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2023-08-06张玲宏张圆圆郜小龙胡建平
◎ 文/张玲宏 张圆圆 郜小龙 胡建平*
河南省小龙虾养殖方式有多种,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文章就河南省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发展优势等展开分析,提出小龙虾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以期为小龙虾养殖从业者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龙虾养殖产业现状
近几年,河南省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122.3万亩,其中,稻虾养殖面积111.1万亩,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90.8%。小龙虾养殖产量53666t,位居全国第八,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产量5.1万t,占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95%,其他藕田、大片湖泊、河流以及湿地养殖小龙虾产量占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5%。稻虾共作或轮作是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约占稻渔综合种养的95%,已成为河南省稻区贫困县富民增收的有效扶贫产业,亩产优质稻谷最高可达600kg,亩产小龙虾可达150kg,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生产模式。
二、河南省小龙虾养殖的发展优势
(一)政策扶持支撑
近几年,各地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纷纷出台鼓励稻渔综合种养和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奖励扶持机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联合有关处室成立了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定期联络机制,共同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和小龙虾养殖发展;制定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方案和延伸绩效考核细则,对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与小龙虾产业发展工作进行指导和绩效考核;2017年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共利用省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600万元,专项扶持宜渔稻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并每年发布《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引导相关县市标准化创建、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
河南省稻虾共作或稻虾轮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黄河流域的洛阳市、新乡市、濮阳市、开封市等地。信阳市有九个县区出台了扶持稻渔综合种养和小龙虾产业扶贫政策,如潢川县出台《关于支持小龙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固始县出台《固始县小龙虾综合种养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南阳市桐柏县和淅川县出台《小龙虾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县政府出台了水产养殖业奖补办法,对集中连片发展稻田、藕田养殖小龙虾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经营主体1500元等,政策上的扶持保障了养殖户的种养热情,促进了小龙虾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科技创新引领
河南省稻虾养殖在各地得到充分响应。各地政府纷纷开展“产学研”“农科教”合作,注重推广实用技术,推动稻虾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如信阳市潢川县积极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并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知名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南阳市邓州市成立以通威集团水产博士为带头人的产业领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联合开展苗种繁育、疾病防控、水环境处理等技术攻关,为农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三)技术培训推广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采取集中或分片培训、发放科普手册(资料)、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稻虾养殖技术培训,并组织种养户参观考察、实地学习,切实提高种养户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2020年起,依托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以及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质水产品专项,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河南省秋季小龙虾稻田繁殖进行定期指导,极大提高了河南省稻虾产业的科技支撑力量。针对稻虾养殖,逐步增加“一稻一虾”“一稻二虾”和“一稻一虾一鳖”等多种综合种养技术,以及秋苗繁殖技术、繁养分离技术、春季大规格小龙虾养殖技术、五月瘟预防技术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稻虾养殖技术
(1)一稻一虾
于春季3 月份稻田投放大规格虾苗,虾苗规格要大于5g/尾,6g/尾~8g/尾为宜,每亩投放苗种大约6000尾,养殖到4月份开始出虾,5月中旬完成全部销售,其中6钱以上大规格小龙虾亩产可达到100kg~125kg,产值5000元/亩以上。6月份种植一季水稻,年均亩产500kg左右。“一稻一虾”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没有环沟或环沟不深的稻田,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一稻二虾
在养好一季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再养一季小龙虾或罗氏沼虾的成品。“一稻二虾”模式必须有环沟,且环沟水深应在1.5m以上,5月下旬开展第二季虾养殖,亩投放5g/尾的小龙虾苗大约3000尾或投放淡化的罗氏沼虾苗1.2万尾。投放罗氏沼虾的时间可适当提前,以延长其生长期,提高成品虾出塘规格和产量。
(3)一稻一虾一鳖
在养好一季虾的前提下,不用清干稻田,每亩投放规格为500g~1000g的鳖250只左右,亩净增产达100kg以上,通过稻田营养滋润,鳖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体貌特征也与野生鳖差异不大,成色好的售价可达100元/kg以上,亩增收1万元左右,效益显著。
2.苗种生产技术
(1)繁养分离技术
稻田要求开挖宽4m~5m环沟,深大约1.5m,外埂高出稻田约0.8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7月份每亩投放35g/尾的大规格虾约15kg,正常投喂;9月初降低水位,逼迫小龙虾出来打洞;9月中旬,水稻成熟,进行收割,然后晒田;晒田至9月下旬,开始加水,迫使小龙虾幼苗出洞,直至水位高于稻田田面大约50cm,停止加水,定时定量给虾苗投喂虾奶粉或豆浆,把虾苗培育到5g左右开始越冬。越冬期间保持水体肥度,保证虾苗越冬安全。
(2)15235模式
“15235模式”简单来说,就是1000亩稻田开展稻虾养殖,其中500亩开挖环沟,500亩不挖环沟,只加高周边环埂,春季保持水位在50cm以上。开挖环沟的500亩稻田,其中200亩用于繁殖秋苗,供应其余800亩稻田的虾苗需求,另外300亩稻田用于开展“一稻二虾”养殖,剩余的500亩稻田用于开展“一稻一虾”养殖。
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推广,2021年河南省虾苗短缺情况有明显缓解。
(四)品牌建设引导
近年来,河南省在小龙虾产业品牌建设引导方面做足功夫,积极鼓励企业申报、注册商标,大力培育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河南省目前有诸多小龙虾以及附加产品稻虾米品牌,如“虾九妹”“龙小甲”等。稻米品牌中,“林稻静”“四方景庭”等多个稻虾米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豫南杏山”等稻虾米获河南省“知名农业产品品牌”称号;“正礼”稻虾米等获河南省“知名农业企业品牌”称号;此外,还有“九冲碑”“豫牧富”“淮河翠”“淮之南”“宏运坊”“蓼之农”“楚云坊”等多个生态有机稻、虾或稻虾米品牌受到市场认可。
(五)养殖保险保障
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飞速发展,养殖风险也在加大。为此,各级政府多次协调保险公司,安排落实稻虾保险试点工作。2019年,信阳市罗山县政府率先印发《罗山县政策性小龙虾养殖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稻田养殖小龙虾每亩保额1500元、保费90元,农户承担保费的20%,其余由县财政补贴,贫困户全部保费由财政承担。2020年,信阳市固始县也推行了小龙虾养殖天气指数保险地方财政补贴政策,每亩保费90元,政府承担保费的80%,最高理赔1500元/亩,固始县稻虾综合种养参保面积达10万余亩。通过开展稻虾保险,让养殖户消除了后顾之忧,为其积极发展小龙虾养殖提供了保障。
三、发展小龙虾养殖面临的困难
(一)近亲繁殖严重,优良品种缺乏
目前,河南省小龙虾养殖中,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稻田养殖,其苗种来源主要是自己繁殖的苗种,也就是上一年成虾养殖池中未能捕尽的残留成虾,在养殖池中自然繁殖形成的苗种。由于亲本没有经过筛选,又是捕捞残留个体,大多是个头小、生长速度慢的个体,甚至还有个别携带病原微生物。由这样的亲本繁殖产生的后代,特别是经过多年近亲繁殖的后代,原有优良性状基本丧失,免疫力低下、生长速度缓慢。
(二)不能彻底清塘,养殖病害多发
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稻虾养殖,多为养殖池兼繁育池连续使用,使清塘工作无法进行,为敌害生物的增殖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小龙虾捕捞结束后,残留的小龙虾越冬、孵化、育苗,同一水体连续运转,清池、消毒就无法彻底进行,残留于池中的敌害生物,如多种野杂鱼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就会大量繁殖,从而给小龙虾造成一定危害。一些病原微生物也会大量滋生,为小龙虾疾病的暴发创造了一定条件。
(三)技术集成不够,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小龙虾养殖技术仍集成不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条件与地区发展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复制推广稻虾养殖模式,养殖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极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个别经营主体稻田开挖沟凼面积过大,没有严格遵守以渔促稻的发展基本原则,各种模式在稳粮、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尚不明晰,不能切实保证稻虾养殖产业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四、河南省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展望
(一)开展养殖基础研究,制定养殖技术规范
首先,建议制定小龙虾苗种生产标准,使小龙虾苗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良种质量。其次,开展小龙虾同步成熟技术、“五月瘟”病因与防控技术、稻虾田病虫害防控及农药使用技术等研究,因地制宜统一制订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对小龙虾规模化生产进行指导。只有标准化的良种、规范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小龙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多种发展模式,强化品牌建设支撑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变动较大,价格不稳定,应引导、支持部分有条件的稻虾种养户适当调整种养模式,转变稻虾单一模式,向多元综合种养模式拓展,由传统稻虾养殖向稻虾鱼、稻虾鳖等现代立体复合养殖模式转变。
通过政策扶持、奖补推进、市场开拓、示范带动等方式,培育和建设小龙虾养殖自有品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稻渔知名品牌,切实将本地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把优质产品推广出去。
(三)提升企业加工能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扶持小龙虾加工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鼓励加工出口,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占据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市场,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实施小龙虾养殖“文化+”“旅游+”和“生态+”升级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辐射力量,带动区域性乡村振兴,切实提高渔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