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龙门秘境”村落景区为例
2023-08-07邵莹莹张建国
邵莹莹,张建国
(1.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人们很早就已意识到环境的保健作用。二战后,“恢复性环境”[1]、注意力恢复理论[2]、压力缓解理论[3-4]等以自然代替医学疗养的理念悄然兴起。学者对城市绿地、森林等具有较强生态保健效益的场所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以空间的设计与应用[5-7]、保健效益测量[8]与评价体系研究为主。晏琪等[9]采用因子分析法与专家问卷,以康养功能为核心,从森林空间特征、设施特征、森林环境特征3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陈凯等[10]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灰色系统理论法(GST),构建了以植物景观、人工景观、心理康复性、生理康复性为评价准则层的森林公园康复性景观评价体系[10]。赵咪咪[11]基于对城郊森林公园康养保健功能的分析,建立了城郊森林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体系[11]。Marcus等[12]通过使用状况评价法(POE)对美国康复花园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不同景观要素对病人的康复效果。杨芳绒等[13]从安全性、健康性、生态性、人文关怀、便捷性、舒适性6个方面研究影响城市公园康养景观的重要因素。孟玮[14]基于城市绿地的保健功能,构建城市绿地休闲游憩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医院[15]、疗养院[16]等医疗机构的空间进行评价研究。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主要从空间的特征功能[17]、组成要素[18]等角度入手,涉及空气负离子水平[19]、热舒适感受[20]、噪声[21]、空气颗粒物[22]、植物杀菌素[23]等。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在具有生态保健功效的空间评价体系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大同小异,较为主观,综合性较差,在评价标准上并未达成统一,缺少权威可靠的标准,且实证研究较少,实用性不强,部分学者只建立评价体系却不验证,在研究对象上以城市绿地、森林为主,对乡村地区的评价研究还较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升级,乡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成为既能满足常规旅游需求,又具有保健功能的康养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是,乡村需要提供可用于开展生态保健活动与产品的基本单元。这些单元空间利用自然环境疗养因子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保健活动的参与性,增强活动的保健效益。简言之,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就是在乡村地域内,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和手段,以恢复和保持人体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生态保健活动为主要内容,为人们开展生态保健活动与过程提供具体领域场所的区域和环境。从广义上说,整个乡村地区都属于养生保健的空间。当下,“生态旅游+健康”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24],然而在实践中却缺乏合理科学的建设开发评判标准。若对乡村旅游地的生态资源要素条件把握不准,盲目跟风,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生态破坏。因此,对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乡村康养旅游规划的开展提供参考,就显得迫切且必要。基于此,本文聚焦乡村地区,构建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体系,并以杭州“龙门秘境”村落景区为例进行验证,以期进一步丰富关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理论研究,并为乡村康养旅游规划提供合理、科学、可供参考的建设开发评判依据。
1 评价体系构建
1.1 评价指标筛选
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合理性、全面系统性、典型代表性、操作可行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选取评价指标。1)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相关的评价体系,从其总体目标要求(即恢复和保持人体身心健康)出发,选取能够全面反映其生态保健效益、美学效益、游憩效益等方面的指标。2)参考与康养景观、康养基地相关的《生态康养基地评定标准》(T/CCPEF 056—2019)、《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 2934—2018)、《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等标准,因地制宜,筛选频度较高、对生态保健效益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3)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建设依托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乡村景观内容丰富,既有森林、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又包含了农田、果园等半自然景观,还并存有乡村建筑、街道、聚落等人文景观;因此,应充分考虑制约乡村景观、康养景观发展的建设条件,借鉴乡村景观、康养景观评价体系等相关研究。4)咨询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城乡规划、景观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发展现状良好的乡村康养旅游地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各评价指标的表述。
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咨询相关学者、康养旅游从业人员,参考已有的相关标准,认为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应是和谐共生的,通过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刺激人的五感,达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康体目标。这种互动主要包括:1)观赏乡村自然美景。在审美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想象、联想、认知、理解、情绪、情感等问题,都是心理现象[25]。美景通常能给予人们感官、心灵或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2)享受干净静谧的环境。环境质量是判断生态环境保健效益的重要依据。洁净的环境中,空气富含负离子,可起到调节心理、恢复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少疾病发生[26-27]等康体保健作用。可以说,环境的清洁度越高,其保健功能越强。3)享受舒适的气候条件。适宜的气候不仅能带来人体生理上的舒适,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跃副交感神经[28],起到改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作用,激发游客参加锻炼、散步等休闲活动的欲望,在提高空间使用率的同时促进身体健康[29-30]。4)接触自然。人类生于自然,天生有着与自然结合的倾向,因此与自然接触对人体健康具有本能的益处[31]。越接近自然环境的空间,其保健功能越强。5)参与保健活动。运动能调动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工作,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肉工作效率、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处。各类静养、动养的保健活动是乡村康养旅游的重要产品。
基于此,本文确定从美景度、环境清洁度、舒适度、自然度、活动开展适宜度5个方面开展评价。其中:美景度是指景观的优美程度,决定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吸引力;环境清洁度反映的是环境受污染的程度,是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舒适度主要指气候的舒适程度,是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基石;自然度是指植被与其天然状态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决定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潜力,人类活动对当地植被和立地的干扰越强,其自然程度越低,离原始天然状态的距离越远[32];活动开展适宜度是指空间内开展活动的可行性与难易程度,是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条件基础。
在此基础上,首先选取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照各项指标的自身独立属性、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和从属关系进行分级,初步构建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筛选表;然后向15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城乡规划、景观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发放评价指标筛选问卷表,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程度评分(打分方式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在专家评分情况与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评价指标筛选与优化调整,最终构建出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体系(表1)。
1.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1.2.1 判断矩阵构建
基于建立的评价体系,构建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向专家发放问卷,按照9级标度法进行打分,获取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1.2.2 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对专家打分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处理,经过询问和与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两两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利用Yaahp 12.6 软件,测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的权重值为美景度(0.164)、环境清洁度(0.301)、舒适度(0.275)、自然度(0.136)、活动开展适宜度(0.124)。
1.3 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定
1.3.1 评价标准划分
根据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建设现状,采用五级制(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进行等级划分。
参考前人文献中的评价标准,咨询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领域的研究专家,借鉴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以指标是否能达到促进人体健康效果的效果、能否满足生态保健活动开展的需求等为依据,划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表2)。
表2 乡村生态保健空间评价指标标准
1.3.2 评价等级划分
依据上述评价标准,采用五分制建立模糊对象评价等级集,即V={V1V2V3V4V5}={很好 好 一般 差 很差},分别赋值V1=5、V2=4、V3=3、V4=2、V5=1,运用公式GA=BA×V最终得出某地区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等级。其中,GA表示目标层评价的最终得分,BA表示目标层模糊评价等级集,V表示评价等级集。根据V值,将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分为5个等级:优(GA≥4),说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很好;良(3≤GA<4),说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好;中(2≤GA<3),说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一般;劣(1≤GA<2),说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差;差(GA<1),说明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很差。
2 实证分析
2.1 案例地概况
“龙门秘境”村落景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片地区,涵盖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全域面积55 km2,核心区面积6.02 km2,201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入选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2021年入选首批“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系全国首个特色(呼吸系统)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2.2 数据来源
2.2.1 实地调研
案例地的研究区域范围较大,以山林地为主,虽然建设面积只有45.43 hm2,但高差变化较大。本文选取景区核心区域内人气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空间共10个样地(图1中编号Y1~Y10)进行实地调研。在每个样地内选取3个观测点,对空气负离子浓度(NAI)、温度、湿度、风速、细颗粒物(PM2.5)质量分数、紫外线辐射强度等指标进行测量。选择晴朗天气在各样地同步测量,测量时间选在8:00—18:00,每2 h测量一次,共测量6次。选择春(2021年4月)、夏(2021年7月)、秋(2021年10月)、冬(2021年1月)各测量1次。测量仪器包括日本安天世NT-C101A空气负离子检测仪、LD-5C(B)微电脑激光粉尘仪、MS6252B华谊数字风速仪、台湾路昌UVC-254
黑光紫外线照度计。所有操作流程、仪器使用均符合测量操作规范[19],对观测数据取平均值。
由15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城乡规划、景观生态学领域的专业学者组成调研队伍,分别在春、夏、秋、冬4季多次赴景区实地调研当地的主要植物和基础设施,并进行详细记录,对易定量的指标(如植物生长状况、基础设施完善度等)进行现场讨论打分,对难以定量且主观性、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如层次丰富性、景观协调性等)按照百分比统计法进行处理。
2.2.2 资料收集
本文资料数据来源于《临安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规划》、《临安区“龙门秘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临安区高虹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高虹镇大山村村庄规划修编(2016—2030年)》等。从中选取最新的统计数据。
2.3 模糊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建立各层次的评判集与权重值集,并根据层级从下到上逐步计算,得到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结果BA={0.4600.267 0.246 0.026 0},根据最大隶属度,评定“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生态保健空间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很好(表3)。将最终模糊评价结果代入式(1),算到其最终得分为4.162,根据等级划分标准,认定其生态保健空间评价等级为优,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2.3.1 美景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根据最大隶属度,评定景区的美景度一般。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未能充分利用自身农田、山体等自然景观的优势,景观形式同质化严重,季相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导致景观层次感不强,景观的管理维持、卫生方面还有待提高。
2.3.2 环境清洁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景区的环境清洁度评分结果为很好,主要表现在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空气颗粒物浓度低,空气、土壤质量皆达到国家标准I类。从样地2的实际监测结果看,一年内最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可达38 404个·cm-3,具有显著的空气净化与保健效果,表现出建设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2.3.3 舒适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景区的舒适度评分结果为很好。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地空间的人体舒适度都小于4.55,属于很好等级,其中,水域空间最为舒适。整个景区四季的平均温度在22.7 ℃,平均相对湿度在55.7%,处于人体能感知的最舒适的温度与湿度区间内。但聚落空间、园地空间、农田空间、草地空间等,普遍缺少能吸收紫外线辐射、遮阴的大乔木。建议适当调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增加上层植物。
2.3.4 自然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景区的自然度评价结果为很好。景区内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干扰度低。景区开发建设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高,采取多项措施(如实施村级“生态建设规划”、开展公益林保护等)保护森林。景区的自然环境状态较为稳定,生态系统几乎没有受到干扰影响,接近于自然环境,保健功效显著。但调研发现,景区的部分植物出现了病虫害,空间内的植物群落结构为单层或两层,中间层植物较少,物种丰富度较为一般。建议适当丰富植物品种,首选开花低矮灌木,可在提升生态保健效益的同时增添景观美感。
2.3.5 活动开展适宜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景区活动开展适宜度的评价结果为好。景区的地形较适合保健活动的开展,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可达性强,有利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但也存在内部交通条件较差,村落间、景点间联系性差,交通方式单一,各类空间联系性较差,分布分散,且相隔较远的问题。此外,景区内的基础建设表现较差,设施配备数量不足,缺少无障碍设施,分布合理性较差。在后续的建设开发中应首先改善内部交通情况,并及时完善基础建设。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评价体系模型,包括目标层(1个)、准则层(5个)、要素层(10个)、评价指标(35个)。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实际情况、行业标准和相关文献,制定评价标准、划分等级。根据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知,优质的环境质量与舒适的气候特征是评判乡村生态保健空间的重要指标,这与城市绿地、森林类生态保健空间的评价标准较为一致。因此,在乡村康养旅游场地的选择上,宜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与舒适气候条件的乡村,积极营造乡村景观、完善基础设施,以构建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出于研究重点的考虑,本文设置的评价体系并未针对乡村性专门设置评判标准,但乡村性在“人口密度”“自然度”“空气清洁度”和“景观文化”等指标里可得到一定体现。一些仅能体现乡村性,但与生态保健功能联系不紧密或区分度不高的指标,如农业用地占比、高层建筑密度等,在第一轮专家指标遴选时即被淘汰。
对杭州“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进行实证评判,评价结果为“很好”的指标共7个,“好”的指标有13个,“一般”的指标有13个,“差”的指标有2个,综合得分4.162,整体评价等级为优,说明当地的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建设适宜性很好。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实用性较强。
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对乡村康养旅游的理论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大多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同背景的专家在指标选择与赋值上存在一定偏向。例如,在二轮筛选表中,关于与物产多度和丰度相关的农(副)产品丰富度、野生动物丰富度,以及自然度中农村聚落格局分布等指标对乡村保健功能的体现,专家意见存在出入。根据本文确定的筛选原则,上述指标未能入选。随着乡村康养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乡村生态保健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与赋值也会发生变化。后续研究还应针对乡村的特点,加大对农业(农田)、农(副)产品、农村(聚落)保健功能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