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2023-08-06魏涛吴敏蒋军奚业文
◎ 文/魏涛 吴敏 蒋军 奚业文
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需要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或曲线型沟渠,从而减少了田间改造成本,简化了管理流程。本文重点介绍了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养殖、水质管理、捕捞等关键要素,阐述了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推广和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近年来,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生产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大,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加凸显。稻虾种养是安徽省第一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面积占比超过90%,并且已经形成了众多以稻虾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但是,常规环沟式稻虾种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虽然沟坑占比有比例限制,但工程成本投入相对较大;二是虽然由于边际效应水稻产量并未随种植面积减小而减少,但水稻收割难度有所增加;三是养殖户多采用自繁自育模式,养殖密度不可控,上市规格偏小,产量不稳定,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影响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团队开展了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探索。
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在基本保持稻田田面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提升稻田田面水深,不挖沟或开挖少量浅边沟,构建无环沟稻虾种养系统;通过苗种投放、投喂管理、水草种植、水位管理、水质调控、敌害防治等养殖技术的优化提升,养成以20g以上规格虾为主的商品虾,分批捕捞,错峰上市。该技术主要优势是实现了稻、虾生长空间的合理配置,生产茬口的合理衔接,在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增收。
一、技术要点
该技术重点在于抓好“投种(苗)、密度控制、捕捞”三个关键步骤,实现稻、虾生长空间合理配置,生产茬口合理衔接。
(一)田间工程技术
选择周围无污染源,水质清新,灌排方便的稻田,田埂加固、加高,高出田面50cm~80cm,加宽至100cm~150cm,不挖沟或开挖1条~2条浅边沟,在稻田对角设置进排水口,设置过滤和防逃设施。
(二)种虾、虾苗投放技术
种虾投放:7月,在水稻分蘖第一次烤田后投放种虾,种虾规格≥35g,附肢齐全,健康、活力强,雌雄比2:1或3:1,密度以15kg/亩~20kg/亩为宜。
虾苗投放:稻虾轮作模式的虾苗投放时间不迟于次年3月底,规格160尾/kg,密度以31kg/亩为宜。虾苗尽量在7d之内放完,选择温度较高的晴天中午投放,将虾苗慢慢投放在浅水区域,让其自行爬入水草中。虾苗尽量就近购买,减少运输损伤。
(三)水草种植技术
种植时间为第一年11月~次年4月,主要种植菹草、伊乐藻和矮叶苦草等耐低温品种,虾苗放养时水草覆盖率占田面面积的50%为宜,水草过多及时割除,不足及时补充。
(四)投喂技术
投放种虾模式是次年3月田间有自繁虾苗,而投放虾苗是田里无自繁虾苗,需要在3月投放,二者投喂技术相同。小龙虾的养殖周期为3月~5月底,4月1日前主要投喂发酵饲料,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和豆粕;4月1日后根据水温变化及吃食情况加大配合饲料投喂量(建议蛋白含量35%左右)。水温低于10℃时不投喂;10℃~15℃每3d~4d投喂1次;16℃~20℃,每2d投喂1次;水温高于20℃,建议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每亩0.5kg~2kg饲料。
(五)水位管理技术
9月,水稻收割后,晒田7d~10d,逐步加水,水深控制在20cm~30cm;12月~次年3月,水深控制在30cm~50cm;4月,水深控制在30cm~40cm;5月上中旬,水深控制在40cm~50cm;6月之后,水深以促进水稻生长生育为主进行控制。
(六)水质调控技术
在小龙虾主要生长期每周使用水质测定试剂盒测定一次水质,记录稻田中的水温、氨氮、亚硝酸盐和pH值,要求氨氮<0.5mg/L、亚硝酸盐<0.2mg/L、pH值在7~9、溶解氧>5mg/L、透明度大于30cm。养殖早中期,通过施肥、加水、泼洒经审批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养殖后期,通过补肥、加水调节水质。
(七)敌害防治技术
利用生石灰清除野杂鱼,进水采用80目网袋过滤,日常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驱赶水鸟。
(八)分批捕捞技术
稻虾轮作模式:3月初~5月上旬,采用网孔大小2.5cm~3cm地笼分批捕成虾销售;5月中旬后,采用网孔大小1.6cm地笼集中捕捞剩余小龙虾销售。投放种虾和苗种模式捕捞方式相同。
再生稻+小龙虾共生模式:6月~7月,采用网孔大小1.6cm地笼集中捕捞销售,8月初排水干田捕捞剩余小龙虾并对头季水稻进行二次烤田,8月中旬收割再生稻的头季。
(九)注意事项
1.尽量做到种虾或虾苗密度可控
本技术需要在种虾投放前加大稻田小龙虾的捕捞强度,地笼投放密度至少提高1倍。插秧前放水整田时,则需要用漂白粉等清除多余的小龙虾,尽量做到种虾或苗种密度可控。
2.注意稻、虾茬口的衔接
常规稻田养殖小龙虾,养殖时间会延长到6月底甚至是7月初,而本技术养殖小龙虾主要时间段为第一年10月至次年5月中旬,达成小龙虾上市时间提前的目的。5月底或6月初水稻就需要完成秧苗移栽,水稻种植期间田间管理主要围绕水稻生长生育开展,确保稻、虾茬口合理衔接,可有效保障水稻稳产。
二、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起源于霍邱县三流乡稻虾原生态种养技术,自2018年以来先后在六安市、芜湖市、合肥市、滁州市等安徽省稻虾种养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200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可实现亩均产小龙虾100kg,产值3000元以上;加上水稻亩均产值1200元,亩均总产值达4200元,亩均利润达2000元。较水稻单作,亩均利润增加1000元以上。
该技术在保障水稻产量不变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分别减量40%、80%,不但节约了药肥成本投入,而且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稻米及水产品的品质。
该技术采取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的简易田间改造工程,建立高灌低排式进排水系统,不但工程成本低,而且保护了稻田耕作层,并间接提升了稻田防洪抗旱能力,为水稻稳产提供了保障。
该技术投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简单易复制,不但吸引了在外务工年长者及在乡弱劳动力从业,也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回乡从事养殖及流通餐饮业,促进物流与加工企业入驻乡村,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防止其返贫,而且有利于缓解农村空巢化、土地撂荒化,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社会效益显著。
四、小结与分析
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安徽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本地区仍存在养殖品种单一、小龙虾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下一步加快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筛选优秀种质资源,加快小龙虾良种选育进程,解决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瓶颈问题。同时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将积极进行稻田与罗氏沼虾、河蟹、泥鳅等品种种养模式的研究与攻关,期待无环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应用到更多水产品种的养殖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该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该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技术及管理措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稳粮增收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