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宝贵文化遗产
——兼谈东北抗联事绩的深度田野考察
2023-08-07郑光日
郑 光 日
中国东北(1931年东北行政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及哈尔滨特别行政区)不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我国的边陲重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和平遭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中国东北各族人民最先举起了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中国东北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地,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东北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环境最艰苦、斗争最残酷的地区之一。东北各族人民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最终赢得全国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因此,南起长白山,北抵大小兴安岭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广大地区处处可见战斗遗址,处处矗立着抗日英雄纪念碑。今天,我们以田野考察形式追溯、研究,进一步深层开掘和凸显东北抗联精神,对弘扬伟大的抗日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田野考察
东北抗联精神是历史留给当代的文化遗产,而用人类文化学方法论的田野考察形式切入,对东北地区抗日遗址、抗日的老战士、抗日老战士的儿女及亲属和在百姓中口口相传的抗战故事以及为抗战英雄建立在各地的纪念馆、纪念碑等均列为实地和现场的考察与采访范围,追溯东北抗联精神的发生,对时代彰显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闪烁的不朽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想要理解其真正的思想精髓,仅从书本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自深入考察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将当前现实与历史事件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其思想精髓。在精神领域,任何思想都是当前的,我们所谓的历史也只存在于我们的当前,没有当前的生命,就没有历史抗联精神可言。在今天,东北抗联精神依旧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历史是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永远是当前的,绝不会是死去的过去。“历史”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时间本身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条件,它只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1)星汉:《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第97页。历史上的抗联精神绝不是仅存留在14年的抗日战争的历史中,而是存活在今日东北的山河大地上,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永恒的文化符号。
对于东北抗联精神,人们自然首先想到杨靖宇将军。为了纪念缅怀他,濛江县当地人民将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将县城普通街道改名为靖宇大街。在这个大街南侧于1962年由县人民政府在原县博物馆基础上改建为150平方米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基础上重新改建,面积扩大到1 200平方米,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杨靖宇其名有平定天下、志向远方之意,而更大的意义是体现一种超人精神。有人写诗道:“靖宇白山结密营,压顶黑云一灯明。风狂雨骤饥吞絮,雪厚衣单渴饮冰。日寇逞凶夸武运,联军浴血扬威名。男儿岂是轻三寸,国有难时焉敢生”。(2)董新春、李广友等:《长白山之魂——杨靖宇》,《吉林日报》2017年2月8日,第4版。字里行间,从茫茫林海中看到将军的身影,从皑皑白雪中看到英雄挺拔的脊梁,从日寇逞凶中看到英雄的铁骨热血,从生死关头上看到勇士的舍生忘死。杨靖宇威武的身躯、挺拔的脊梁、钢筋铁骨、舍生忘死的决斗精神,代表着东北抗日联军的伟大精神,辽阔的东北山川田野无处不为抗联英雄精神作证。东北的群山以白山为峰,而白山之魂,就是杨靖宇精神!
在东北的田野考察中笔者还了解到,中共磐石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在东北大地上也做出了贡献,根据需要,1933年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将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3)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283页。改编后的队伍不断成长壮大,他们积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抗日义勇军及各地分散的抗日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斗争,逐渐成为南满地区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东北抗联杨靖宇精神影响下,1933年10月开辟了濛江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1934年春开辟了抚松砬子河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1934年8月开辟了浑江五间房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1936年6月开辟了长白老秃岭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
1932年杨靖宇被满洲省委派遣到磐石、海龙等地开始巡视,积极组织动员各方抗日力量,组建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一路军,带领南满各族人民及各阶层的抗日武装全身心投入战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无数次的拼死搏战,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杨靖宇率领的队伍逐渐成了日本关东军的心腹大患,关东军便对抗日高级将领进行悬赏捕杀,在日军的《治安部关于捕杀抗联及抗日军高中级干部的赏金规定》的名单中,杨靖宇的赏金是1万元,排在第一位。在日军和日伪当局的残酷“讨伐”下,我抗联第一路军受到了重创,再加上第一师师长程斌、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军部警卫排长张秀峰等杨靖宇最近人员的投敌叛变,敌人掌握了杨靖宇的行踪路线,不断缩小包围圈。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被日军围堵在濛城西南6公里处保安村三道崴子附近密林的山崖下,英勇殉国。日军为了一探究竟,竟然残忍地解剖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杨靖宇的胃里竟然只有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侵略者不得不惊叹,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伟大民族宁死不屈的优秀代表,是一个任何邪恶的力量都不可战胜的英雄!
北国的山河承载着抗联的精神,抗联的精神使祖国的山河有了永生不朽的灵魂。在东北广袤的田野中长白山的灵魂是杨靖宇的精神,而江河的灵魂是乌斯浑河。乌斯浑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这条河流之所以被称作东北江河的灵魂,是因为这条河流中有我军8位宁死不屈的英灵。1938年夏天,东北抗联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远征受阻返回林口的抗联部队,被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日伪军集结了一千多人包围了抗联战士。在此生死关头,第五军团指导员冷云果断组织8名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了敌人火力,大部队乘机突围成功。但8名年轻的女战士,为了掩护部队突围,她们便以自身为诱饵,成功吸引了日军火力,但由于实力的悬殊,8名女战士最终弹尽粮绝,可是她们宁死不降,毅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此即闻名于世的“八女投江”英雄壮举。她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出了“女性对于中华儿女的存在意义便上升到生命之源与生命之尊”。(4)李光一、寇佳:《文学治疗学视域下的〈春子的南京〉探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79页。这8名女战士分别是团政治指导员冷云(23岁)、班长胡秀芝(20岁)、班长杨贵珍(18岁)、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23岁,朝鲜族)、战士郭桂琴(17岁)、黄桂青(20岁)、李凤善(21岁,朝鲜族)、王惠民(13岁)。(5)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第708页。乌斯浑河不舍昼夜,流传着8名抗战女英雄不屈的英灵,滔滔的河水歌唱着她们的英雄壮举。“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长白山是不着墨的英雄画卷,乌斯浑河与东北的松花江、牡丹江合流,流水无弦,演奏不尽英雄颂歌。
2015年8月15日,《人民日报》第5版曾以《抗战遗迹:守护不可忘却的记忆》为题,其中有一则报道是《东北三省遗迹联盟:资源共享创新路》,其内容主要讲东北抗战遗迹的田野考察的结果和对抗战遗迹的保护,以及如何让散落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战遗迹、遗址“活”起来。抗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展开,彰显着东北抗日联军那种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对东北抗联遗迹的田野考察,可以直接触摸当年抗日联军的体温,直接透视着抗日精神的DNA。2015年,吉林省组建了《抗战老兵口述史》寻访组,开赴白山。白山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包括长白、临江、江源、抚松、靖宇(靖宇从前叫濛江,就因为杨靖宇将军在此地被日寇杀害才改名靖宇县)等区域,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田野考察采访穿行在密林大山之间……接连造访多位抗战老兵。抗战老兵的口述,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明确规定,“人类的口述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挖掘口述史就是记录人类的记忆。这种记忆要从活着的载体——人的表述中去获得。在《抗战老兵口述史》中有一位叫作黄殿军的抗联老战士,他曾跟随杨靖宇、魏拯民等抗战英雄与日军殊死拼杀,是辗转白山黑水的抗战英雄。2015年,吉林省寻访组造访他时,他已是93岁的老人了,病在床上,口已不能言语,但从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里已经读懂了他心中的诉说。70多年前,他跟随抗联部队一起在深山老林与日军艰苦搏斗,夏季长白山的蚊虫奇多、酷热难耐,冬季皑皑白雪寒风刺骨,他都一一经受。在黄殿军老兵的身上凝固着远去岁月的烽火硝烟,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当寻访组来到抗战老兵刘振玉家,讲到枪林弹雨的场景,刘振玉说自己浑身是眼子啊……那是当年与日寇搏斗被敌人以刺刀和子弹穿透的伤痕。他撩起裤腿、衣袖,露出腰部,身上是一处处触目惊心的伤痕。这伤痕时时揭开老兵心灵上的一处处伤口,让人的思维进入了激动而难忘的岁月底层。刘振玉脖子上的弹眼,是他迎着炮火背着炸药去炸敌人据点时留下的,肚子上的刀伤是争夺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时被鬼子从后面刺的,处处伤痕都是战斗的背影。这背影是永恒的遗产,永远刻留在岁月的历程中,展现着生命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在实地寻访抗战老兵的精神世界里不仅有战火硝烟,也有那嘹亮的战歌。白山市的抗战老兵刘长俊能记下35首抗战歌曲,像《八路好,八路强》《8·15不能忘》《军民抗战忙》等战歌,一首首他都能倒背如流。当寻访组走访到抚松庙岭村老兵白庆臣,他讲述自己曾亲眼见到日寇将抗日联军战士的心挖出来挂在树上,割下来的人头用铁丝穿上……面对牺牲的战友,他含着泪花说出一首记在他心底的歌:“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气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杨靖宇杨司令,他的战友王凤阁,还有朝鲜金日成”。(6)曹保明:《追溯抗战历史,是对世界和平的交待》,《吉林日报》2015年5月7日,“东北风”版。根据吉林省民政厅与吉林《抗战老兵口述史》2015年寻访组联合行动实地考察抗战遗迹,今天的人们走进了东北抗联战斗的烽火连天的岁月,走进了抗日联军心里那份深深的珍藏。在这里我们自然想起法国现实主义哲学家克罗奇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套用这句话,一切东北抗日联军的记忆史,就是我们今天的历史,抗联精神将生动地体现在我们的今天。不管是文字还是物件、雕塑等,凡是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的都是田野考察的指向。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永恒的文化符号
对东北抗联遗迹的田野考察既是对抗联遗迹的挖掘,也是对抗联精神的升华。在升华中弘扬抗联精神应将抗联精神提升为文化符号。法国的罗兰·巴尔特曾写了一部著名的《符号帝国》,我国当代学者又写了一部《符号中国》,书中写道:“如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的书名所示,人类早已被符号宰制,生活臣服在形形色色的符号之中”。(7)隋岩:《符号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页。符号是存在的家,符号是抽象的具体,在符号的背后,有大量的物件、事实、人群、社会。人类就是通过个体来认知整体的,人类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历史地认识事物,不能最完全地认识,但要更完全地认识。正如《人民日报》曾发表的题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总序》中说,东北抗联斗争实地调研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学术性调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国际意义、政治意义”。(8)李宗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总序》,《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14版。这些落实在东北抗联斗争的调研上,不管工程如何浩大,学术性如何强,各种意义如何重大,都是一种符号,符号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一些物件、一些雕塑等,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英雄及其遗迹、遗址等都是东北抗联的符号。
符号本身是一种文化,如何把东北抗联精神转入到文化领域,让东北抗联文化成为我们今天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不能日用而不知,要把东北抗联精神变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符号学所讲的符号既是抽象的又是“思维的具体”。抽象和思维具体是统一的。杨靖宇就其本人是现实的具体,就其精神就是思维的具体,上升到符号学,即概念中的“中介物”。“中介物”即“具有物质性质和物质形式的用以承载符号内容的中介物”。(9)隋岩:《符号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页。当我们看到杨靖宇壮烈牺牲,被日寇剖尸看到其胃中仅有草根、棉絮,这种非凡的现实符号,其所能指和所指向的是“敢与恶魔争高下,不向强敌让寸分”的艰苦卓绝、顽强生存决斗的精神,对时代的指向不仅有利于东北的振兴,而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出四种意蕴:从杨靖宇舍生忘死、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操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杨靖宇宁死不屈、奋勇杀敌的民族气节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杨靖宇热爱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从杨靖宇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顽强奋斗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共产党人的革命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遣到哈尔滨、珠河等地从事领导抗日活动。这种千里赴前线的伟大革命实践的符号,所能指向和所指向的是“革命岂能做井蛙,雄鹰足迹海天涯”的阔大革命胸怀,践行着赵一曼的《滨江述怀》志向:“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亲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0)赵一曼:《滨江述怀》,《康颐》2019年第11期,第40页。赵一曼用自己实践行动的符号践行了自己的誓言。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斗中负伤被捕。赵一曼被捕后,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敌人为了得到口供,把她送进医院治疗,治疗与酷刑反复进行,但她坚定信念,至死不渝,其坚贞不屈的精神感动了看守与护士,同他们一道逃出了哈尔滨。不幸,在中途又被捕回来。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害于珠河小北门外,牺牲时年仅31岁。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铿锵话语的符号所指向和所能指向的是如此坚定的革命意志,即在今日可以创造性地表示为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赵一曼在留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1)边辑:《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党史文汇》2010年第1期,第38页。这催人泪下的一行行文字符号,其能指向和所能指向的是启示后人,不忘先烈遗志,一代又一代要为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东北抗日联军是多民族大团结的抗战集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联合的主张”。(12)李少霞、魏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底蕴、生成逻辑、现实感召》,《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88页。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由汉族、满族、朝鲜族、白族、鄂伦春族等多个东北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这些少数民族虽然习俗、习惯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抗击侵略者,为此他们克服隔阂和分歧,携手并肩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少数民族将领有很多,其中满族将领有陈瀚章、关化新等,朝鲜族将领有李红光、李学福、许亨植等,白族将领有周保中,鄂伦春族将领有安得有、元宝等。东北抗日联军中少数民族战士更是举不胜举,如延边地区作为朝鲜族的聚居地,在抗日战争初期,延边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大部分成员是朝鲜族,磐石游击队、珠河游击队、汤原游击队、密山游击队等游击队里朝鲜族成员很多,有的超过一半。抗联的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战士,不少还担任了军、师一级指挥员,仅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就有李红光、李东光、朴凤南、许亨植等。名垂千古的“八女投江”中的安顺福、李凤善便是朝鲜女战士。(13)李涛:《抗日战争中的少数民族》,《光明日报》2020年8月23日,第7版。原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来延边地区考察时,曾题词:“村村纪念碑,山山金达莱”,这一串串富有数据的符号,寓意着各族人民为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先烈洒下的热血如鲜红的金达莱染红了延边的山川大地。
东北大地多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日寇的一个个战斗的符号,一串串文字的符号,一件件物品的符号,一座座雕塑的符号,一个个田野遗迹的符号,汇成了多民族抗击日寇的统一战线,这个群体符号所指向和所能指向的时代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创美好生活,在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要落下任何一个民族。东北抗日联军留在东北山川大地的是战斗的遗迹,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是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也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之一。(14)马慧、刘毅:《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溯源的大一统思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94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为书写东北抗日联军的革命精神,曾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史》《长白山抗联斗争史》《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抗联在七台河图志》《山河作证》《东北抗日联军林口遗址与战事》《哈尔滨红色遗址》《图说抗联》《东北抗战遗迹保护与利用》等书籍。根据书中所写到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地域和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战斗场景,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田野考察,并绘制出了东北抗日联军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地图。在地图上密如蛛网的抗日遗址遗迹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是不可辱的,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欺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我们的田野考察不是积累日寇侵华的历史仇恨,而是为了永久的和平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掉侵华的罪恶历史,违背《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精神,干预中国统一大业。安倍晋三生前公开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15)孙秀萍:《日竟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环球时报》2006年1月13日,第2版。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为历史翻案,干预中国内政,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美梦。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16)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第22页。我们的田野考察,牢记历史,真知大道。田野考察是对东北抗日联军精神的进一步铭记,目睹抗日的红色遗址遗迹可以进一步明志。在田野考察中,统筹整合了东北抗联遗址遗迹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了革命先辈不朽的抗日精神,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2年9月19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为题,报道了河北省晋冀鲁豫抗日烈士陵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在纪念碑下同上一堂思政课,勿忘九一八”主题活动,学生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束,参观烈士专题展。这恰是践行立德树人的一种重要形式。“立德树人的历史维度,是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价值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不断演进生成的”。(17)冯立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三个维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08页。随着历史的发展,让一代一代中国人不断传承抗联精神,让抗联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文化符号。
在那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联的领导核心,“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8)张炜琪:《略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宪政问题的主张》,《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5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与日寇决战到底的坚定信心。中国人民14年的抗战,东北抗联留下了无数红色遗址遗迹,是中华民族物化的历史,弥足珍贵,从中深深感悟到“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19)黄乔生编著:《鲁迅箴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第5页。历史连着未来,历史通向未来。东北抗联的遗址遗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斗争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革命先辈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现实写照。如今党和国家对红色资源出台了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保护和利用,这就强化了抗联历史、抗联精神成为文化的永恒符号,必将指引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道上飞速发展,行稳致远。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3个月内东北地区迅速全部沦陷。占领中国东北地区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在得手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向着占领中国全部领土、灭亡中华民族的最终目的进发。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在此期间,乃至到1945年日军战败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扛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英勇奋战,血染白山黑水,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与日军周旋斗争,给日军以重创,极大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这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抗战精神反映了全民族的抗日决心,也成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必要条件。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东北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国家、地区的各民族都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所以鲁迅说自己是“住在中国的人类”。(20)鲁迅:《鲁迅的一百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页。东北抗日联军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的代表,也是号召和推动全民族团结一心、抵抗外侮的意志和勇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第2版。东北抗日联军身处困境、险境、绝境,依然战斗不息、誓死保卫家国,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抗日战争时期竖起一面耀眼的旗帜,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有志之士以此为榜样,奋起反击保家卫国,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在困境面前中华民族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乃至未来对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依然起到强烈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联成一气了,要想割开也不可能了”。(22)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47页。因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2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是反人类的战争,是对抗世界公理的战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24)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28页。这个壮举,最早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战斗之惨烈,斗争之卓绝,铸就了历史上伟大的抗联精神,其精神是来源于民族的,其意义是世界的。
俄罗斯知名政论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在《中国抗战的国际坐标》文中高度评价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歼灭日军最多。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东南亚、欧洲、太平洋、北非等重大战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5)[俄]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国抗战的国际坐标》,《人民日报》2014年8月11日,第23版。
当我们以人类文化学田野考察的方法,重新丈量着东北的山川大地,那细如蛛网的东北抗联的战斗遗迹遗址和随处所见所闻的抗日联军的战斗故事,回溯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仅对东北抗联而言,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箝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26)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85页。从东北抗战联军各个战例来看,“赵尚志指挥的冰趟子大捷,消灭日寇300余人;柴世荣的大盘道战斗毙杀日寇360多人;在五道岗伏击战中,周保中率部歼敌300余人……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联对日作战约10万次。东北抗联先后创建了南满、东满、绥宁、密山、勃利、饶河、虎林、汤原、方正、依兰、珠河、五常、长白、抚松等抗日游击区或根据地,在金川、临江、柳河、海龙、珠河、安图、延吉、宾县等地建立了抗日政权。综合有关研究,东北抗联消灭日军为17万人至19万人之间。日军在入关南下的同时,不得不在东北逐年增兵以保证其后方安全,1941年关东军在东北兵力76万人,此外还有警察部队等20多万人”。(27)仲海涛:《东北抗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吉林日报》2020年7月27日,第4版。可见,东北抗联消灭和牵制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的进程。东北抗联不仅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策略,还阻止了日本北犯苏联,而且还有效地配合了苏军反攻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也增强了邻国的朝鲜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解放出来的信心,认识到只有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弱小民族方能解放”的真理。(28)杨昭全:《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四),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第1428页。朝鲜人民为了自身的解放,也积极参加东北抗联的战斗,据《金日成传》记载,在中国东北抗日的峥嵘岁月中,金日成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建安图反日游击队,攻打敦化,转战汪清,攻打东宁。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一独立师中,金日成出任第一独立师第三团政委,领导大甸子战斗,远征北满。1943年末,金日成参加有关机构在莫斯科举行弱小民族代表会议,也使朝鲜的独立解放有了目标。(29)杨昭全:《金日成传》,香港:香港亚洲出版社,2010年,第393页。中国东北抗联与日寇战斗,既关联着全中国的抗日斗争,也关联着朝鲜和苏联;中国的14年抗战,不仅捍卫了自身的生存与独立,而且打破了日本北上攻取苏联、南下攻占东南亚、进而与德军会师印度,控制世界的狂妄企图,为同盟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1942年至1945年10万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进行了系列反攻,以牺牲6万人的代价,打通了中印公路这条抗日生命线,为盟军在印度和缅甸战场上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国抗日的顽强作战和远征军的作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迟滞了德意日缔结法西斯同盟的步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以,俄罗斯著名政治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者行列,中国占有不可撼动的位置,值得永远铭记”。(30)[俄]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中国抗战的国际坐标》,《人民日报》2014年8月11日,第23版。
四、结语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6年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到之后8年全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对这段非凡历史通过田野考察的彰显,到文化符号的指向,使它变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观照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国家是人类的国家,民族是人类的民族,社会是人类的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同心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为了和平,为了发展,为了独立、民主、自由,就要与邪恶、黑暗、反动势力进行殊死的斗争才能获取人类应有的价值,是“‘明明德’于天下和‘立大德’的精神境界”。(31)金慧玲、李梅花:《“明明德”与马克思“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观》,《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第132页。所以说:东北抗联精神代表了全人类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