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善作善成
——成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23-08-08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13100黄永丹
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13100) 黄永丹
浙江省长兴县林城成校地处享有“中国电炉之乡”“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林城镇。多年来,成校围绕乡镇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需求,聚集人气、赢得口碑、形成优势、谋得出路;以“匠心文化”为核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居民为目标,创新办学模式,培育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成校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树立目标,更要创新发展,找准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1.“素养提升+团队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发展
“师者,人之模范也”。新时代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成校发展对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就必须拥有一支讲使命,勇做表率,自警自强;讲师品,甘于奉献,诲人不倦;讲师表,以身作则,言行规范;讲师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讲师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成校通过优化教师队伍,以制度规范推进专业素养提升的科学化、以学习研讨促进专业素养提升的内涵化、以主题活动打造专业素养提升的品牌化、以多维宣传引领专业素养提升的导向化,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推进成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社区、企业和乡镇,助力乡村振兴。
成校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高质量的团队。一是健全工作领导团队。围绕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联合政府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规划,整合资源,借力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健全专兼职教师团队。专职教师善管理,依据教师个性和特长开展项目化教育管理,让教师在有优势的领域全方位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并以项目为抓手,做课题、写论文、搞创建,不断积累教育成果,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兼职教师善教学,依据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特点健全兼职教师团队,动态评价,优胜劣汰,不断优化兼职教师教学,让学员爱学、想学、乐学。三是健全社区协作团队。成校与“N”个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基地、团体等联动,健全多样化的协作团队,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联盟,包括助农增收致富共同体、技能培训共同体、社区教育共同体三类。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对称,形成联动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场地设施、学习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满足共同体的需求,高效推进共同体和谐发展,提升办学影响力。
2.“精准培训+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学校发展
围绕林城发展需求,以焊接培训特色品牌为主、其他培训为辅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精准定位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在培训管理上,以“1+2+3”模式为抓手。“1”是围绕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联合政府、企业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顶层设计,精准培训。“2”是完善两个专项服务团队,建立以校长为项目总负责人,教师为具体实施人的项目团队,精准服务,稳步实施;建立以高级教师、高级技师、高级顾问为核心的专家团队,精准教学,提高质量。“3”是搭建3 个专项培训平台。焊工人才培训平台,精准定位项目,加大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校企协作培训平台,精准定位需求,开展企业流动课堂、菜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技能培训交流平台,精准定位赛程,以赛促技,以技促优,丰富交流内容,提升技能水平。
在人才培养上,通过构建“知识性+实践性”“菜单式+个性化”“分层式+复合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产业发展。一是“知识性+实践性”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时间短,如何在短期内让学员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大提升是关键。因此,学校不断优化培训方法,采用“两优法”,联合企业、专家自制校本课程和实践课程,优化焊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二是“菜单式+个性化”教育培训。成校根据企业应用广泛的焊接技术进行梳理,形成菜单,聘请技术专家,开齐每门课程,让企业“看单点菜”学习;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如制冷设备钎焊技术、工业炉复杂构件气保焊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分层式+复合型”教育培训。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学校采用“分层式+复合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针对某个工种通过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实施分层培养,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其他专业培训,让学员掌握多种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3.“社区治理+共富班车”持续推进学校发展
成校通过参与社区治理,将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社区。开展文化礼堂志愿者和管理者的培训,参与礼堂管理,开展涉及清风廉韵、健康文化、饮食文化、园艺文化、非遗文化、舞蹈健身、农业科技等内容的“相约礼堂 乐学终身”文化礼堂送教活动,让居民就近“上学”。18 个文化礼堂全覆盖,每个文化礼堂年均4 场以上活动,计划每年参与人数6 000 余人次。建设百叶龙老年学堂,以点带面实现全镇老年教育全覆盖,每年开设7 个智慧银龄、花卉园艺等老年人喜爱的长学制班级和20个短期培训班,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学校通过助力共富班车,将优势资源融入助农增收致富中。联合意蜂公司创建省级市民学习体验基地,开展养蜂致富项目,实施科技惠农,精准扶贫。计划每年为10 户低保户、残疾人免费送种蜂及培训和指导,让其掌握一技之能,通过养蜂这项增加收入;开展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项目,成立林城镇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中心,计划每年为100 户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做致富技能培训,联合共富基地,加快低收入农户致富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4.“一居一品+幸福成长”持续推进学校发展
在服务乡镇文化发展的探索中,立足乡镇文化发展需求,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传承特色文化,提升居民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一居一品”特色项目,传承特色文化。成校在“一居一品”特色项目上,挖掘地域和村居文化资源,打造“一居一品” 项目,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将在完善原有林城狮舞等社团基础上打造新的特色社团,并组织社团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同时继续完善“电焊”等特色课程和社区读本,从单一课程发展为系列课程,并开发“方山乌龙”等新课程及相关的微课视频供居民学习,通过文字和影像留住特色文化、传承特色文化、发扬特色文化。
二是“幸福成长”特色项目,助力素养提升。打造学习型村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暑期春泥计划、“书香浸润成长”阅读节、“寻找家乡的味道”美食争霸赛、蜂文化科普体验季、清风廉韵进礼堂、幸福成长课堂、百姓学习之星评比等,丰富活动载体,营造氛围,让居民在活动中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成校在助力北汤村、百叶龙社区、大云寺村成为全国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实验村和全国农村优秀型村居基础上,将继续创新工作举措,以创建推动“幸福成长”项目,以项目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升学校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能力和影响,实现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