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三弟子
2023-08-06杨兴文
杨兴文
宰予:敢于质疑让老师看重
孔子的学生宰予,好学深思,善于提问。宰予向孔子请教:“甲乙两个仁慈的人,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行走,甲不小心,落入路边的水井,很快就要被淹没,在异常危急的情况下,乙是否应该下去救人?”
孔子感到无法回答,如果乙不下去救,便会显得不仁;倘若乙下去抢救,则意味着有生命危险。孔子也考虑到,若不回答,更是欠妥的。宰予相当调皮,看着他得意扬扬的神情,孔子只得模棱两可地概括:作为君子,乙可能被引诱,不可能被陷害;他可能被欺骗,不可能被愚弄。
宰予思想活跃,能言善辩,在孔子的学生中,只有他敢于正面对老师的学说提出异议。在和孔子交谈时,宰予直言不讳地指出,守丧三年的陈旧观念,实在不可取。宰予提出抗议,出乎孔子的意料,追问其原因。宰予趁机强调,在父母死亡后,三年的守孝时间,对于君子过分长久,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对礼仪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对音乐会忘记。旧的粮食吃完了,新的粮食已经收割,三年守孝的时间,也要恰当更改,最好减少两年。听到宰予的意见,孔子无力地反问:“在父母去世后,没有满三年守孝期限,就吃新粮食,穿好衣裳,你安心吗?”宰予坦诚地回答:“我当然安心,即使在守孝期间,吃饭也觉得清香,听歌也感到快乐,无论白天工作,还是黑夜睡觉,我都是安心的。”
宰予敢于质疑,多年来与老师的“较量”,让宰予的口才得到很好的训练,成为同学中口才最好的人。孔子中肯地称赞宰予是言语表达的高才生,对弟子进行排名时,将他排在子贡前面。
孔子周游列国,特意让宰予陪同。在游历期间,孔子喜欢派遣宰予打前站,无论到哪个国家交涉,他都得心应手。宰予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让孔子对他特别信任。
冉有:改变个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孔子的学生冉有,在所有学生中,他是最低调的。冉有的谦虚仿佛无形的绳索,缠住他的双脚,影响到他前进的步伐。最初几年,在同学中冉有是落后的,孔子只能想方设法,采取与众不同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
刚成为孔子的学生时,冉有在学习中举步维艰,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打算放弃求学。于是,他非常气馁地向孔子提出:“并非我不喜欢您传授的道理,实在是我的能力有限,难以领会你讲授的内容。”冉有成绩糟糕,孔子对他还是有信心,见他泄气,马上给予鼓励:“即使能力不够,你也要努力学习,哪怕半途而废,也比没有学习好。刚刚开始学习,你就为自己划定范围,停止在你设定的界线里,怎么可能取得进步?”
在孔子看来,子路争强好胜,需要抑制他逞强;冉有天性迟缓,应该激励他前进。在讲授义礼的课程时,孔子对子路说,对于义礼的事,只有请教父兄以后,他才能去做;孔子对冉有说,对于义礼的事,只要听到了,就立刻去做。
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聊天时,孔子希望他们各自述说自己的志向,如果将来有人能够知道他们,准备聘用他们,那么他们究竟有哪样本领可以用?几个学生纷纷地叙述自己的本领,孔子坐在他们身边听着。在讲述时,冉有说:“倘若有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让我治理,我能够在三年使人民富足,只是我没有兴礼作乐的本领。”孔子对冉有说:“你谦卑的个性,会影响到你办事,凭借你的才艺,改变个性后可以治理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
经过几年的耐心引导,孔子终于让冉有的个性发生了变化,由当初畏缩不前的弱者,变成了奋勇争先的硬汉。孔子认为,冉有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者在大夫家里当家臣。冉有很快得到季康子的重视,并进入朝廷担任宰臣。
公元前484年春季,齐国军队入侵鲁国,冉有率领部队抵抗,并冲在士兵前面,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
宓子贱:无形之物也很重要
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出类拔萃。鲁哀公邀请他进入朝廷任职,安排他前往单父担任长官。公元前484年春季,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国戍边部队难以抵挡,齐军快速逼近单父地区。
当时已经是暮春,单父有很多麦子要收割。听说齐军即将抵达单父,有人向宓子贱提出建议,单父的麦子即将成熟,可能会成为齐军的补给,应该下令群眾赶快去抢收麦子,最好让男女老少齐上阵,无论是哪家种的麦子,哪个收割回来,就属于哪个的。
宓子贱没有同意这个建议。齐军很快就来到单父,开始收割麦子。齐军忙碌两三天,就把单父的麦子收割完了。等待齐军撤离后,看着白茫茫的麦茬,单父的百姓痛心疾首,迅速将他们的遭遇反映到朝廷。鲁哀公异常气愤,要求大臣季孙氏去单父了解情况。
季孙氏直接前往田野查看,确定百姓反映的情况属实,连忙赶往单父官府。知道季孙氏的来意,宓子贱镇定地向他解释道:“今年的麦子损失了,明年还可以种出来。单父的麦子年产量不过是鲁国粮食的九牛一毛,得到单父的麦子,鲁国也不会强大起来;失去单父的麦子,鲁国也不会衰弱下去。”看到季孙氏的脸色逐渐变得轻松,宓子贱接着分析道:“如果允许百姓去抢收麦子,趁火打劫的人就会得到好处。等到齐军退走后,他们继续盼着敌国入侵,好抢麦子,民风就会变得每况愈下。纵容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我们的天敌,是几代人的损失,鲁国势必走向衰落。”
听了宓子贱的阐述,季孙氏不仅没有指责他,反而夸赞他深谋远虑。鲁哀公听了情况汇报后,更加敬重他。
宓子贱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卓著的政绩让他名垂青史。
在宓子贱看来,让齐军割走麦子,只是有形的、短期的损失,倘若百姓因抢麦子而产生侥幸得利的心理,则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弥补。与有形的东西相比,无形的东西也很重要,在有形和无形、短期和长远之间,只有放弃眼前小利,才能获得长远的收益。
(韩雅荐自《做人与处世》)
适用话题:敢于质疑、敢于改变、敢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