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与数学整合教学实践探索
2023-08-07吴丽群
吴丽群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如果能将音乐、数学进行整合性教学,以音乐的形式学习数学,用数学的知识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音乐、数学的知识。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层面,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音乐和数学整合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数学 音乐 教学实践
2020年,高考全国统一卷文科数学中出现的一道试题,引起了当时的社会广泛讨论。
事实上,音乐与数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理论鼻祖——毕达哥拉斯。自从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比把音乐和数学联系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数学家开始用数学来解释音乐。如:斐波那契数列与音乐类型的关系、乐曲中高潮的出现点和黄金分割点的关系等等。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以快速发展,有关音乐与数学教育的相关问题得以广泛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是及时科学地指明了学前教育实践的方向。但是如何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仍然是教育工作者亟需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音乐与数学整合教学的意义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就提出“整合教学法”,时至今日,学科整合已成为国际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各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音乐和数学的整合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音乐与数学的整合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音乐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表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和数学的美妙之处。同时,还可以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知识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音乐和数学整合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多维度认知。幼儿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数学的符号、图形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数学概念。这种多样化的认知过程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音乐游戏和数学问题的互动也可以激发幼儿的记忆能力和注意力,使幼儿在学习中保持专注。
最后,音乐和数学都需要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音乐和数学整合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和数学问题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在这种自由、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思考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与数学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集体教研,确定教学内容
《指南》中指出,需要幼儿达到的数学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在音乐各项领域活动中,经常会涉及的数学知识有“空间、实践、数量、顺序、统计”等等,而在空间里,涉及“内外、上下、左右、前后”;在时间中会涉及“同时、先后、循环”。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师常常会根据领域模块,分领教学任务。音乐属于艺术领域,数学属于科学领域,因此数学、音乐模块经常由不同的幼师执教,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鲜于思考音乐与数学融合的整合教学,音乐、数学课程渗透渐渐疏于形式。音乐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涉及了两个学科的内容,相关的实践研究尚未成熟,相关的培训较少,幼儿教师很难通过培训获取学科整合的方法、教学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幼儿园领导、教研室牵头,组织教师共同参与、集体教研。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找出有可能关联的音乐学科和数学学科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商议教学方法,共同制定音乐与数学整合教学的计划,确保活动的正常实施。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指南》的要求,还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与数学整合教学的实践
1.数字歌曲与基数
幼儿在认识数字、图形时,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教学数字认读、记忆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方法是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即讓幼儿从数字实物的图片、自制教具、实物三种手段来进行数字的认读教学方法[3]。此外,也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利用数字歌曲的歌词,让幼儿在歌曲中学习、巩固数学计数规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五只猴子》《数鸭子》《鸭子上桥》等等。还可以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歌词创作过程中,加深对数字顺序和数量递增、递减的规律。比如:改编儿歌《找朋友》的歌词,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以找朋友的形式,找到各个数字。
以儿歌《数鸭子》以例,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复习、巩固幼儿数学知识:
环节一:创设鸭子过桥情境,每个幼儿手里各持若干张数字卡片,并打乱顺序。当音乐播放到“一只鸭子”乐句时,幼儿需快速从打乱顺序的数字卡片中找出写有“1”的卡片,当唱到“两只鸭子”时,幼儿需快速找到“2”的卡片;以此类推。
环节二:幼儿扮演小鸭子上桥,按照歌词中的数字,一个个上桥,先数“第一”“第二”,再继续唱“两只鸭子上了桥”;第三个幼儿上桥时,余下幼儿大声数出“第一”“第二”“第三”,再继续唱“三只鸭子上了桥”,以此类推,把序数的顺序和歌唱结合起来。
环节三:幼儿扮演鸭子上桥,当一个幼儿在桥上时,教师提问“一只鸭子上了桥,又来了一只鸭子也上了桥,现在一共有几只鸭子?”,引导幼儿感知“1+1=2”“2+1=3”等相邻数字的初步的数量关系。
2.音乐各要素与几何图形
《指南》中建议“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音乐的音色、强弱、快慢、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引导幼儿从视觉上加深理解。
在利用音乐进行数学几何图形认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或唱跳游戏,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几何图形的形状和变化,例如唱《圆圆圆》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模拟圆形的运动和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圆形的概念。
还可以利用打击乐器的声音特点来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特征,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通过音乐的感官听觉加深對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如沙锤的声音是分散的、不集中的,可以用散落的点来表示;三角铁的声音是连贯的、减弱的,可以用幅度越来越小的波浪线来表示。
在音乐活动中,不管是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还是歌唱活动,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和学习总是围绕乐曲的曲式结构而展开设计的。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的视、听觉素材和亲身体验的方式,引进数学几何图形,那么含混晦涩的曲式结构便迎刃而解了。比如欣赏活动《喜洋洋》,该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ABA),可以用三角形代表第一乐段,圆圈代表第二个乐段:
在幼儿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受、对比,引导幼儿找出正确的图形来代表第三个乐段;也可以打乱三个图形的顺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根据音乐旋律、情绪的变化规律,对三个几何图形进行有序排序。通过图形的排序关系,引导幼儿感受、领悟三段体的音乐特征,将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从听觉转到视觉上,加深对乐曲结构的理解。
3.拍号与数字循环模式
在数学中,循环模式指的是一组数字或者模式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比如“1、2、3、1、2、3、1、2、3……”,而音乐中,强、弱拍规律同样也是一种循环模式,它是由强拍和弱拍交替组成的循环模式。音乐的强、弱拍循环规律用分数的形式来标记。幼儿园阶段的儿歌或者音乐作品主要是四二拍、四三拍和四四拍,其强弱关系分别是“强、弱”“强、弱、弱”“强、弱、次强、弱”。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带领幼儿通过不同的图案,或者通过击掌、走圈圈等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强弱关系的重复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循环”和“排序”的概念。
比如小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四二拍,可以用“太阳”代表强拍,“星星”代表弱拍,每个小节均以“太阳、星星”的形式依次出现,也可以用击掌代替强拍,用轻轻拍腿代替弱拍,通过图片或者动作的循环规律,在音乐强、弱拍的循环中渗透数学的循环模式思维;也可以通过两首或者三首不同拍号的儿歌,数出每个小节的拍数,感受不同拍号的循环规律;还可以在幼儿根据四二拍、四三拍的循环规律,在空白处贴上正确的图形。
4.音乐游戏与数字大小关系
《指南》中提到“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即比大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或唱跳游戏,让幼儿在音乐中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唱《数数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练习,从而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学习数学运算。除了常规的设计之外,也可以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展开。比如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抢椅子”。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音乐响起时,全部幼儿面对座位起身,随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边走边做动作。教师随时、随机撤走一把椅子。当听到音乐停顿时,幼儿迅速坐下,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将被淘汰。音乐再次响起时,幼儿继续走动,老师随机再撤走一把椅子。反复进行,直至两人争抢一把椅子,抢到的幼儿获得胜利。在多次反复、不同人数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人数和椅子的数量进行对比,习得数字大小关系的知识点。
三、结语
美国学家李泽厚先生指出:在理科最高境界是数学,在文科最高境界是音乐,因为数学和音乐都是抽象的,世上没有一个数字或一个音符是具有具体所指的。音乐和数学是一对相互补充的学科。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培养音乐性、音乐感知、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数学教育则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前教育中,需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将音乐和数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前儿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音乐知识,获得全面的学科教育,而且能使学前儿童的学习充满乐趣,增强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学前儿童音乐与数学的学科整合教学,但大多数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于实际的实践操作,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索,为学前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EB/OL].[2012-10-0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倪琳.在音乐活动中渗透数学游戏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12):4-5.
[3]魏晓虹.幼儿园教师数概念教学知识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俞慧耕.《音乐——神圣的魅力》图书选编连载(七)音乐是完美的科学[J].2014(06):30-32.
[5]陈佳欢.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6]黄茜.浅谈如何将音乐融入幼儿园数学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 2013(S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