁通过报刊发挥了调查研究的作用,尤其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报刊成为列宁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俄国革命时期,报刊在密切联系工人阶级、关注工人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报刊反映了俄国现实经济社会的状况,为俄国进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后,列宁还撰写了《调查提纲》。《调查提纲》成为指导工人开展劳动生产的标志性指导性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调查研究摆在治国理政的战略位置,在实践中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论述,为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接续探索

调查研究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坚持调查研究。习近平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问题。毛泽东还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尤其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0]P109的科学判断,阐释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毛泽东针对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问题,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阐明了中国革命方向的相关问题。这些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11]P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1年1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的会议上,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正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12]P123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13]P308的科学论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4]P45胡锦涛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15]P2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问题和新矛盾,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着眼于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提出了全党大兴调查之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党的优良传统”。[16]P88在新时代,习近平针对调研工作,提出了“深、实、细、准、效”[17]P250的基本要求和落脚点。习近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强调,“对象具有广泛性;内容具有全面性;手段具有多样性;效果具有指导性”。[18]而且,习近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活动,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这些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破解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工作经验。

(三)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和智慧。有关调查研究的观点和实践是习近平开展调查研究的文化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比如,在谈到解决群众困难时,“治政之要在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19]P11在提及加强实践方面,“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19]P119在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P14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实际,强调实事求是。比如,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书籍里,最先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个词汇。该词汇是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求真务实,体现了调查研究的态度。宋代与明朝之后,相继产生了“理在事中”、“即物穷理”等一系列思想。由明代发展到清代,社会中出现了实学的浪潮。比如,曾国藩指出,“实事求是”由本质而言,便是即物穷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蕴含着调查研究的观点,包含了多重含义。其一,“知”是认识。其二,“行”是实践。其三,“知”和“行”统一起来,是为“善”。也就是说,学习和实践是相统一的整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P275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明学习与思考之间存在着联系。另一方面,无论是学习还是思考,都要在社会实践当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注重学习与行动相统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1]P195这表明学习的最高阶段是“笃行”,学有所得,努力践行,使所学终有所终,做到“知行合一”。“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22]P216这表明“行”是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习近平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借鉴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思想。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笃行精神。这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思想。比如,“虑善以动,动惟厥时”,[23]P10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3]P104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关于深入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实例。比如,李时珍通过参考历代的有关医药书籍,深入民间寻找和查访,实地开展调查研究,最终形成《本草纲目》。又如,郦道元实事求是、严谨治学,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亲自进行实际情况考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编成《水经注》……中国古代调查研究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调查研究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为习近平在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具有坚持实事求是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与时俱进相统一、坚持求真务实和守正创新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一)坚持实事求是与人民立场相统一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习近平开展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其中,实事求是作为方法论层面,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习近平强调,实事求是原则是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的。他坚持实事求是,在思想方面、在行动方面、在决策方面“符合客观实际”。正因如此,习近平十分重视“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可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避免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人民立场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4]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仍然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民立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在人民群众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还推动了社会变革。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要坚持群众路线,要虚心学习和请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中汲取智慧。开展调查研究,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体察人民群众的困难,才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与时俱进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展的调查研究,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导向。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结果才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实践的认识,推动了重大问题的解决。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当然,调查研究也要具有导向性。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中,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提高调查的实际效果,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从而发现问题,寻找线索,落实实际问题的解决。

当前,我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必须树立牢固的问题意识。只有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哪里出现了问题,就在哪里开展调查研究。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还必须深入细致地调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习近平又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为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把握时代变化,结合时代实际,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创新理念和科学的态度。这是习近平在调查研究中坚持的重要理论品质。就调查研究的方法而言,就是要与时俱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继承,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另一方面,调查研究需要讲究效率和提高科学性,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多方面拓宽调查研究的渠道,对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探索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三)坚持求真务实和守正创新相统一

求真务实是调查研究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还是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方法指引。习近平强调开展调查研究,坚守求真务实不可或缺。他认为坚持求真务实,目的在于观察民情和体察实情。可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讲真话,避免发生弄虚作假等现象。调查研究过程中,全面掌握客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内部规律。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先开展调查研究,然后才下结论,不能用事先制定好的政策去调查。调查研究过程中,还需要严谨的态度。对于调查的结果,要坚持求真务实,善于总结调查研究环节等方面的错误。

调查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也是一门艺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比如,召开调查会议,实行蹲点调查,进行实地考察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调查研究方法也随之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运用十分广泛,调查研究的领域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呈现了新的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调查研究就要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拓展调查研究的渠道,丰富调查研究的手段,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做到守正创新。比如,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统计调查、网络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彰显调查研究的技术优势。这样不仅能从网络信息中发现问题,而且形成调查研究与开展工作的良性互动。

四、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要求的角度出发,要坚持调查研究的深入细致和讲究实效,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化和常态化,坚持调查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一)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和讲究实效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需要在实践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入分析各种问题,全面掌握客观情况。领导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到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就无法掌握事物的全貌。领导干部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情况,不能盲人摸象。在现实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表面现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时,走马观花,坐在车上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有的领导干部明知上报的是虚假情况和虚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想方设法弄虚作假。习近平反复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调查研究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还要善于分析矛盾,从中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调查研究的成败,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实际效果。这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比如,调查研究的问题存在何种原因,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路,调查结果是否真实有效。也就是说,在进行决策之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对于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看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深入实际。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经过分析提出对策,避免漫无目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尤其是解决难题,要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确保党中央的决策落地生根。针对一些领导干部调研存在着形式主义的情况,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在政策方面进行完善,在制度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有效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研究要坚持制度化和常态化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1]“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1]“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1]这论述表明,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的相关制度。

有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和简单地进行决策。没有开展调查研究就进行决策,导致决策实效不佳甚至出现失误。有些领导干部轻调研重决策,在调研过程中只关注符合预设的信息材料,从而妨碍了调研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了有效减少和尽量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失误,提高科学的决策化水平,领导干部需要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可靠的资料,根据有效的资料才能做出决策,才能解决现实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特别是在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和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方面,都需要主要领导干部负责。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要尽量多花时间去调研。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其作用在于是为了防止领导干部脱离人民群众,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为了便于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拓展民主决策和监督渠道。

调查研究常态化,就是要将调查研究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开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的常态化。领导干部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调研论证制度”、“调研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的调查研究提供制度保障。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时时为群众做表率。领导干部要永远把群众放在心上,诚心诚意和人民群众交朋友,同人民群众拉家常,与群众促膝长谈。通过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关心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的事情,适时、高效地把握基层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三)实现调查和研究的有机结合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调查研究是一个整体,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调查和研究。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根本,两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如果只是空想,而没有调查,或者深入调查浅研究,或者只调查不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是毫无效果的,甚至是无用功。“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1]调查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再加工并合理运用,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作为政策研究部门的调查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作,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的方法。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对调查的事物有宏观和整体的把握,才能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开展全面调查的同时,也要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注重点和面的结合。

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做决策时要从整体出发,达到整体目标的优化,同时协调好系统中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完整和平衡。开展调查研究,应坚持从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调查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如果只是生搬硬套,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给党和人民造成一定的损失。一方面,要观察调查研究本身和调查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其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对于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考虑,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因此,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实现调查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两种错误倾向,即只重调查轻视研究,或轻视调查只重研究。只调查不研究,调查的存在价值就毫无意义。只研究不调查,研究就会缺乏客观基础。开展调查研究时,做到调查和研究有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群众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多让群众咧嘴笑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