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
——以工科院校为例
2023-08-06何海洋
何海洋
(南京邮电大学 研究生工作部,江苏 南京 21002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切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1],高校党建工作则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要“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2]。
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和文科院校,工科院校的教育更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也存在重实验、轻理论、缺乏人文气息的问题。基于此,探索与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群体特征相契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成为新时代维护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
一、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价值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显著优势,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3]“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工科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着眼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转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以高质量党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助力研究生党员队伍提质增效。
(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4]党建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和有效实施的强有力组织保证,围绕高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开展工作是高校党建的切实进路。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任务统一于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一方面,着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化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方式、途径是客观需要。此外,高校不仅是培育大学生思维认知、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形塑大学生价值理念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党建工作既是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手段。
(二)强化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
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策部署的第一线,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因而,高校基层党建是新时代强化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检验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基层党建工作做得越好,抓得越实,党组织就越有生机与活力,就越具有先进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1]。探索高校研究生党建创新模式和路径,一方面,对推动高校自身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力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基于此,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基固本工程,推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协同育人新模式,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组织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值得深思的课题。
(三)助力研究生党员队伍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5]高校基层党建的主要任务是要为党和社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在学习、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研究生加入党组织,是推动党员队伍提质增效,建设更高质量党员队伍的有力保障。而把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同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不仅是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对高校育人中心任务的坚持。一方面,研究生党员队伍质量评定是判断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研究生党员队伍作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承担着明确研究生政治站位,筑牢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是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精神生产力。只有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贯彻到研究生入党全过程,将组织纪律建设、政治作风建设等纳入入党考核、培养观察、理论学习、党内监督等各个方面,将综合素质的培育纳入入党考核标准体系,坚持政治引领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研判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基层党建是提升党建质量、强化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从实践需求看,加强工科院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仍需准确把握其现实问题,在深入研判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实践效度和工作效力。
(一)研究生基层党建方法创新少
“推优入党”是研究生党员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上存在推优程序简单化的问题。推优入党工作主要在基层党委领导下由团支部负责落实,由于缺乏对标准和流程系统规范的学习,负责此类工作的团干部往往会简化推优流程。这一现象在工科院校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对研究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尤为注重科研成果,相对忽视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等,面对这种情况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考察体系。
首先,研究生党建活动形式化。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能动性,部分党组织干部因工作任务繁杂,无力且无心探索形式多样的活动,难以调动研究生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目前,研究生日常党建活动多以“三会一课”和专题理论学习为主,且内容多偏于理论性和政策性解读。由于没有结合研究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弱[6],再加上研究生个人的学习时间紧和科研任务普遍较重,支部党建活动经常以线上交流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活动的效果。
其次,研究生党员评价考核简单化。工科院校的研究生基层党建考核,多以科研成果为主,相对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社会服务能力及先锋榜样引领等的考察。对考察期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考核,缺乏跟踪机制。当入党积极分子人数较多时,因教师党员人数有限,无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行为进行充分考察,只有在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发展对象后,专门的培养联系人才会对其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跟踪考察。
(二)研究生基层党建协同效果弱
在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中,党支部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缺乏有效协同、任务分工不细、责任不明的问题,经常出现“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整体不成调”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7]。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
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多为兼任,日常工作任务繁重,这也导致无法发挥出他们对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再加上支部内部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出现工作步调不一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基层党建协同效果弱,就会出现基层党组织活动被行政工作所代替、支部相关活动被教职工活动所代替的现象。而缺乏相对独立的党团活动,不仅极大地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建活力,而且无法发挥党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生基层党建主体参与度低
研究生基层党建的参与主体包括研究生群体和研究生导师群体。一方面,研究生的参与度低,他们普遍面临科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对政治素养的自我培育明显不够重视。就工科院校研究生而言,研究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多以课题组为单位,学生交往范围较为局限,加之党建方式简单化、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导致他们的党建活动参与度较低。
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的参与度也不高。研究生培养多数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群体的思想认知、行为方式、工作态度发挥着重要影响。如果导师对研究生基层党建活动不重视,或认知不清,就会影响研究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研究生党员的组织生活、政治思想工作一般由研究生支部书记和辅导员负责,导师一般只专注于学生专业知识领域的能力培养,较少直接参与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团员推优、发展党员时,导师一般不直接参与,主要由负责党建工作的老师负责。支部书记对学生不够熟悉、了解程度不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考察与培养的质量。
三、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工科院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在准确把握其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从基层党建的治理方式、责任体系和互动模式等维度探索创新路径。
(一)以智慧党建为主要形式,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
“现如今,高校党建是否应该搭乘‘互联网+’时代列车发展升级,已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8]工科院校尤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创新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智慧党建主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党建信息资源、提升党建治理水平,是信息社会党建治理的新方式。
其一,利用工科院校学科优势,打造校园党建智慧平台。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党团数据、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党建工作的难度和挑战亦随之增大。互联网在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党建工作主动拥抱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加以开展成为必然选择。一方面,要打造党建信息数据库。积极利用党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党员信息、基层党组织信息、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先进典型信息、党建学习资源信息、党组织活动信息等,以此汇集起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9]。通过系统研发、数据收集与处理、定期维护等举措,及时更新智慧党建系统,扩大信息处理的数字化规模,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要拓展智慧党建的其他版块。通过“两微一端”、在线党建、数据模型等形式,深化细化入党推优的具体环节,综合思想、学术、道德、实践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完善入党推优对象的量化考核标准,使入党推优程序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其二,创建党建交流学习互助平台。一方面,搭建党建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层级党建系统的沟通交流,形成“互联互通互促”的“三互”机制,保证政策执行、意见反馈公开透明。同时要注重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共建,构建高校间党建工作交流互助平台,便于彼此分享各自的党建工作方法及经验,推动信息共享、资源互鉴,形成“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新模式。另一方面,建设在线学习网站。在线学习网站具有学习时间自由、资源获取便捷、呈现形式新颖等多方面优势,能有效弥补传统线下学习的时空局限性。可通过线上学术沙龙、党史问答、短视频科普等形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也可设置自助式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自由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
其三,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构建全程化党建发展新体系。系统完备的评价监督体系,是构建党建责任闭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增设集政策公示、党务处理、监督反馈等为一体的功能性网站平台,推进过程性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构工作考核模型、组织架构模型和监督反馈模型,将数据化融入基层党建全过程,增强党建工作智慧化水平。
(二)以组织协同为主要方针,创新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党建工作的基础部门,以组织协同为主要方针,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点。具体说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院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党建工作部门为指导,以各级基层党组织为中坚,以研究生党员为骨干,构建“三位一体”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一是要权责一致共筑共同体意识。筑牢高校党委主体责任是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前提。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干部以身先行,作出表率,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进步,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以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职能权责,强化党员干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0]的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要以高校党委为第一责任人,建设一支分工明确、权责一致、团结协作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党史学习,以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观教育和责任观教育,带领党组织成员凝神聚气,打造协调高效的高校基层党建育人系统。
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总体统筹引领作用。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中心任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的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一方面,将打造高质量干部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校党委、组织部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特别是要完善研究生导师基层党建活动参与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支持、引导研究生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基层党建活动中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带后进,发挥党员同志的先进示范作用,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做法。可以通过工作考核、评选推优、发掘先进事迹等多种方式,推举出研究生党员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信服力的优秀同志,通过“两微一端”、官方网站、表彰大会等进行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示范作用。同时还要以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为契机,在研究生党支部中选树先进典型。通过评议样板党支部,创建特色支部等方式,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以导师参与为主要模式,创新基层党建互动模式
研究生导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联系人和责任人,同学生关系密切,因此,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师生互动新模式,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党建参与意识,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一是要以优良学风强党建之基,增强学生学习党建理论的积极性。理论学习是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将党建理论的学习融入研究生日常学习交流中。通过组织学术沙龙、论坛讲座、谈心谈话等多样化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研究生深入研读党的理论,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研究生导师的讲解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兴趣和热情,深化他们对党史知识的理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建立师生党支部,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渠道。通过设立师生党支部,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基层党建的热情。如,鼓励研究生导师主动参与到研究生入党申请撰写、学习计划制定、规范执行监督等工作中,让他们对研究生党建活动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二是要以良好师风促党建新风,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率先垂范作用。研究生导师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人格魅力等对研究生的影响深远,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考核,最大化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一方面,要构建“导师-研究生”双主体体系,在强调研究生导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肯定研究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对导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发挥他们在政治素养方面的影响力。同时要加强研究生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求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强化入党意识,将党的建设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反馈体系,对师生党支部建设的过程及成效进行评测。设立师生互评机制,并将其作为党员发展的考核内容之一。可以学期为单位,要求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变动、行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导师在价值观指导、党建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