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农业研学基地建设探讨

2023-08-05张馨瑶于学文

新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研学辽宁基地

张馨瑶,于学文

(1.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2.沈阳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1 农业研学发展背景

我国研学市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随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开始摆脱书本,走进“第二课堂”。因此,研学市场的需求正逐渐旺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农业研学作为研学行业的一大类别,他所带来的教育意义以及动手实践的体验都是影响深远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强调落实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新教育理念融入各年龄段教学内容,走进家庭教育、校园生活、社会等各方面,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农业研学作为研学中的一部分,教育意义不输于其他研学类型,同时具备了学习教育的参与主体的宽泛性以及参与时的互动性。因此,在该政策的影响下,以及农业研学自身的价值,农业研学市场迎来热潮,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在这一大利好的政策背景下,辽宁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省范围内容建设并完善农业研学基地。基地建设独辟蹊径,期望能够打造出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同时又与众不同的农业研学基地。

2 辽宁农业研学基地建设现状

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研学基地建设取得一些成效。现有研学基地主要类别包括历史文化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生产类、国防教育类、生态旅游类等。在这些类别中建设最多的就是农业生产类研学基地,内容主要包括提供体验农业种植采摘、农业参观、动物观察等服务。

2.1 依托当地农场,融合农业体验

根据辽宁现有农业研学基地建设的现有情况来看,很多农业研学基地都是依托当地的农场、周边环境而开发设计的。将农业研学活动与农场中的动植物观赏结合,利用当代学生的求知心理,以此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将当地农民每日农事任务融入到农业研学计划中,模拟职业,身临其境体验农民的劳作,如农作物采摘、畜牧喂养等。这种与当地农场结合体验研学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是体验感,体会农民务农的艰辛,也能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农业研学的意义。

2.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当前,农业研学合作主要在学校和基地间进行。一次完美且成功的研学必然是教育与旅行的完美结合,这自然也离不开学校与研学基地的合作。学校需要提前上报学生参与数量,决定配套教师。研学基地需要根据学生数量、年龄范围等要素“对症下药”制定研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些步骤环环相扣,更是缺一不可。农业研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同时突出其教育价值。一方面考验学校的管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考验研学基地为学校教育课程服务的能力,开发优质研学产品能力。学校集体出游与家庭出游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教育程度,学校是以教育目的,学校组织学生研学活动在休闲观光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学校需要有资源、有介质,而这一资源、介质指的就是研学基地。

2.3 面向人群广泛,功能多样

农业研学除了获得知识外,更重视农业活动体验及培养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农业研学项目内容难度不高,教育意义深厚,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中家庭亲子游的形式更受欢迎,利用农业研学活动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农业研学基地通常以农场为原型,同时囊括了农业研究功能、田园体验功能。开展研究基地参观游览、基地人员知识讲解的活动,直接观察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进行农业知识科普教育,从而达到农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将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结合,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农事劳动中,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游玩,在这种环境下收获全新的感受。

3 辽宁农业研学基地存在的不足

3.1 服务时间短,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辽宁省现有的农业研学项目举行情况来看,农业研学时长大多在一天以内,相较于其他类别研学项目这一时长过于短暂。研学的目的是能让学生们接受更多的知识,而短暂的研学体验,学生是否从中获得农业相关知识,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很难得到保证。究其缘由,农业研学基地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研学服务。农业研学一般都是学校组织集体出行,非常考验研学基地的配套设施的完善情况。而辽宁现阶段的农业研学基地多数是由原有的农场,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采摘等活动可以满足部分研学项目,但食宿、出行等基本生活必备服务不够完善,导致不能提供长时间的研学活动。部分农业研学基地提供食宿服务,但就餐环境比较简陋,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健康。

3.2 活动单一,同质化严重

农业研学的目的是通过“农业+教育+文化”模式把农业生产设计成具有科普、互动性的农业体验项目,培养学生养成团结精神,独立自主能力,探索精神等等。目前农业研学基地开发处于起步状态,大多数的基地都是在原有的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加入了“教育+文化”,但是,他们的教育意义却没有深刻。农业研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基于基地现有的设施开展的,基本都是采摘、种植、观赏之类的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娱乐性强而教育性不足。各研学基地互相模仿,研学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这一问题也会导致想要再次参与农业研学的学生感到无趣,吸引力不大。

3.3 参与时间限制,盈利无法保证

农业研学大多在寒暑假、节假日时期迎来高峰,日常课程开展的次数寥寥无几。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农业研学市场需求有限,若全面开发建设农业研学基地可能导致基地资金运转捉襟见肘。即使当下国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扶助措施,也未必能够满足农业研学基地实现此种状态下的长期运作。

4 辽宁农业研学基地建设优化建议

4.1 完善农业研学基地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农业研学基地必然离不开专业的团队,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程良好的服务,还能根据基地的不足不断完善研学基地的配套设施。由于从事农业研学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缺乏专业的知识以及教育手段,没办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断向高素质农民靠拢。农业研学基地也要在现有的配套设施上不断优化改善,解决学生们的住宿、出行服务问题,改善就餐环境,保证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标准。

4.2 开发特有研学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辽宁现阶段的农业研学基地多,但同质化严重,雷同点较多,没有形成切合当地特色的研学项目,缺乏独有的特色产品。因此农业研学基地在开发研学产品时一方面要深入调查学生们、学校对农业研学项目的偏好情况,另一方面还要将“农业+教育+文化”这一模式、体验式教育理念融入到研学基地的项目中,突出农业研学的科普价值和教育意义。农业研学基地都处于地域开阔的场地,每个地区的地域特点各有不同,要做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研学产品,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保证回顾率,这也能够提高研学基地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3 多元化发展,拓宽收入渠道

猜你喜欢

研学辽宁基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辽宁之光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辽宁舰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