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023-08-07唐鸥鹭李海燕杜燕飞李福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二聚体胰腺炎下肢

唐鸥鹭,李海燕,杜燕飞,李福荣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76

2 榆林市第一医院普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酶异常激活后作用于胰腺组织,导致胰腺局部炎症,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3]。中国目前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数据,其他国家的数据显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英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从1999年的27.6/10万增长至2010年的36.4/10万[4];荷兰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从2000年的13.2/10万增长至2005年的14.7/10万[5]。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约为每年34.0/10万,且无性别差异[6]。临床上急性胰腺炎常分为普通型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其中以普通型急性胰腺炎为主,占所有胰腺炎的70%~80%[7]。普通型胰腺炎常呈自限性,但重症胰腺炎发病率较高,可累及多个器官以及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研究显示,重症胰腺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可达28.2%[8]。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沈阳)》[9]中的诊断标准;入院前无明确的下肢DVT或急性肺栓塞;入院时下肢无肿胀;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慢性或创伤性胰腺疾病;入院前1个月内使用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或溶栓药物;妊娠期女性。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血栓组(n=26)和对照组(n=10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指南[9]标准进行治疗,轻型胰腺炎进行短期监护,并给予补液、禁食等;重症胰腺炎治疗措施包括补液、抗感染、肠外营养,并给予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出院前检测D-二聚体,且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进一步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1.3 数据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合并疾病、胰腺炎病因(胆源性、脂源性、酒精性、特发性)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血细胞计数、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合并症,包括如肺部感染等。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血栓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重症胰腺炎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重症胰腺炎发生情况作为自变量,下肢DVT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发生重症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0.5 mg/L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10],特别是患者在胰腺炎的急性期,常需要卧床休息,在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下肢DVT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1]。一旦下肢DVT形成,轻者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导致肺栓塞、顽固性低氧血症,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2-13]。因此,有必要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胰腺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0.5%(26/127),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发生重症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0.5 mg/L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关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既往研究更多地关注急性胰腺炎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程家浩和刘正东[8]针对重症监护室中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133例患者中33例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28.3%,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了普通型患者,而程家浩和刘正东[8]的研究仅针对重症胰腺炎[8]。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即年龄≥60岁)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下肢DVT 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自身多个特点有关:第一,老年患者内皮功能下降,纤溶功能减退;第二,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形成血栓;第三,老年患者下肢肌肉松弛,对深静脉的挤压作用下降[14-15]。因此,对于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当特别注意筛查DVT。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患者的DVT 风险增加,这可能与其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且超重或肥胖患者一般缺乏运动,内皮功能更容易减退[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DVT 的风险也显著增加,这与其凝血功能明显改变有直接关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高凝状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高度浓缩有关[17-18],因此,其不仅会发生下肢DVT,还可以在身体其他静脉血管发生血栓,以脾静脉常见,其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发生率可达22.6%[19]。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也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DVT 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其升高常提示机体内有血栓形成[20-21]。其他情况也有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如肿瘤、感染等[22-23],但对于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强烈提示可能存在血栓事件,应当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本研究筛选出来的4个因素均为临床上容易获得的指标,特别是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D-二聚体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属于单中心研究,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无法代表所有医疗机构的普遍情况;样本量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未对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清楚治疗差异是否影响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年龄≥60岁)、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发生重症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二聚体胰腺炎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