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检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8-07桂海枝高成钢常保磊汪正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出血量下肢血栓

桂海枝,王 莉,高成钢,常保磊,汪正宇

1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骨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普外科,安徽 马鞍山 243000

3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骨科,安徽 芜湖 241006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3]。下肢是人体活动、承重的重要结构,其发生意外损伤或病变的风险较高。骨折是下肢骨伤的常见类型,目前,下肢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预后。下肢是人体的负重结构,下肢骨折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因此,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活动功能受限情况更加显著,发生DVT的风险更高。一旦发生DVT,血栓可能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而形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6],因此,尽早发现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促进骨折愈合[7-8]。本研究探讨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旨在据此制定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检查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经术后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DVT,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9]中关于下肢DVT的诊断标准;(3)单纯下肢骨折;(4)相关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骨折;(2)既往存在血友病史、动脉血栓相关病史、静脉血栓相关病史、凝血功能异常史、恶性肿瘤;(3)术前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4)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5)合并下肢外周血管病变;(6)合并下肢静脉病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68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术后发生下肢DVT的56例患者作为DVT组,根据DVT 组患者以1∶2的性别比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112例术后未发生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检测方法

术后采集全部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3 ml,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于术后1 d采集全部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样3 ml,使用离心机按照35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取得血清后备用,采用凝血酶法检测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D水平。

1.3 资料收集及观察指标

通过病历管理系统查询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信息、术后相关指标。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合并症。手术相关信息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包括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红蛋白、卧床时间。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S法检验计量资料的分布状态,偏态分布的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cut-off 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 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D-D水平、术后FIB水平、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情况、冠心病情况、脑血管病变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 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血压史、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D-D水平、术后FIB水平、术后卧床时间作为自变量,DVT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D-D水平较高、术后FIB水平较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均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P<0.05)。(表2)

表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3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 形成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的ROC 曲线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术中出血量≥241.145 ml、术后D-D水平≥495.370 μg/L、术后FIB水平≥4.580 g/L、术后卧床时间≥3.175 d、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35.495 g/L时,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表3)

表3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论

DVT形成主要与深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静脉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10]。下肢骨折患者在创伤形成的过程中可合并下肢静脉内皮损伤[11]。骨折手术属于有创性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损伤患者的下肢血管,因此,下肢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下肢血管内皮损伤[12]。血管内皮受损后,在机体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大量的炎性因子会释放,诸多炎性反应物质可附着于血管壁而形成血栓[13]。血管内皮损伤与术中出血可激活血小板活性,导致血小板大量积聚于血管内皮损伤处,从而诱发血栓形成。术中大量出血导致机体处于正常的凝血应激状态,从而发挥止血的功能,但血液高凝状态易使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升高[14]。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下肢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为了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然而,长时间卧床可导致患者的下肢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同时在创伤的作用下,血液内炎性反应物、血小板计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叠加术后的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与血栓形成相关的3个主要诱因同时发生,因此,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形成风险更高[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长期偏高状态,可对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的刺激,患者的血管内皮状态较差,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有所下降,加之骨折创伤使患者动脉血液内的大量促炎因子水平异常升高,炎性反应刺激血小板大量合成,继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改变,增加了DVT的形成风险[16-17]。术中出血量较多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血液的高凝程度随着术中出血量的增多而应激性升高,从而发挥拮抗出血、促进止血的作用,但是,血液的高凝程度越严重,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越高[18]。D-D是反映凝血与纤溶状态的重要指标,D-D水平越高,血液的高凝风险越高,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越高[19]。本研究结果表明D-D水平较高是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FIB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20]。本研究发现,术后1 d FIB水平较高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风险较高。血红蛋白是反映患者机体健康状态、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高提示患者的营养水平处于正常状态,则其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同时发生静脉内血液异常凝集的风险也越低。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241.145 ml、术后D-D水平≥495.370 μg/L、术后FIB水平≥4.580 g/L、术后卧床时间≥3.175 d、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35.495 g/L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较高。

根据上述分析,完善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风险预警模型检测能够为临床正确预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风险提供量化性参考。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于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从而降低术后DVT的发生风险。对于术后血红蛋白低于预警(cut-off)值的患者,可于围手术期给予补血及营养补充治疗,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DVT的发生风险。对于术中出血量超过预警值的患者,应于术中、术后及时补充血容量。术后1 d应对患者的血清D-D、FIB水平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检测结果高于预警值时,则应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从而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对于术后卧床时间超过预警值的患者,应通过抬高下肢位置、穿戴弹力袜、使用下肢充气泵、按摩下肢、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同时可通过局部外用止痛药物、抗感染药物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尽量于术后3 d内开展床旁活动或床上下肢的主动、被动活动,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且无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保证术后足够的饮水量,促进血液内炎性物质等的代谢,通过控制糖、脂质的摄入量或相关中药茶饮等辅助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预防术后DVT形成。

综上所述,高血压、术中出血量多、术后D-D水平偏高、术后FIB水平偏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均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偏高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保护因素,因此,完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危险因素的筛查,并根据预警值量化性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DVT的形成风险。

猜你喜欢

出血量下肢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