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互联网+”开展阅读教学
2023-08-08黄慧杰
黄慧杰
“互联网+”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重构了课堂关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等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顺应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应用“互联网+”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在具体阶段应用具体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教学阶段
1.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导学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目标的确立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导学案拓展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导学案编写的目标与方法,涉及三个方案,包括用什么方式去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导学案目标的制定具备可检测性、可操作性、明确性等特点。
例如,在《寒号鸟》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学生预学案,线上推送,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学习内容,减轻课上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一是课文简析,文章讲述了喜鹊与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与不同的结果,阐述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二是学习生字与笔画,要求学生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与偏旁。三是二类字组词,要求学生认识字并会注音。四是词语解释,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晴朗、東寻西找、哆嗦、得过且过”等词语。五是掌握近义词与反义词,包括“懒惰、温暖、晴朗”等。六是学习多音字,包括“号、缝、当”等。七是了解段落大意,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段落的意思。八是课文分析,包括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叠词等;分析“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的问题;仿写“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等语句。九是练习题,包括给生字注音、听写、形近字组词、词语搭配等。导学案的设计更利于提高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为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2.设计微课
微课视频内容的知识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利于集中学生预习时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坐井观天》一课的学习中,课文借助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寓意,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教育学生要开阔视野,多读书增长见识。课前,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在线上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教师还可以布置跟踪训练的习题,检验学生预习的成效。学生可线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而教师整理收集学生在预习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作为课上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3.课前推送学习资料
如果学生所学文章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教师可在课前线上推送背景知识的链接,让学生课前预习文章的背景资料,便于学生在课上阅读学习中深入了解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等内容,在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课前了解教材背景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课上阅读教学阶段
1.多样化导入新课
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新课导入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与目标。二是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突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投入到问题探索中来。三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境创设导入法,从学情、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四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复习旧知导入法,以旧知识为基础,实现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迁移。
2.高效学习生字词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字词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与趣味化,能够攻克阅读教学中生字词理解的难点。如,以猜谜语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字的谜语,由学生进行抢答,提高生字教学的创新性。为了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字词的关联知识,包括文字的历史演变、出处、解释、笔画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利用“互联网+”解析新课内容
解析新课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创设教学情境,为阅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再现文本中的景物、人物、场面、事件等,让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手法等方面的理解更加直观,加强对文本的感性认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呈现教学课件,教师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处、重难点处呈现课件,重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这就要求课件的制作要具备针对性、互动性、逻辑性,体现教师缜密的教学思路,符合学情特点。三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研学单,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设计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分解后的问题串,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进行线上学习资料的搜集,在学生获得独到的见解后,再与小组合作学习,以拓展学习思路,得到完整性的结论。四是整理文章的脉络,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不同文章的阅读要点。如,议论文的阅读要延伸出概念、三要素、论证方式、阅读方法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延伸出相应的知识内容。
三、课后学习阶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课后学习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教师可在课后推荐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实现教学思想和文章主旨的有效延伸。其次,实现学习的迁移。学生掌握了文本阅读学习的策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阅读学习迁移到课外文本的自主学习中。再次,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比分析古诗《望庐山瀑布二首》,借助学习软件的阅读学习引领功能,提示学生从表达手法、思想情感、写作视角、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去对比阅读,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性。最后,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如,有的学生以仿写、续写等方式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供师生评价和欣赏。也有的学生通过讲故事、小组角色扮演等形式,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反哺,更利于让学生发现阅读学习的魅力。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后可根据课上学习的薄弱环节,反复学习微课与课件资源的方式,实现巩固学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拓展性、开放性等特点更加突出,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更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成效。这种方式还需要教师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有的放矢地引入“互联网+”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避免引起本末倒置和喧宾夺主等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