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2023-08-07刁金辉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辽宁朝阳122000
刁金辉 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疾病特点,评价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00例患者均行CT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比较CT检查后的确诊、漏诊与误诊情况、分型情况、分级情况以及不同病情的灌注参数情况。结果:分型情况方面,病理诊断出血坏死型患者40例,急性水肿型患者60例,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CT检查后的出血坏死型患者40例,急性水肿型患者59例,确诊患者99例,确诊率为99.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情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5);CT影像分级(A级、B级、C级、D级、E级)情况方面,急性水肿型患者CT影像A级、B级占比率较高(P<0.05),出血坏死型患者CT影像E级占比率较高(P<0.05),C级、D级占比率接近(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行CT影像诊断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助于疾病早期治疗工作、促进治疗预后。
急性胰腺炎属危重疾病,患者有胰酶激活、胰腺组织水肿以及出血等主要病理特征,预后情况较差。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恶心呕吐、发热以及腹痛等疾病症状表现,病情加重患者有休克等风险,需积极进行诊治。结合疾病诊断经验,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累及胰腺器官、侵犯胰腺周围组织,增加了疾病诊断难度。单纯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较高的误诊、漏诊风险,从而影响患者早期有效治疗工作,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风险。当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发现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准确辨别胰腺组织、周围情况,提升了疾病诊断准确性,促进临床工作。本文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有突发性疼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符合《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10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40.50±5.50)岁;患者体重45~78kg,平均(62.30±5.50)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55例,高中患者20例,大专及以上患者25例;疾病严重程度:轻度患者50例,重度患者50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CT检查患者无禁忌;③病历资料完整;④>18岁患者;⑤患者依从性良好;⑥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患者;②拒绝配合参与患者;③妊娠等特殊阶段患者;④免疫系统缺陷患者;⑤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行CT检查,检查前4h禁食水,摘下患者身上佩戴的金属异物,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机,检查辅助患者仰卧头低位、双臂上举平扫膈肌最高处-肾脏下侧边缘。设置仪器参数管电压以及管电流分别为120kV、200mA,层距以及层厚0.75mm,旋转速度0.5s/圈。根据平扫图像放大胰腺部位,完整层面灌注扫描,注射碘海醇(50mL)、5mL/s,注射完毕6s后进行胰腺面灌注扫描,扫描管电压以及管电流分别为120kV、120mA,0.5s/圈,扫描时屏住呼吸30s,每隔1s扫描1次。
安排2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取得一致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CT检查诊断效能、急性胰腺炎分型情况、不同病情的灌注参数以及CT影像分级情况。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BF)。
1.4 判定标准
CT影像分级标准参考Balthager CT诊断分级标准评估,包括A级、B级、C级、D级、E级。
A级:胰腺与周围组织基本正常;B级:胰腺密度有不均匀、弥漫性肿大、轮廓不规则等表现;C级:除B级表现外,胰腺组织呈炎性病变;D级:C级表现外,胰腺呈积液区;E级:上述表现外,胰腺呈多个积液区[2]。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建模导入计算指标,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并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P<0.05为结果差异显著。
2.结果
2.1 诊断效能分析
急性胰腺炎患者经CT检查后的具体类型检出情况见表1。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表1 .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结果分析 (N=100)
2.2 CT诊断分级情况分析
急性胰腺炎患者经CT检查后的CT诊断分级情况见表2。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E级CT表现明显,急性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级、B级CT表现明显。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急性胰腺炎患者CT诊断分级分析 (n/%)
2.3 不同病情灌注参数比较
急性胰腺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灌注参数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与病情重度患者比较,病情轻度患者的BV、BF值、MTT值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CT诊断可以根据灌注参数,为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对症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效果。
表3 .不同病情灌注参数情况对比(±s)
表3 .不同病情灌注参数情况对比(±s)
病情程度n BV(mL/kg)MTT(s)BF[mL/(min·kg)]PS[mL/(min·kg)]轻度患者50 18.35±2.20 7.66±0.20 90.55±13.50 32.30±9.50重度患者50 10.62±2.50 7.12±0.10 66.30±12.40 36.20±10.50 t 16.4134 17.0763 9.3545 1.9476 P 0.0000 0.0000 0.0000 0.0543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即胰腺内胰酶被活化后胰腺坏死、出血、水肿等病理状况,属于急腹症类型,临床中一直较为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性。分析疾病原因,疾病病因复杂,与患者的酗酒习惯、内分泌异常等有关,会大量激活人体内胰酶,诱导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临床工作中发现,胰腺组织有炎症情况下,会逐渐累及到患者的淋巴道、血管流、其他组织,进而增加心包、胸腔积液等风险,甚至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所以,需尽早诊断、有效治疗。治疗工作与诊断工作相辅相成,为了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需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结合急性胰腺炎疾病诊断经验,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漏诊风险,加上急性胰腺炎的急性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胰酶活性上升表现,加上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疾病诊断准确率下降,从而影响患者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3]。目前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很多,不过因胰腺炎发病多较急且进展快,不经积极治疗容易引发严重后果。所以,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本要求就是既快速又准确获取影像诊断支持,以免出现临床误诊漏治。超声可以直观观察患者的胰头、胰尾、回声等情况,尽早确诊疾病[4]。但是,基于腹壁脂肪、胃肠道积气等因素,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MRI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但是,同CT相比,MRI诊断用时明显更长,分析原因考虑与MRI检查自身流程有关,因患者病情多较急,部分可能为重症,需紧急治疗,否则严重者可能危机生命。此外,部分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经MRI检查后可能会增加其出血风险,过多失血肯定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甚至加快疾病进展,提高了致死风险。另一方面,诊疗成本对比,CT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诊断方式,尽管随着技术发展医保费用政策不断趋好,但MRI检查价格仍偏高。这也是影响MRI成为首选诊断方式的一个原因。另外,MRI检查前,需指定患者进行呼吸练习,如患者因疾病无法合理控制呼吸状态,则行MRI检查时,结果可能受感染。目前,随着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诊疗仪器不断更新换代,CT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其作为多数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也被广泛认可和应用。CT是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诊断方式,借助γ射线、超声波、X射线束等粒子束检测组织器官、病变部位,可以连续性断面扫描胰腺部位、有效观察胰腺病变情况,且检查方便、用时短、安全性高、图像分辨率高[5]。另外,扫描过程中抗干扰能力较强,避免了人为因素呼吸不均匀、气腹等因素对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另外,CT检查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病情状况,观察CT影像能够明确急性胰腺炎扩展范围、周边组织受累情况,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效预防了疾病的相关并发症,患者治疗预后良好[6]。冯锐等[7]研究指出,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应用CT诊断价值高,准确率高,有助于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工作开展。
本文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确诊率为99.00%,P>0.05;出血坏死型、急性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级、B级、E级CT表现差异明显,P<0.05;不同病情灌注参数(BV值、BF值、MTT值)表现差异明显,P<0.05。本文结果与曹伟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病理诊断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CT检查后,确诊患者88例,确诊率为97.78%,P>0.05。另外,病理诊断出血坏死型患者16例、急性水肿型患者74例,CT诊断对应检出患者分别为14例、74例,P>0.05[8]。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一直呈临床多发趋势,需积极诊治,以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安全性。CT影像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效能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