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注一体化技术在芦河矿永久煤巷支护中的应用
2023-08-08王强
王强
(山西兰花集团 芦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114)
0 引 言
煤层巷道具有掘进速度快、掘巷成本低的优点,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可实现快速贯通,有利于矿井及时投产。但煤层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支护要求高。随着支护技术的不断发展,煤层巷道的变形控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对裂隙发育且布置在厚煤层底板中的煤巷,常规的锚杆索支护巷道变形量大,为此锚注支护技术逐渐发展并在许多矿井得到成功应用。为提高掘进速度,芦河煤业副斜井通风联络巷布置在3 号煤层中,巷道顶板为厚度2.8 m 的煤层,为保证控制效果,减小巷道返修,开展了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的研究。
1 工程概况
芦河煤业副斜井3 号煤层通风联络巷主要为矿井的进风、行人使用,巷道设计总长度154 m,沿3 号煤底板掘进,设计断面为矩形,规格3 700 mm×3 200 mm(宽×高)。3 号煤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4.75 ~7.49 m,平均6.01 m,煤层顶底板岩性如图1 所示。
图1 3 号煤顶底板岩性Fig.1 Roof and floor lithology of No.3 coal
由图1 可以看出,该联络巷的顶板为煤层,且上方存在伪顶。根据探煤巷道情况,副斜井3 号煤层通风联络巷周围顶板破碎严重,有局部小断层地质构造,采用常规锚杆索支护难以取得理想的支护效果。由于该联络巷为永久巷道,为减少巷道维修,决定采用锚注一体化的支护技术。
2 煤层松动圈测试
2.1 测试方法
在煤层中掘进巷道后,原有的应力平衡被打破,巷道周边围岩中的应力重新分布,在巷道深部一定范围内产生应力集中。当煤体极限强度小于集中应力时,煤体内部产生裂隙并逐渐发育,从而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松动圈。松动圈的大小是确定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当前常用的松动圈物理测试方法主要有声波法、多点位移计法、地震波发、地质雷达法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声发射法技术成熟,所用仪器少、操作简单,在煤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芦河煤矿3 号煤的地质情况,确定采用声波法对松动圈的发育情况进行现场测量。声发射法的测定原理为在煤层中施工钻孔,安装发生探头和接收探头,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其完整程度。
2.2 测点布置
采用CT-2 型超声波围岩裂隙探测仪进行松动圈的测试。在联络巷开口附近,同样布置于3 号煤中的集中行人大巷中布置3 个测站,测站间距为10 m,每个测站布置3 个测点,分别位于巷道两帮和顶板的中间位置,迎头方向顺时针依次编号,共布置9 个测点。
每个测点采用φ42 mm 的钻头施工,钻孔深度为3 m。钻孔施工至设计深度后,首先注水清洗钻孔,采用测杆将探头送入孔底,对钻孔进行注水。然后向外拉出测杆,同时记录数据,如图2 所示。
图2 声波测试法示意Fig.2 Schematic of sound wave test method
2.3 测试结果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3 个测站相同位置的声波传播速度变化基本一致,其中2 号测站测得的松动圈范围最大,如图3 所示。
图3 2 号测站测试结果Fig.3 Test results of station 2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3 个测点钻孔深度为2.0、2.4、2.3 m 处声波速度变化较大,可认为是松动圈的边界。即顶板的最大松动圈深度为2.4 m,两帮的最大深度为2.3 m。
3 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
3.1 支护机理
煤岩体的破坏一般以剪切破坏为主,采用莫尔强度理论分析锚注一体化技术的加固机理。
抗剪强度用下式表示:
式中:σ 为正应力,MPa;C 为内聚力,MPa;φ为内摩擦角,°。
由式(1) 可以看出,煤岩体的抗剪强度大小与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有关。随着巷道掘进,周边围岩体内部产生裂隙并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松动圈,是巷道失稳的主要因素。而锚注一体化技术主要就是胶结破碎围岩,提高其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等煤岩体的力学参数,使得其屈服包络线远离莫尔圆,减小其变形破坏(图4)。
图4 注浆前后莫尔圆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Mohr circle before and after grouting
3.2 支护方案
根据松动圈测试结果,确定锚杆的长度为2 400 mm,联络巷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案如图5 所示。
图5 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案Fig.5 Support scheme of bolt-grouting integration
(1) 锚杆支护。
巷道两帮和两帮均采用φ22 mm×2 400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顶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每排布置5 根,中间3 根垂直顶板,靠近两帮的顶锚杆向外倾斜15°。巷道两帮每侧4 根锚杆,最上位锚杆距顶板250 mm,向上倾斜15°,巷帮下端锚杆间距550 mm,距底300 mm,其余3 根与巷帮垂直布置。
锚杆采用K2360、Z2360 锚固剂各1 卷,托盘为150 mm×150 mm×10 mm 的钢板托盘,每排锚杆采用梯子梁连接。网为φ6.0 mm 的钢筋网,采用16 号铅丝连网,网格间距100 mm×100 mm,规格为1 700 mm×900 mm,搭接长度不小于100 mm。
锚杆预紧力不低于150 N·m。
(2) 锚索支护。
顶锚索为φ17.8 mm×7 300 mm 的钢绞线,采用“五花”布置,间排距为2 400 mm×1 600 mm,每排布置2 根。锚索托盘规格为300 mm×300 mm×16 mm,每根锚索采用2 卷K2360、1 卷Z2360 锚固剂锚固。
锚索预拉力不低于150 kN。
3.3 注浆参数及工艺
注浆材料为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7∶1。锚杆注浆孔为浅部注浆,注浆深度为1.0 m,注浆压力为3 MPa,锚索注浆孔为深部注浆,注浆深度为5.0 m,注浆压力为7 MPa,注浆压力可视现场漏浆情况及时调整。为保证注浆效果,浅部锚杆注浆孔采用φ30 mm 钻头掘进1 m,锚索注浆孔首先φ34 mm 钻头钻进3 m,然后用φ30 mm钻头钻进至7 m 深度。
联络巷锚注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如图6 所示。
图6 锚注一体化工艺流程Fig.6 Process flowof bolt-grouting integration
注浆结束后采用C20 混凝土对巷道进行喷浆封闭和底板硬化,喷浆厚度不小于100 mm。
3.4 应用效果
在3 号煤层通风联络巷中布置测站,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观测。一共布置测站3 个,第一个位于巷道开口以里30 m 处,测站间距为50 m。其中2号测站位于巷道中部,观测结果如图7 所示。
由图7 可以看出,采用锚注一体化注浆技术,巷道变形比较平稳,与其他锚杆支护的煤巷相比,变形的阶段性不明显。成巷后,巷道变形缓慢增加,顶板最大变形速度为3.3 mm/d,两帮最大收敛速度我1.4 mm/d。变形持续时间为16 d 左右,顶板最终下沉为31.2 mm,两帮收敛值为16.4 mm。
4 结 论
(1) 松动圈测试表明,芦河煤业3 号煤煤巷顶板的最大松动圈深度为2.4 m,两帮的最大深度为2.3 m。
(2) 锚注一体化技术通过提高煤岩体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使得屈服包络线远离莫尔圆,从而减小其变形破坏。
(3) 副斜井3 号煤层通风联络巷采用锚注一体化技术,巷道稳定,变形小,保证了巷道的长期使用,可为类似煤巷的支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