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斫琴六十余载 执着七弦一生

2023-08-07乐声

乐器 2023年7期
关键词:师从民族乐器平湖

乐声

田双琨先生(1932~2022),著名古琴制作大师,字双魁,号虞田琴斋,河北深县人。当代著名斫琴大师。

1951年,田双琨到北京琉璃厂马良正乐器店當学徒,拜马文元为师学习制作京胡。1956年公私合营,乐器店并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后,他开始制作板胡、二胡等民族乐器。

田双琨凭着刻苦和聪慧成为乐器厂里年轻的技术尖子,在“双革”中调到厂技改组,八年中为乐器厂研制出21台套制作民族乐器的专用设备,为实现民族乐器生产的机械化作出重大贡献。1972年,田双琨担任艺术界和乐器厂联合成立的“琴筝瑟”技改组厂内组长,积累了宝贵的乐器制作和改良经验。

师从管平湖学习斫琴

1958年,田双琨被抽调到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和制作大师管平湖先生研习斫琴技艺,是管平湖先生唯一的斫琴开门和关门弟子。

管平湖(1897~1967)名平,字吉庵,号平湖,苏州齐门人,父亲管念慈。自劬安,是“如意馆”画师。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琴、学画。十三岁丧父,后师从叶诗梦、张相韬继续学琴,以后又从杨宗稷学《渔歌》《潇湘》《水仙》等曲约两年。1925年,管平湖游天平山,遇悟澄和尚,经他整理指法,半年后琴艺有长足进步。以后他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川派《流水》。解放以前,他的生活极为清苦。1952年受聘于音乐研究所,从此生活安定。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太空飞船“航行者”号上录制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世界名曲,管平湖的《流水》作为东方音乐的代表入选。管平湖不仅善于弹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他早年曾在北京东琉璃厂“壹元斋”学习斫琴。现故宫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等,都是经管老精心修复而获重生的。他还总结故宫藏琴的特点,由于这样特殊的经历,日后成为了故宫斫琴的代表人物。

田双琨继承了管平湖传统古琴制作技艺,并与管先生一起改良古琴。田双琨第一次制作的三张仲尼式古琴,曾举办过展示会,得到著名琴家吴景略、许健等专家的好评,后吴景略先生将其中的两张古琴远销到美国。田双琨师从管平湖先生斫琴之后的六十余年中,他把古琴斫制作为唯一的主攻专业,深耕不辍。其斫制的古琴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更是深受诸多知名琴家的赞许和广大爱好者的推崇,甚至还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收藏,由此田双琨也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有声望的斫琴大家之一,人们尊称其为“古琴田”。

管平湖十分重视对唯一的斫琴弟子田双琨的教导,不但使其尽得真传,还亲自带领弟子拜访夏莲居、李伯琴、程午嘉、查阜西、杨荫浏等古琴名家,聆听他们讲解、分析历代名琴,大大提高弟子的鉴赏力。田双琨传承管平湖老先生的衣钵,依据宫廷要求,沿用传统工艺。他使用斫琴材料非常讲究,面板为梧桐木,底板以梓木为主,要求纹理顺直,没有结疤,且老旧为好。常以汉代古云杉木斫制古琴。他在材料的处理方面也有独到的技术,不够老的材料也能制出好琴。良工良材,还要假以时日。一张好琴,耗时总要两年以上。60多年来,田大师斫制的精品古琴难以计数,被世界各地古琴家弹奏和收藏。美国陈大德博物馆就有他的作品陈列。

良材良工方能出良琴

古琴选材极为考究。良材良工必须兼备,才能斫出好琴。古椽、悬棺、老房柁是上等琴材。古琴制作历来有“爷爷备料,儿子斫琴,孙子弹琴”的传统。做一张古琴,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至少要经过十五六道工序。田双琨大师数十年间斫琴不计其数,国内外博物馆都有其收藏,是中国最有名望的北方派斫琴名家。田双琨大师首开新木制琴之先河,几十年如一日,倾心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乐器的研究、改良、制作、修复和传播。田大师以修旧如旧的精湛技术,拯救了大量残缺、破损、失音和濒临毁灭的古琴,使唐宋雅韵重现今朝。他十分注重古琴制作工艺和工具及其辅助设备的创新,多年来创造了一些专用的斫琴工具,2004年获有“螺旋拉杆琴珍”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大大方便了弹琴和制琴人,减轻了栓弦的难度,可微调,不跑弦。

收藏田大师亲斫古琴

笔者收藏了一张田大师早年亲斫的古琴,仲尼式,黑色漆,琴长122.5厘米,肩宽16.7厘米,尾宽13.6厘米。此琴制成以后,田大师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琴鉴赏家郑珉中先生品音,琴声古朴纯美而远传,随即提写琴名“远声”二字,并题字“寒山古寺,冷月疎钟”八字,后刻于龙池上方和两侧,琴腹内写有楷书:“已酉年2005年之夏田双琨制”。

郑珉中先生(1923~2019)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46年以前在家塾读书,期间师从林彦博、王霭士学习书画,从诸城派王杏东、九嶷派李浴星学习古琴。1940年起师从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学琴。1946年起又师从溥雪斋学画。1946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曾任陈列组、书法铭刻组、绘画组、铜器组、金石组、工艺组组长,后为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为管派主要传承人。郑珉中和田双琨大师两人与其师承关系极为密切,已成为莫逆之交,两人都具有非凡的技艺和才能。郑珉中对“远声”琴的题词“寒山古寺,冷月疎中”意为车窗打开了使人非常舒畅、开朗,这一小段论琴的文字已载入《中华乐器大典》。

斫琴圣手当之无愧

当年田双琨在北京民族乐器厂时,凭借心灵手巧,设计制作出许多台制作民乐的机器,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北京市工业口的领导在乐器厂里召开了现场会,推广这一先进事迹,使我有幸第一次见到田双琨。他身材魁梧,比我大五六岁,满脑子的知识,记得当时我带着一块小提琴面板,因为在制作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我想顺便请教一下田师傅。田双琨了解情况后对我说:用这个面板当模子,做一台模铣板机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信服他的话。没过几天,我就见到了他画的图纸。果然,用机器铣削的面板又快又好,显著地提高了小提琴的产量和质量。

田双琨大师制作的古琴经管平湖、查阜西、郑珉中、龚一、溥雪斋、吴景略、李伯琴、王迪、邓修良等众多名家使用、鉴赏,均给予好评。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民族器学会会长冯光钰曾为田双琨提写墨宝:“斫琴圣手”赞誉。

1976年以后,田双琨回到北京民族乐器厂做销售工作。50多岁时,他放弃了在门市部当负责人的机会,辞职跑到北京门头沟的山村里,指导农民做出口乐器,后又辗转到山西、保定、珠海等地的乐器厂传授技术。

斫琴弟子遍及全国

田大师为传承斫琴技艺、弘扬古琴文化,教授弟子遍布国内外。2013年1月25日,笔者亲临现场,见证了古琴制作大师田双琨老先生举行的收武国中、刘大庆为徒弟仪式。那天的收徒仪式也是对古琴艺术被授予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十周年最好的纪念。后来,有关单位又多次为田双琨举办收徒仪式。

田双琨先生斫琴六十余载,呕心沥血赋七弦,为传承古琴斫琴的技艺,他收徒百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培养斫琴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双琨曾荣获中国乐器协会民族器乐学会和北京乐器学会联合授予的中国民族乐器终身成就奖;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制作师”称号。

田大师一生与古琴结缘,每日斫琴、课徒不辍,他希望给后人留下更多更好的古琴作品,将管派古琴宫廷斫制有序传承并发扬光大。古琴大师田双琨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斫琴技艺必将薪火不灭,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师从民族乐器平湖
吟荷
师从大师 传承创新——小学高段油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维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平湖秋月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云心入画
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