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中南植棉区棉花高密度免整枝栽培技术

2023-08-08董章辉王虎张艳丽眭书祥高驰朱青竹李增书赵丽芬

中国棉花 2023年4期
关键词:花铃期缩节胺植棉

董章辉,王虎,张艳丽,眭书祥,高驰,朱青竹,李增书,赵丽芬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 050041)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匮乏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1]。棉花生产用工多、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日益明显,成为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2]。

稳定棉花生产必须解决其用工多、成本高、效益差等问题,而最根本的措施是全程轻简化管理[3-6]。目前河北省棉花的耕种、打药、中耕、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机械采收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示范也已经基本成熟,与之配套的机采棉加工设备一旦建立起来,便可实行大规模机采。但在棉花整枝和打顶等环节仍然需要较多人工操作,这已经成为棉花生产全程轻简化栽培最后的“卡脖子”技术。笔者团队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冀中南植棉区的棉花高密度免整枝栽培技术,通过对棉花种植密度、施肥、化学调控(化控)等技术的改进与调整,实现棉花全程免人工整枝栽培,对于棉花生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适用范围

本栽培技术适用于河北省中南部棉花种植区。

2 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抗病性好,早发稳长,疯杈赘芽发育弱,对缩节胺较敏感,叶片中等大小的早中熟棉花品种。对种子的要求:健籽率≥99%,净度≥98%,纯度≥95%,发芽率≥90%,含水量≤12%。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地

墒情不足的地块,整地前3~5 d 浇水造墒;播种前旋耕、镇压,做到土壤细碎、地表平整、上虚下实。旋耕前喷施48%(质量分数,下同)氟乐灵乳油1 500~2 250 mL·hm-2,兑水450 L·hm-2,均匀喷洒于地表,以防除芽前杂草。

3.2 播种

4 月20-30 日,5 cm 地温连续3 d 稳定通过12 ℃时播种。采用棉花播种机播种,同时完成滴灌带铺设、盖膜和覆土,播种深度为2~3 cm,行距为76 cm,密度为9.0 万~10.5 万株·hm-2,比传统植棉密度(4.5 万~5.5 万株·hm-2)大约增加1 倍。

3.3 浇水与施肥

花铃期棉花午间出现萎蔫现象且无预期降雨情况下及时滴灌浇水,灌水量为300~375 m3·hm-2。

整地旋耕前撒施棉花专用复合肥(N 质量分数18%~22%、P2O5质量分数5%~10%、K2O 质量分数15%~20%)300~450 kg·hm-2;花铃期,根据棉花长势随水滴灌追施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氢钾90~150 kg·hm-2。

3.4 化控

棉苗长出第1 片真叶后开始化控[7],可施用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98%的缩节胺(下同)1.5~3.0 g·hm-2;5 叶期时再次施用缩节胺7.5~15.0 g·hm-2。

蕾期化控2~3 次,每次施用缩节胺30.0~45.0 g·hm-2,每次施药根据天气情况间隔10~15 d。

花铃期化控3~5 次,间隔10~15 d,每次施用缩节胺45.0~90.0 g·hm-2。

各时期化控次数和缩节胺用量根据棉田长势和降雨情况适当调整,以塑造理想株型,将株高控制在90~110 cm。为减少用工成本,可采用无人机化控,控制无人机飞行速度4 m·s-1、飞行高度1.5 m为宜[8]。

3.5 化学封顶

7 月15-20 日,施用98%氟节胺300~450 g·hm-2,使用无人机上下均匀喷施。旺长棉田或第1次封顶效果不好的局部地块,可在第1 次施药后7 d 左右补喷1 次,可酌情减少用药量。

3.6 病虫害防治

棉花苗期,主要防治棉花蚜虫和棉蓟马;蕾期、花铃期,主要防治盲蝽、棉花蚜虫和棉蓟马;吐絮期,重点防治烟粉虱。

防治棉花蚜虫和棉蓟马,可用10%吡虫啉1 500~2 500 倍液,或20%啶虫脒8 000 倍液;防治盲蝽,可用40%毒死蜱乳油900~1 200 mL·hm-2兑水450 L·hm-2,多雨季节注意加强虫情监测与防控;防治烟粉虱,可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180 g·hm-2兑水450 L,或25%噻虫嗪2 500~5 000 倍液。病虫害防治施药可结合化控一起进行。

3.7 收获

9 月25-30 日进行脱叶催熟,可用40%乙烯利水剂1 500~2 250 mL·hm-2和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兑水450 L·hm-2,采用无人机均匀喷施。10 月中下旬,可用采棉机一次性收获,或待棉花吐絮后及时人工采摘,采摘人员须戴帽子或扎头巾,减少异性纤维(三丝)的混入。

4 示范表现及效益

2020 年笔者团队利用该技术,选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棉花品种冀石265[9]在邯郸市曲周县西漳头村试验示范了5 hm2。结果显示,在该栽培模式下,冀石265 株高103.6 cm,第一果枝节位7.1,单株果枝数11.2,单株结铃11.8 个,铃重6.7 g,衣分38.6%,霜前花率93.5%,皮棉单产达1 826.2 kg·hm-2。另外,该栽培技术免去人工整枝和打顶环节,与传统植棉方式相比减少用工60~75 个·hm-2,可节约人工成本3 600~4 500 元·hm-2。

综上,棉花高密度免整枝栽培技术可在获得较高棉花产量的情况下,明显减少植棉成本,有利于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花铃期缩节胺植棉
缩节胺在作物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无人机飞防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研究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2018/2019年度植棉预测
外源激素在促进油菜矮化应用中的研究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棉花上如何科学使用缩节胺?
水氮供应对棉花花铃期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调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