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 新收获
——新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实践探究
2023-08-05武洁琳
文 /武洁琳
引 言
以真实的幼儿教育经验为依托,笔者从新入园小班幼儿实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行为入手,借助游戏、榜样、故事、玩具等策略和手段,探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路径,使幼儿在幼儿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新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其一,健全幼儿人格。新入园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薄弱,他们尚未对集体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在这一时期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引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自主、按时作息等习惯,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转而形成独立的人格[1]。同时,当幼儿拥有独立人格后,他们也能正确接受外界的信息,学会甄别积极和消极的信息。长此以往,他们便能形成守时、诚信、自主、独立的性格,健全人格品质。
其二,提升幼儿健康水平。这一时期的幼儿身心皆处于启蒙发展的阶段,若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个人卫生习惯,谨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细嚼慢咽”等规则,久而久之,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便能得以提升。
二、现阶段新入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新入园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说教性特征相对明显。部分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习惯时,往往忽略了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利用“可以”“不可以”等类型的语言形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虽能在短时间内规范幼儿的行为,却难以让他们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方法不够新颖也是当前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新入园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游戏、故事、玩具等趣味化的形式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部分教师未能将这些趣味化的形式与之结合起来,导致现阶段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2]。
三、新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游戏,初显生活习惯
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趣味化的游戏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在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期,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游戏,引领幼儿仔细辨析进餐、午睡等阶段的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改善问题。这样不仅拉近了幼儿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有利于他们将规则意识牢牢地印刻在头脑中。
而教师制订的游戏活动方案、选择的游戏内容,既要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和理解能力,也要契合不同生活场域中的实际要求,为进餐、午睡等不同场域配备专门的游戏活动,以此增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案例1——进餐习惯的养成教育
游戏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让他们在进餐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态。
游戏活动的流程:排队入场—训练坐姿—有序进餐
(1)排队入场。在进餐之前,按照由低到高的身高顺序引导幼儿排队,并以“火车来了”为主题,赋予“排队”这一行为趣味化的含义,让幼儿自觉排队,培养其顺序意识。在从教室到食堂的路上,教师采用“我来答答看”的形式,由“火车头”到“火车尾”的顺序,开启趣味问答游戏,选择与小班幼儿认知范围相符的问题,以此来增强排队入场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幼儿将排队作为一种习惯,例如,教师提出“说出一个蔬菜的名称”,幼儿便可逐一回答问题,如图1 所示。
图1
幼儿根据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以趣味接龙的方式完成问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形成了“不打断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2)训练坐姿。待幼儿到达食堂后,按照“火车来了”中的排序,安排幼儿坐在对应的座位上,而后,利用趣味化的顺口溜(“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坐直,两腿并拢,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干净又安静。”)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
在幼儿正式进餐之前,教师带领幼儿诵读顺口溜,并按照顺口溜中的提示词,规范自身的动作和形态。
(3)有序进餐。当幼儿掌握正确的进餐动作后,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添餐,使每个幼儿都能保持营养均衡。针对一些有挑食习惯的幼儿,教师可通过激励式的语言,如“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大家长高喽”,引导幼儿进食。
在趣味化游戏的引领下,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适应幼儿园内的集体生活,将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从而建立规则化、有序化和合作化的认知体系。
(二)榜样引领,培养生活习惯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的言语和行为,其中包括吃饭的动作、说话的方式等。对此,教师应从榜样引领的角度入手,建立家园合作体系,让自身和家长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助力。
从幼儿园的视角来看,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将这种依赖性转化为榜样的力量。从踏入幼儿园开始,教师就应规范自身的习惯和行为,带给幼儿正向的影响。首先,从园外进入园内后,教师立刻前往洗手池,细致地清洁手部。这时,教师可邀请幼儿围观,这样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在用餐时,教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挺直腰板,左手端碗,右手举筷,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幼儿在模仿教师行为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安静用餐的习惯。最后,在午睡时,教师杜绝一切与他人闲聊的现象,安顿好幼儿之后随即躺在床铺上,为幼儿作表率,保证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眠。
从家园共育的视角来看,教师也要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内的真实学习和生活情况,着重指出幼儿在生活习惯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让家长在家中有意识地训练和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3]。同时,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培养幼儿的习惯,还要以文明礼貌的言语和行为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在无形中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并正确地表达自身的意愿。
(三)故事导向,养成生活习惯
在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中,为了让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遵循故事导向的原则,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言语和行为能够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教育目的,教师选择的故事应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选用“花脸虎打喷嚏”作为素材。
案例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目的:在趣味故事的引导下,养成“在公共场合打喷嚏要捂住口鼻”的卫生习惯。
教育重点:引领幼儿自主总结主题,让他们从趣味化故事中提炼信息,以提问和追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育流程:讲故事——说故事
(1)讲故事。教师提前熟悉故事《花脸虎打喷嚏》的情节,了解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花脸虎傲慢、不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展现出来,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幼儿呈现一场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故事会。
(2)说故事。在听故事后,幼儿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你们觉得花脸虎做得对吗?”等简单的问题,将幼儿的关注点集中于“花脸虎”的行为上,并引导他们回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最终得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时,应及时捂住自己的口鼻”的结论。
从案例2 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故事导向法,将习惯养成教育的理念融入故事中,幼儿的接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还能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为形成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四)利用玩具,规范生活习惯
为规范幼儿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从他们最熟悉且最感兴趣的对象出发,利用玩具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带动幼儿主动养成和延续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3——整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幼儿有序整理的习惯和分类意识。
教育重点:以“五大领域”理念为主,将科学领域、健康领域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整理中明确玩具的属性和特质,并养成有序摆放物品和自主负责的习惯。
教育流程:投放材料—组织游戏—有序整理
(1)投放材料。依据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兴趣倾向,教师在游戏区和益智区投放运动类、动物类、娃娃类、汽车类等不同类型的玩具,以此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组织游戏。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幼儿与玩具进行亲密接触,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了解不同玩具的属性和功能,激发幼儿的分类意识,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3)有序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幼儿对玩具的属性已经有所了解。当幼儿结束游戏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将分属于不同类别的玩具投放在相应的玩具收纳桶中,如将娃娃类的玩具放到红色的收纳桶之中,帮助幼儿完成整理任务。而针对幼儿分类错误的情况,教师也要以温和的态度,及时指正幼儿的错误,以此培养其有序整理的习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玩具为材料,吸引学生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玩具整理和归纳任务,让他们在触摸、观察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其功能和属性,并在头脑中进行过滤和分析,据此分类整理。通过此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还能掌握辨别玩具属性的方法。
(五)及时鼓励,强化生活习惯
在强化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时,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激励式的语言和动作,对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进行鼓励,恰当时也可采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融合的方式,着重奖励有良好习惯的幼儿,从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例如,针对案例3 中幼儿整理玩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类似“老师来看一看,哪一个小朋友收拾得最干净!”的启发类的语言形式,激励幼儿主动整理和收集玩具,并在他们整理的过程中,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对于表现突出的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小红花、五角星等形式,激励幼儿,让他们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具有正向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幼儿便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
此外,教师也要建立长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以周、月等为单位,设计阶段性评比活动,记录幼儿的表现,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健康的习惯。
结 语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他们对集体生活和个体生活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完善的认知。在这一阶段,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教师应以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故事等方式,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并能在良好作息、饮食等习惯的引领下,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在此过程中,针对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教师也要及时采取激励手段,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