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视域下“三个务必”的政治智慧意蕴
2023-08-08王久高樊宸余
王久高 樊宸余
摘要:“三个务必”是运用大历史观考察新时代特定历史方位的产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中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应对历史难题和发挥历史主动的政治智慧。从历史之维看,“三个务必”呈现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清醒认知和对历史智慧的借鉴升华。从战略之维看,“三个务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谋长远、抓重点、观大势、顾全局的战略眼光。从底线之维看,“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忧患意识和高度战略定力。从系统之维看,“三个务必”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历史主动。
关键词:“三个务必”;大历史观;政治智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4-0030-1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号令,要求同志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三个务必”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大历史观考察新时代特定历史方位的产物,充分彰显了党在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际与国内相联系、主流与支流相作用以及系统与要素相结合中把握管党治党现实问题的深邃思考,从而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发挥历史主动和应对历史难题的政治智慧。因此,理解“三个务必”不应局限于对其内容的解读,而更应从中读懂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面对新的中心任务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一、“三个务必”凸显了以历史思维汲取历史经验的政治智慧
历史思维是通过回看历史和总结经验教训来认识规律、定位时代和开辟未来的反思性思维。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所言,“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164。事实上,运用长远的和整体的历史思维来考察事物正是大历史观的内在要求,而以史为镜、以史鉴今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之所在。
(一)“三个务必”包含着对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清醒认知
正如历史总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三个务必”是在历史智慧中汲取养分、在历史成就中坚定自信的产物。具有纵深、宽广和整体的战略性视野的中国共产党,从古今中外的广阔历史中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使之成为“三个务必”的直接经验来源。
“三个务必”在总结历史中坚定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4]283的政党,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一致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立场的客观必然性。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苏共作为执政70余年、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大党,顷刻间土崩瓦解的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5]。而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觉将人民立场写在旗帜上,也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现代具体国情出发肩负起崇高的民族使命。从建党初强调革命正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6],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共七大将“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而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7],谱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8]。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置于首位,就是强调要汲取百年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智慧,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以磐石初心交出优异答卷。
“三个务必”在反思历史中继承政党品格。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9]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中,历朝历代无一例外地陷入历史周期率无法自拔,重要原因就在于“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纵观世界政治文明史,也不乏曾遭遇执政危机的世界大党老党,如德国联盟党和英国保守党曾因长期执政而官僚化乃至腐败化,即遭遇政党的卡特尔化[10]。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仍需防范“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11]12的问题。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也“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12]974因此,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党内存在“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的单纯军事观点,在1949年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关键时刻更是着重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政治要求。此后,党的历代领导人多次告诫全党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13],从而使“两个务必”成为党的长期执政实践中的优良传统。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正是继承党的优良政党品格的产物。
“三个务必”在传承历史中发扬政党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传统美德,从“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言,到“浑身碎骨全不怕”的铿锵之声,无不流露出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实上,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消除矛盾、破除挑战的历史,“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4]1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秉持着“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12]809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书写了“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12]1039的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1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以敢于斗争的精神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事实上,百年党史正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6]225因此,“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质上是传承民族基因和红色基因的产物。
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17]520。从历史之维看,“三个务必”深刻汲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尤其是继承了百年党史中的管党治党经验,而这实质上也正是“三个务必”内蕴着的历史自信的重要体现。
(二)“三个务必”包含着对历史智慧的借鉴与升华
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相连通的产物,只有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认知未来。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特征,使得认识历史的过程成为辩证扬弃历史的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因此,作为“两个务必”的新时代阐释,“三个务必”既凸显了对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管党治党经验的深刻借鉴,又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更高标准的更高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升华。事实上,如何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构成了大历史观的核心要义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将古今中外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16]71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无论是何种阶级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执政力量,能否慎始慎终、守好底线,能否始终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发挥到为民造福之上,已经成为兴衰成败的关键。为此,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探索出了“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答案,而“三个务必”实质上是这两个历史性回答的有机统一。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和新问题,总结出了“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等重要管党治党经验,从而基于自我革命维度丰富了“两个务必”的内涵,使之成为“三个务必”提出的直接理论来源。
“三个务必”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與此同时,“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也成为新时代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善于在推进“两个结合”中观察时代和把握时代。“三个务必”正是响应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的产物。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是宗旨信念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也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一方面,重申“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的守正与坚持,从而充分肯定了“两个务必”作为精神力量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的重要鼓舞作用。另一方面,“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两个务必”的丰富与创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的“赶考”之路锚定了奋斗坐标,从而基于价值追求层面明确了“务必”的前进方向。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从方法论层面鼓舞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而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明确了“务必”的行为准则。
可见,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思维之政治智慧不仅在于以史为镜,更在于以史为鉴。在深刻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正是提出“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之所在。
二、“三个务必”彰显了以战略思维把握时代大势的政治智慧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三个务必”不仅是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下审视,也是观大势、顾全局和谋长远的产物。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实质上也是运用大历史观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题中之义。
(一)“三个务必”是以战略眼光谋长远、抓重点的产物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18]。从纵向时间视野看,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而“三个务必”正是新时代新征程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这就必然要求在历史长河中理解“三个务必”内蕴的阶段性目标与历史性宏图之间的互动关系。事实上,树立当前与长远相统一的战略视野也是大历史观的内在要求。
“三个务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特征的政治清醒。“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由于“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其“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1]22在此意义上,“三个务必”的提出充分展示了面对时代任务的管党治党的战略清醒和强党兴党的责任担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鼓舞全党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1]70的境界与担当,“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求“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1]22;“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全党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个务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放眼长远的前瞻思维。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4]306。在此意义上,“三个务必”也蕴含着对长远历史目标的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时起就担负着宏伟的历史使命:一是从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出发,建立起“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4]243。二是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现代具体国情出发,使中华民族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民族复兴的责任使命之维,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和“要到哪里去”的重要问题,从而不断鞭策中国共产党人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9],“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则是要求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党在任何历史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赶考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要求全党深刻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14]16,进而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但没有历史眼光,没有长远眼光,也干不好当下的事情”[20]。事实上,正是秉持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历史自觉,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深化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从而明确阶段性的使命任务和目标要求。而这也充分彰显了党科学把握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的政治智慧。
(二)“三个务必”是以战略视野观大势、顾全局的产物
列宁曾强调“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1],也即要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分析现实问题。恰如“两个务必”面临的是即将执掌国家政权的“大考”关头,“三个务必”也面临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三个务必”实质上是为解决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难题而因时、因势而生的。当前,最大的时势就是“两个大局”相互交织,这就意味着也应當从国际形势与国内历史方位相统一的横向空间视野来理解“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要求。世界历史时代,国家间的交往是普遍的,“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22]。这就意味着,理解“三个务必”也应当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角度展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这也为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了错综复杂的风险与挑战。在这一关键时刻提出“三个务必”,就是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从而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事实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历史主动和历史担当。
“三个务必”是响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号角。从国内发展方位看,当前“党和国家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23]。一方面,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和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性胜利,从而用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行”。另一方面,“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24]。新时代新征程,伟大社会革命所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等都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25]116。在此意义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全党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求全党以自警自励的政党品格做到永葆清醒与坚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全党以坚强党性向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
“三个务必”正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强调以担当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时代号角。而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宣言书,也正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政治智慧。
三、“三个务必”体现了以底线思维应对复杂形势的政治智慧
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也是运用大历史观的题中之义。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2]273。“三个务必”正是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的理论成果。从“两个务必”升华至“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底线思维应对新时代新征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政治智慧。
(一)“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忧患意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从“窑洞对”“两个务必”到历次党内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有高度清醒的忧患意识。“三个务必”也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的理论成果。
“三个务必”是科学把握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波折”[20],这也正是历史支流之所在。当前,外部世界风险和挑战不断涌现,国内环境错综复杂、乱象丛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6]10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6次提到“风险”一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26事实上,“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在居安思危中不断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的忧患意识:在主体之维,“三个务必”充分预见了可能面临的信念动摇、骄傲自满和怕苦畏难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1]14;在客体之维,“三个务必”则充分预见了可能的来自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挑战,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从9个方面作了归纳。可以说,“三个务必”正是保持大党应有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以“赶考”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保证。
“三个务必”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风险挑战的产物。面对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和曲折性,人们并非只能袖手旁观,而是“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26]。这也就是说,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活动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11]307,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革命性已经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实现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双重革命。这实质上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敢于出击中战胜客观世界种种挑战、在自我革命中净化主观世界的重要意蕴。在此意义上,“三个务必”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中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事实上,全面贯彻“三个务必”也有助于全党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排除干扰的定力,提高全党识别风险的敏锐度,以强大的斗争本领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
由此可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正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的基础上,以强烈的主体自觉向全党发出的以奋斗和斗争姿态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号令,从而深刻契合了当前应对“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
(二)“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战略定力
底线思维作为一种保持战略定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科学思维方法,如果说“从坏处准备”是其思维起点,那么“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是其目标指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三个务必”实质上内蕴着在认识规律、认清时势、抓住机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战略定力、把握历史主动的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是在认清大势中坚定自信的产物。“历史的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27],而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决定着历史发展的主流与主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8],但也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仍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29],这实质上也正是当前国际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体现。面对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历史时势,“三个务必”正是号召全党同志自觉培育更强大的前进动力、更昂扬的奋斗作风和更主动的斗争精神以及创造新的伟业的思想号令。而这一历史的时势也正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29]。在此意义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全党坚信理想目标终将会实现;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全党增强历史定力和战略定力,以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的清醒自觉状态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三个务必”是在把握机遇中发挥历史主动的产物。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的统一,也意味着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事实上,在前进性与曲折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因素的影响下,机遇和挑战往往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矛盾的对立面转化。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25]821中国共产党关于机遇期的认识是我们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其中“机遇仍在”的科学判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握历史主动奠定了坚实自信,而机遇与挑战的新变化则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化历史主动。在此意义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把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中把握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变、顺势而为,继续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总体而言,“三个务必”是以底线思维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的重要理论成果,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树立忧患意识以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主体自为,也展示了党在保持战略定力中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政治智慧。
四、“三个务必”展示了以系统思维发挥历史主动的政治智慧
“必须坚持系統观念”[1]20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从“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的系统观念出发理解“三个务必”,实质上也是运用大历史观的内在要求。基于系统思维的视角,“三个务必”正是中国共产党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产物。
(一)“三个务必”是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政治号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63如果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视为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事实上,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以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态度,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而“三个务必”实质上就是号召全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政治号角。
“三个务必”是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冲锋号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26。事实上,“政党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本质和功能,都由政党在政治体制和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这一特殊角色而产生。”[30]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3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领导核心与执政力量的双重任务。因此,“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乎伟大梦想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4]15发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主心骨作用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现实要求。“三个务必”通过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坚定,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勇担使命、积极作为,既深刻回答了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性质、方法和目标等基本问题,实质上也对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个务必”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战斗号角。“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14]16深化自我革命,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迎接机遇与挑战的题中之义。当前,“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1]64这也必然要求通过自我革命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和有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为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坚实保障。这就迫切需要全党践行“三个务必”,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全党担当时代重任的前进动力,以“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锤炼全党戒骄戒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优良作风,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磨砺全党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的精神品质。只有始终确保我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始终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高度政治清醒和历史自觉。
(二)“三个务必”是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思想号令
政党是由意识形态、制度、组织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因此必须通过调动内部各要素的积极性以提升政党的工作能力和组织水平。在此意义上,“三个务必”正是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产物,这也充分契合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
“三个务必”体现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若想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革命,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与实践作为“武器的批判”都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思想作为内源性动力,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作为全新管党治党的思想成果的“三个务必”,其提出的直接目的正是在于以思想自觉唤起行动自觉。事实上,只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才能使之“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32]。“三个务必”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反映和高度概括,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思想层面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出发、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从而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化信仰为动力的不竭动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发展壮大、创造辉煌的重要思想保证,使之成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实践准绳;“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使之成为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动力源泉。
“三个务必”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基于系统思维看,“三个务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其本身也体现了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深刻意蕴。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世界观的维度强调了“过河”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因而也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引领和目标归宿。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从方法论之维回答了“桥”与“船”的问题。其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深刻回答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因而成为践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保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回答了未来要“怎么做”的问题,是践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方法原则。由此可见,“三个务必”既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然的问题,也指明了未来具体的实践方向,从而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从系统之维看,“三个务必”正是中國共产党准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既充分强调了社会系统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准确认识了政党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这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运用“三个务必”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小结
正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7]544,“三个务必”实质上是回应新时代新征程的管党治党现实需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三个务必”通过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深入考察历史规律、认识时代方位、把握时代大势、明确时代使命,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历史经验中坚定历史自信、在思考历史时势中坚定历史自觉以及在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发挥历史主动的政治智慧。而这一基于历史大势和时代需求锻造党的政治品质、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的理论探索实践,也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的总体性理解现实、把握当下的大历史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308.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4.
[10]刘红凛.从世界政党百年沉浮看大党独有难题[J].人民论坛,2022(21):42-47.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1.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74.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1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0]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J].求是,2022(18):4-9.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2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2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献研究院.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16.
[24]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2(3):4-27.
[2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89.
[2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2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30]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31]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2.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8.
责任编辑:周育平
收稿日期:2023-05-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党的自我革命与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研究”(项目编号:23AZDJ003)
作者简介:王久高,男,安徽怀宁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樊宸余,女,广东湛江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