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促进潜江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虾稻共作种养新模式
——2022年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23-08-06周浠王淑娟彭祥英彭宣国徐汉洲赵恒民
◎ 文/周浠 王淑娟 彭祥英 彭宣国 徐汉洲 赵恒民
湖北省潜江市为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商品虾的需求,确保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促进虾稻共作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将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主推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本文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养殖户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2022年,湖北省潜江市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产业强省”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强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潜江龙虾特色产业。为摸清潜江市小龙虾养殖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发现一些新的种养模式,收集总结第一手材料,以便为下一年生产决策提供依据,2022年6月~8月,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积玉口镇、王场镇、张金镇、龙湾镇、渔洋镇、园林街道办事处、运粮湖管理区、白鹭湖管理区等虾稻共作养殖基地,开展2022年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21年,潜江市将传统“大养虾”转型为“养大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提升龙虾品质,创新虾稻共作模式。2022年,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紧紧围绕潜江市龙虾产业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以下简称“标准模式”)、虾稻共作立体模式(以下简称“立体模式”)、虾稻共作复合模式(以下简称“复合模式”)等三种种养模式,促进传统虾稻共作模式转型升级。
标准模式是目前养殖生产的主要模式,即生产一季稻、两季虾;立体模式就是在前期投放虾苗收获商品虾,后期自繁虾苗,同时投放摄食小龙虾的水生动物,如黄鳝、甲鱼、鳜鱼等,以消灭过剩的虾苗,降低小龙虾养殖密度,达到生产大规格商品虾和收获水生经济动物的目的;复合模式就是将部分虾稻共作田作为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利用冬闲田开展虾稻连作,或者池塘、田塘开展小龙虾专养,实现繁养分离,达到养大虾的目的。
2022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达到9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90万亩,池塘精养面积5万亩,建成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
二、调研情况
调研专班采取实地调查、养殖户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对标准模式、立体模式、复合模式等三种虾稻种养模式生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共收集养殖数据40份,其中标准模式19份、立体模式4份、复合模式14份、其他模式3份。本次调查中,技术人员详细调查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各项支出和收入,以及养殖户实际操作和真实效益,对养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与养殖户就新思路和新做法进行了细致交流,收集整理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试验数据。
从调查情况来看,2022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呈现上市时间早、小龙虾平均规格大、库虾产量相对较低、虾苗和大规格商品虾价格平稳、库虾价格明显高于往年、虾稻共作养殖效益高等特点。
(一)小龙虾上市时间早
2021年,库虾价格较低,受此影响,大部分养殖户水稻种植和收割相对提早,所以上水繁育虾苗的时间相对较早,加上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气候温暖,很适合虾苗繁育和小龙虾生长,部分养殖户在1月或2月就开始卖虾苗,3月大部分养殖户开始捕虾上市,相较2021年,2022年小龙虾上市时间提前20多天。
(二)小龙虾平均规格大
2022年是虾稻共作模式转型升级见成效之年,为响应潜江市政府从“大养虾”转型为“养大虾”的号召,大多数养殖户将传统的虾稻共作模式进行了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各种养大虾的模式,有效提高了虾稻共作大规格商品虾的占比,由传统虾稻共作模式下大虾占比30%~40%提高到50%左右,其中复合模式大虾占比达到70%以上,标准模式和立体模式大虾占比均较2021年提高。
(三)库虾产量有所下降
据调查了解,2022年,大规格虾产量相较2021年增加,但库虾产量却下降了。主要原因一是虾稻共作模式转型升级后,大部分养殖户开展“养大虾”模式使得大虾产量上升,库虾产量相对减少;二是部分养殖户盲目转型造成了虾苗的损失,有部分养殖户没有理解转型升级的意义,对技术的掌握不够,盲目地将虾稻共作田的围沟填平,有的采用杀虾苗的办法来控制稻田内虾苗的密度,这些不正当的操作都造成了虾苗的损失,导致库虾产量降低。
(四)小龙虾平均价格高
2022年,虾苗市场平均价格较好,每千克略高于2021年价格的3元左右,主要是因为部分养殖户开展复合模式养殖后,对虾苗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有所上涨。2021年,库虾价格最低每千克在4元~6元,2022年,库虾价格较2021年大幅提高,一般在20元/kg以上。一是2022年库虾产量相对降低,市场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二是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导致原材料需求量上升,潜江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22年建成投产,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加工能力几乎扩大一倍,其他加工企业也在扩大规模,2022年加工企业的规模同比增加接近一倍,库虾作为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增加、供应减少,因此价格上升。大规格虾产量增加,但市场供需两旺,价格虽然较2021年同期略有下降,但总体稳定。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未统计水稻种植的收支情况,因此,田租支出为养虾与水稻种植支出平摊后的数据(见图1)。
图1 2022年虾稻共作三种模式亩均支出、收入、纯收入对比图
(一)虾稻共作标准模式
本次共调查标准模式19户,面积721.7亩。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亩均支出1308元,其中田租亩均支出245元,种草亩均支出6元,肥料亩均支出53元,苗种亩均支出196元,饲料亩均支出661元,动保亩均支出51元,田间工程、设施购置亩均支出23元,水电亩均支出29元,人工亩均支出44元。该模式亩均收入4920元,亩均纯收入3612元。
(二)虾稻共作立体模式
本次共调查立体模式4户,面积164亩,主要调查模式为虾稻鳝养殖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亩均支出1463元,其中田租亩均支出366元,种草亩均支出7元,肥料亩均支出22元,苗种亩均支出215元,饲料亩均支出682元,渔药亩均支出36元,田间工程、设施购置亩均支出27元,水电亩均支出41元,人工亩均支出67元。该模式小龙虾亩均收入4877元,其他水产品亩均收入1352元,亩均纯收入4766元。
(三)虾稻共作复合模式
本次共调查复合模式14户,面积500亩。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亩均支出2069元,其中田租亩均支出189元,种草亩均支出9元,肥料亩均支出26元,苗种亩均支出704元,饲料亩均支出1007元,动保亩均支出49元,田间工程、设施购置亩均支出23元,水电亩均支出28元,其他费用亩均支出34元。该模式亩均收入7279元,亩均纯收入5210元。
(四)其他模式
本次调查中,也收集到了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如虾稻螺、虾稻菜等养殖模式,根据调查了解情况看,这些种养模式都有一定效益。
四、分析与结论
(一)虾稻共作生产情况分析
1.投入情况分析
在虾稻共作三种模式中,标准模式亩均支出1308元,立体模式亩均支出1463元,复合模式亩均支出2069元。经统计发现,复合模式亩均支出分别比标准模式、立体模式高出58.2%、41.4%,差异主要体现在苗种费用和饲料费用上。复合模式采用轮捕轮放养殖方式,因此,苗种费用亩均支出比其他两种模式高;复合模式养殖大规格小龙虾,对饲料需求量较高,加上2022年饲料价格相比2021年涨幅较大,每吨上涨1000元左右,因此复合模式饲料亩均支出明显高于标准模式和立体模式。
2.效益情况分析
2022年,虾稻共作亩均纯收入4529元,同比2021年的2219元,增长104.1%,整体效益大幅提高。
在虾稻共作三种模式中,复合模式亩均纯收入5210元,比立体模式的4766元高出9.3%,比标准模式的3612元高出44.2%。2022年,许多养殖户采用“虾稻共作+虾稻连作”“虾稻共作+虾稻共作+种养循环”等复合模式养殖大规格小龙虾,大虾占比70%以上,小龙虾均价高,利润大幅提高。
立体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额外增加了黄鳝、泥鳅、花白鲢等其它水产品,亩增收1154元,在有效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的同时,也起到了生物防病的作用,减少渔药用量,收获的产品品质更好,水生动物摄食过剩的虾苗,也促进了自身生长,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结论
1.重点推广虾稻共作复合模式
复合模式可以实现小龙虾苗种繁育与商品虾养殖分开,苗种繁育区可以繁育健康优质的虾苗,并确保出早苗;养殖区可生产大规格商品虾以满足餐饮店的需求。“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复合模式除了可提供大规格商品虾外,又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冬闲田变为高产田。“虾稻共作+池塘专养”复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虾稻共作过剩的虾苗,同时保证市场商品虾的常年供给,应重点推广。
2.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立体模式
立体模式是采用生物方法降低稻田中虾苗密度,使过剩虾苗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起到生物防病的作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使水稻和水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模式,应大力推广。
3.稳定发展虾稻共作标准模式
标准模式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潜江市作为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和虾稻共作的创新地,稳定一定数量的虾稻共作面积,可以保障市场虾苗供应、生产一定数量的库虾,保障加工企业原材料虾供应,应稳定推广。
五、相关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和技术推广培训力度
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宣传上做好沟通衔接工作,使养殖户及时正确理解相关政策。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集中培训、跟踪服务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并对培训和服务效果进行不定期评估,确保培训内容深入人心、传达到位。
(二)科学制定三产融合健康发展规划
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处在重要关口,必须有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支持。因此,在抓好三产融合基础上,建议科学制定虾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目标方向、工作重点。在一产上,合理规划不同养殖模式的规模,积极推广养殖新模式;在二产上,引导加工企业合理规划发展方向,进行品类创新、品牌升级;在三产上,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促进小龙虾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三)继续深入探索虾稻综合种养新模式
建议水产技术部门积极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摸清已有新模式的基本生产流程和规律,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技术规范,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打好基础。以稳粮和增效为导向,继续探索虾稻综合种养新模式,总结有效经验,并对新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四)保持小龙虾种业发展相对稳定
抓好小龙虾一产整体布局,适度保持标准模式面积,把潜江市作为虾稻共作苗种繁育基地,加大一产技术投入,确保小龙虾虾苗有效供给,稳定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五)加快构建产学研和育繁推深度融合体系
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建立明确育种方向,规划建设小龙虾良种选育基地和规模化苗种繁育基地,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研究,适应市场需要。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小龙虾苗种集约化繁育理论基础和精准化繁育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已有技术成果,鼓励专业化、规模化小龙虾苗种场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苗种生产体系,提高潜江市小龙虾产业良种供给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