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花椒主要病虫害及其应对策略

2023-08-05吴跃开罗红王丽朱佳敏杨霞刘靖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花椒贵州

吴跃开 罗红 王丽 朱佳敏 杨霞 刘靖

摘要 本文对贵州省花椒上的常见病虫害种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介绍了各类型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其防控要点,然后对贵州花椒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贵州;花椒;病虫害;发生趋势;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1-0096-06

花椒产业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林业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在遵义、铜仁、黔西南、安顺、黔南等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发展花椒产业对于促进林农增收、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贵州花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花椒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贵州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解决生产需要,本文基于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对贵州花椒上的各类病虫进行了归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进行了简要总结,以期为贵州花椒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花椒主要病害

1.1 传染性病害

1.1.1 叶部病害

1.1.1.1 斑点病类  叶片上呈现各种类型的斑点症状,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及光合作用,严重受害者可致叶片提前脱落,常见种类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褐斑病(Cercospora zanthoxyli Cooke)、黑斑病(Marssonina zanthoxyli Chona et Munjul)、圆斑病(Coniothyrium sp.)及灰斑病(Phyllosticta sp.)等。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相似,病菌多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座)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5—6月份温湿度适宜时,开始发病;在椒园水肥管理差、通风透光不良以及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病害发生较重。斑点类病害的防治措施如下:清除病落叶;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前,全园喷施波尔多液或百菌清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高效低毒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1.1.1.2 叶霉病(黑霉病)类  此类病害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或枝孢菌(Cladosporium sp.)感染所致,与上述斑点类病害不同之处在于病斑面积大,叶片呈焦枯状,且病斑背面生出明显的灰黑色霉层。椒树生长衰弱、椒园郁闭度大、土壤排水不良、高温多雨天气等条件下容易大发生。防治措施如下:及时清除销毁病落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发病初期,喷施多抗霉素、四霉素、戊唑醇等药剂。

1.1.1.3 花椒白粉病  花椒叶白粉病的病原菌是1种球针壳菌(Phylactinia sp.),主要危害叶、梢及果实,导致卷叶、落果,在温度适中、湿度较大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郁闭度大的椒园危害程度相对较重。因此,防治上要注意适当修剪,保持椒树通风透光,及时清除销毁病叶病果,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锌肥。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予以保护,发病初期可以喷施石硫合剂,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可喷施三唑类农药(如粉锈宁)。

1.1.1.4 花椒锈病  由花椒鞘锈菌(Coleosporium zanthoxyhli Diet.& Syd)侵染引起的花椒锈病是贵州花椒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种类,感病椒叶表面呈现带黄色晕圈的褐色斑点,病斑背面有散生或排列成环圈状的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可借风雨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造成椒园大面积严重受害,导致大量叶片提前脱落,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影响极大。生产实践中,发现有1种锈菌重寄生菌(Ramularia sp.)对花椒锈菌寄生率较高,对花椒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人工使用苯甲嘧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可取得一定的防控效果。然而,由于目前该病的发生流行机制尚未被明确掌握,花椒锈病的防控效果仍然十分有限,病情容易反复甚至愈演愈烈。

1.1.1.5 煤污病  蚜、蚧等害虫的分泌物是一些腐生菌的营养源,从而诱发严重的煤污病。昆虫蜜露生腐生菌主要是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及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的真菌种类,往往几种混合发生,鉴定十分困难。煤污菌对花椒虽未产生直接危害,但其在叶面上形成的黑色霉层,会严重影响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蚜蚧危害严重的椒园以及空气潮湿、树冠过密等环境条件下,煤污病容易发生。煤污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积极消灭蚜蚧等刺吸性害虫;适当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喷施多菌灵等杀菌剂直接杀灭煤污菌本身。

1.1.2 枝干病害

1.1.2.1 梢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花椒小枝梢,造成枝梢变黑干缩枯死。病原菌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有性态为间座壳菌Diaporthe sp.)。病菌在病枝上产生分生孢子座并在其上越冬,翌年春温湿度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进行传播侵染。土壤营养不良、管理不善、樹势衰弱的地块容易发生该病。因此,防治梢枯病首先要加强椒园管理、增强椒树长势,可大大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其次,对于已发生病害的椒园,要及时清除病枝,以减少病源,避免病害扩散;再次,每年春季发病前喷施石硫合剂,可以较好地避免病害发生。

1.1.2.2 枝枯病  该病容易侵染大侧枝、主枝甚至部分主干,被害部位因组织坏死而变深褐至黑色(未有明显干缩下陷),病部以上枝叶萎蔫直至干枯死亡。通过实物镜检及组织培养,最终鉴定出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Maubl.]和1种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两者常混合感染,并都在病部形成密集的小颗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该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同梢枯病。

1.1.2.3 枝干溃疡病  该病近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红花椒受害尤其严重。病菌能侵染花椒茎基部、主干及主枝,病部组织变黑坏死,后期病部干缩下陷,病健交界常出现裂纹,形成典型的溃疡斑,导致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Ces.De Not.],是一种弱寄生菌,当椒树生长衰弱或是受机械损伤、日灼、冻伤、虫伤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害从早春开始不断发展,至夏季有所减缓,入秋后再度发展。防治该病,首先应加强水肥管理,确保树体健壮,提高其抗病性;其次,注意避免人为或害虫造成的树体损伤,同时做好椒树的防冻或防日灼措施;再次,感病初期要及时处理,如剪除病枝,或刮除病斑并涂药保护。每年春季发病前喷施石硫合剂,对健康植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全株枯死的病株,要及时挖除并集中销毁。

1.1.2.4 膏药病  被害枝干上生长膏药状的褐色菌膜,可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该病的病原菌为隔担菌(Septetobasidium spp.),这类真菌与盾蚧类害虫(如桑白盾蚧)的群体形成特殊的共生(或寄生)关系,即病菌以蚧虫群体中的部分个体为寄主,未被寄生的其他个体则依靠前者坚韧菌膜的保护免遭天敌取食而使种群得以延续。严格来讲,膏药病菌对树体的危害后果其实是由其共生物——介壳虫导致的。从发生的环境条件看,荫蔽潮湿、土壤排水不良的椒园容易发生。因此,对于膏药病的防治,首先应考虑防治花椒盾蚧类害虫,保持蚧虫种群量在较低水平;其次,积极改善椒树的生长环境(如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危害程度;再次,喷施松脂酸钠等杀菌剂,可直接杀灭病原菌。

1.1.3 根、根颈部病害

1.1.3.1 根腐或根颈腐病  病原为1种镰孢菌(Fusarium sp.),主要感染花椒的根及根茎部,导致病部组织变黑腐烂,最终全株枯死,病部常生长有许多密集的桔红色颗粒状物,为病菌的子囊壳。该菌寄生性相对较弱,一般在管理不善、杂草从生、土壤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的椒园容易发生。因此,防治该病首先是要加强椒园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做好排水,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对于感病初期的植株,可以用苯醚甲环唑进行灌根处理,以恢复健康;对于整个树冠明显出现萎蔫症状的受害植株,则须及时挖除处理并集中销毁,同时用生石灰对树穴进行消毒处理。

1.1.3.2 黑胫病  由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Smith et Smith) Leon]引起的花椒黑胫病,曾在贞丰县顶坛花椒种植基地严重发生。病菌主要危害花椒根颈部(茎基部),病部皮层变黑、开裂并有黑褐色胶汁溢出,最终病班环绕茎基一周导致全株枯死。疫霉菌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真菌,而属于茸鞭生物,能够产生带鞭毛的游动孢子,随土壤水流或雨水飞溅传播,并通过伤口侵染。因此,土壤黏重、排水不良、郁闭度大、湿度大、雨水多等条件下该病易发生。防治疫霉病,首先要加强椒园的管理,如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避免人为过度浇水,适当修剪保持椒园通风透光,防止人为或害虫造成的茎基部机械损伤等。对于轻度感病的植株,可人为刮除病斑,然后用药剂涂抹,药剂品种宜选用烯酰吗啉、吡唑醚菌脂等。对于健康植株,在树基部进行涂白或绑膜处理,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1.1.3.3 疑难根病(粗短簇根病)  该病发现于惠水县断杉花椒基地,感病植株根系变粗变短成丛簇状,地上部分叶片黄化脱落,整株长势衰退,最终导致产量减少。目前对该病的病原鉴定尚未有确切结果,初步认为是由线虫引起的一类根部病害。防治措施如下:拔除感病植株,集中销毁;土壤灌施杀线虫剂。

1.1.4 花果病害  贵州省花椒果实病害主要是炭疽病。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除侵染花椒叶片造成叶片炭疽病外,还易感染果实。感染该病的花椒果实出现中央下陷的褐色小斑点,在高湿度条件下病斑还可见橘黄色黏状物,受害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容易脱落。病斑上生长的橘黄色黏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进行传播,多次侵染。椒园郁闭度大、椒树长势弱、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发病较重。该病重在预防,即清除病叶、病果并销毁;适当修剪保证椒园通风透光;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1.2 生理性病害

1.2.1 花椒黄叶落叶病  主要症状为树冠大量叶片发黄、脱落。它是石灰性土壤铁素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原因在于石灰性土壤pH值偏高,导致土壤中铁的有效性降低,植物因缺铁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而呈现黄化症状。防治措施如下:一是土壤改良,即施肥时尽量增加腐熟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二是土壤补铁,宜施用柠檬酸铁、腐殖酸铁等有机螯合铁;三是叶面补铁,宜用EDDHA螯合铁进行叶面喷施。

1.2.2 生理落果病  花椒生理性落果在局部地区发生比较严重,主要是与该地区椒园土壤理化性状、营养成分及人工水肥管理有关,特别是在花椒生殖生长期间,若磷、钾、硼等必需营养元素供应不足,容易導致幼果发育不良而大量脱落。为防治生理落果,生产中要重视增施有机肥(磷、钾、硼肥含量丰富),为花椒果实正常发育提供营养支持,避免出现落果现象;如果是处于果实脱落期,则可使磷酸二氢钾、硼肥和芸薹素内酯混合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可阻止花椒落果进程。

1.2.3 干旱枯萎  贵州花椒多种植于石灰质岩山地上,椒园土层较薄,不易保水。虽然花椒属耐旱植物,但在长时间干旱天气条件下,仍会导致大量椒树枯死。对于缺水的山区或是容易遭受旱情的地区,要考虑完善灌溉设施,逐步提高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1.2.4 冰雹损伤  遭受冰雹损伤的椒树,枝干皮层发生破裂,形成长梭形的开裂口,露出皮下木质部,生长变弱,易感染各种病菌,故雹灾后应采取疏松土壤、增施肥料、喷药防病等措施,促使树势恢复。

1.2.5 流胶病  除了真菌感染(如枝干溃疡)、虫害(如吉丁)外,一些生理性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椒树流胶,如施肥不当、修剪不当、冻害、机械损伤、土壤黏重、高温天气等均可能会导致椒树流胶,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预防及处理。

2 花椒主要虫害

2.1 食叶(潜叶)类害虫

2.1.1 凤蝶类幼虫  贵州花椒最常见的食叶害虫为凤蝶类(Papilio)的幼虫,常见种类有花椒凤蝶(P.xuthus L.)、玉带凤蝶(P.polytes L.)、达摩凤蝶(P.demoleus L.)等。这些害蝶以幼虫取食叶片,虽较分散,但因个体较大、食叶量大,在数量多的情况下可将树冠叶片吃光,危害较大。实践中,可通过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进行防治,也可在幼虫低龄期喷施生物性农药如青虫菌等,效果显著。

2.1.2 枸桔潜叶跳甲(Podagricomela weisei Heikertinger)  该害虫以幼虫潜入叶内蛀食叶肉,受害重的叶提前枯萎脱落;成虫食叶,使叶呈不规则缺刻或孔洞。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故在春季可进行松土并施药处理;在成虫出蛰盛期是防治关键时间,此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可有效控制虫情发展;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虫2龄前再喷药1次,控制效果更好。

2.2 刺吸类害蟲

2.2.1 蚜虫类  花椒上的蚜虫种类主要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桔蚜(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aldy),以成、若虫刺吸植物嫩梢、嫩叶及嫩果的汁液,影响梢叶正常生长及果实发育。蚜类害虫一年能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种群量大,但自然调节作用明显,一是自然天敌种类多,如瓢虫、食蚜蝇、食蚜瘿蚊、草蛉、蜘蛛等,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明显;二是蚜类主要为害幼嫩梢叶,当新梢叶转深绿时,蚜虫种群量自动下降。当然,蚜群危害失控的情况下,应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控制,如在冬夏结合修剪去除被害嫩梢;挂施黄板捕有翅蚜;危害严重情况下可考虑施用化学药剂如啶虫脒、吡虫啉等,效果显著。

2.2.2 叶螨类  花椒的上害螨种类主要有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花椒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花椒谢氏瘿螨(Shevtchenkella zanthoxylum)。几种螨类均以成、若虫在叶背刺吸汁液为害。山楂叶螨和花椒全爪螨可危害嫩叶及老叶,受害叶面呈现密集褪绿斑,严重者全叶黄化至焦黄;侧多食跗线螨则主要危害嫩叶、嫩枝及果,受害叶呈现黄褐斑并皱缩畸形;花椒谢氏瘿螨危害则可致叶片呈紫色或锈紫色。由于各种螨类均为一年多代,世代重叠严重,故防治上应选择对卵、若螨、成螨均有杀灭作用的药剂,如乙唑螨腈、丁氟螨酯、唑螨酯、哒螨灵、联肼·乙螨唑等。

2.2.3 蚧类  本地花椒上的蚧类害虫主要为桑白盾蚧(Pseudaulacapsis Pentagona Targioni)。该蚧虫以成、若虫群集于枝干刺吸汁液,严重削弱树势,甚至全株死亡。蚧虫由于具有蜡质介壳,取食又为固定刺吸性,一般的胃毒剂或触杀剂效果不佳,故应采用高效低毒内吸剂予以防治,如噻嗪酮、螺虫乙酯等。另外调查发现,自然条件下天敌种类较多,如瓢虫、方头甲等,它们在局部地块对该蚧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故在生产中应予以保护利用。

2.2.4 蝽类  麻皮蝽(Erthesina fullo Thunberg)、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斑须蝽(Dolycoris baccanum Linnaeus)、锈赭缘蝽(Ochrochira ferruginea Hsiao)等常见农林害蝽可见刺吸危害花椒的嫩梢、嫩叶、花及果实等部位,受害部位出现斑点、畸形、枯死、脱落等症状,在某些椒园危害较重。蝽类大多以成虫在枯落叶层及杂草丛中越冬,所以冬季清园时及时清除枯落叶及杂草并销毁可以大大降低虫口基数。在成虫出蛰盛期及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喷施菊酯类农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效。当然,在零星发生的情况下,提倡进行人工捕捉。

2.3 蛀食类害虫

2.3.1 蛀食枝梢  狭天牛属(Stenhomalus spp.)的一些种类蛀食花椒衰弱枝,加速枝条枯死,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防治上主要是结合整形修剪将虫枝剪除销毁,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以促进树势健壮,增强其抗虫能力。

2.3.2 蛀食主枝、主干  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 et Feng)是老龄花椒树上普遍发生的蛀干害虫,以幼虫在主干或主枝的皮层下蛀食(一般不见排泄物),导致皮层变软、腐烂,后期皮层干缩、开裂剥离,受害植株生长衰弱,重者枝枯甚至全株枯死。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幼虫在枝树干分叉和伤口、裂缝处蛀害(排泄物为颗粒状,且常和树皮屑缀成隧道),后向树干蛀成坑道,可导致枝干枯死。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以幼虫蛀食主干基部、树根(排泄物为锯屑状),常常导致整株死亡。蛀干类害虫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树干或主枝涂白(阻止成虫产卵);灯光诱杀成虫;人工捕杀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盛期,树干喷施杀螟松等;幼虫深入木质部蛀食为害期间防治,则只能通过蛀孔施药熏杀、树干注射内吸性药剂等方式进行防治方才有效。

2.4 刺激类害虫

刺激类害虫亦称致瘿害虫,即害虫在取食活动过程中会刺激植物组织增生形成虫瘿。花椒上的刺激类害虫主要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thoyli Bu et Zheng),该虫以幼虫危害花椒幼树或成树的幼嫩枝梢,受害部位因受刺激而膨大成虫瘿,1个枝条上常常有数十个虫瘿连接成片,水分及养分输送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树势衰弱、枝条枯死。花椒波瘿蚊1年1代,以幼虫越冬。因此,春季萌芽前剪除带虫瘿枝条是防控的重要措施。在春季花椒发芽期,越冬幼虫取食活动旺盛,此时利用强内吸性药剂进行喷雾处理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春夏之交成虫羽化盛期,可于清晨或阴天进行喷药处理,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另外,黄色粘板对诱杀成虫也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比较环保,值得推广。

2.5 啃食类害虫

2.5.1 地下啃食类害虫  土壤中的啃食类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蛴螬等。前三者多于苗圃为害花椒幼苗,而蛴螬除了在苗圃危害以外,在成熟的花椒林也常见危害并造成椒树枯死,因而是花椒林危害最大的一类地下害虫。蛴螬导致的花椒树枯死状易与花椒根(根颈)腐病症状相混淆,通常需要挖掘根部进行观察才能正确判别。蛴螬危害的情况下,花椒根部皮层不完整,表现有明显啃咬创口、严重时大部分根皮被食光;由于根皮受损,营养水分运输受阻,导致植株萎蔫枯死。病菌引起的根(根颈)腐病,受害花椒树根部留存有腐烂变黑但完整的根皮。蛴螬成虫多数种类有昼伏夜出习性,并有趋光性、群集性及假死性,因而可在成虫高发期采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也可喷施农药(如杀灭菊酯)杀灭。对于藏匿于土壤中的幼虫,一般只能采用药剂拌土或对水灌根方式进行处理,用药宜选绿僵菌等生物制剂,危害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如辛硫磷,本维因等)。

2.5.2 地上啃食类害虫  地上部分的啃食类害虫主要是蜗牛类,包括巴蜗牛科巴蜗牛属(Bradybaena)、华蜗牛属(Cathaica)及射带蜗牛属(Laeocathaica)的一些种类,它们的危害主要是啃食花椒树皮,导致木质部外露,树势衰弱且易感染其他病虫害。蜗牛喜居阴暗潮湿环境,畏光怕热,故松土除草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结合整形修剪及时捕捉蜗牛,也可减轻其危害;当蜗牛种群量大、为害严重时,可考虑在春秋两季蜗牛活动季节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等药剂进行诱杀,鉴于蜗牛有夜间取食习性,施药时间以傍晚天黑前使用为宜,特别是雨后转晴的傍晚使用效果最好。

3 贵州花椒病虫害发生趋势

3.1 主要病虫害愈演愈烈

典型的例子如花椒锈病,由于目前对该病尚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病情扩散迅速、危害愈演愈烈。为解决生产急需,未来需要对花椒锈病的致病机理及其发生流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掌握花椒锈病早期诊断及其预测预报技术;同时,以生物及生态控制为主要出发点,对花椒锈病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研究;最后,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评价,探讨出一套科学有效、实用性强的花椒锈病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填补学术研究空白,也将为花椒锈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必要的依据,最终为花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

3.2 次要病虫种类上升为主要种类的潜在危险较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一些次要病虫害种类,如花椒瘿蚊、桔潜叶跳甲等可能会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一些历史曾经造成重大灾害的病虫种类,如花椒黑胫病等,也可能会再次暴发成灾。对于这些潜在成灾的病虫种类,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3.3 花椒新病虫种类不断出现

引起枝干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Ces.De Not.]、引起枝枯病的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Griffon Maubl.]、引起叶片变紫的花椒谢氏瘿螨(Shevtchenkella zanthoxylum)、引起嫩梢枯萎的锈赭缘蝽(Ochrochira ferruginea Hsiao),以及由线虫引起的花椒短粗簇根病均是我国花椒病虫新纪录种类。

3.4 省外危险性病虫的入侵风险增加

随着省际间经济活动的频繁交流,特别是花椒苗木或花椒产品的交流,在陕、甘、晋、川等花椒主产区流行发生的一些危险性病虫极有可能入侵贵州并扩散成灾。其中包括:以幼虫蛀食危害复叶柄、花序梗,导致花序、复叶萎蔫枯死的红胫花椒跳甲(P.flavitibialis Wang)[1]和铜色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 cuprea Wang)[2];以幼虫蛀食幼果,导致大量落果的蓝桔潜跳甲(P.cyanea Chen)[3];以幼虫钻柱枝干导致椒树枯死的毁灭性害虫——黄带虎天牛(Calloides magnificus Pic)[4-5]和花椒虎天牛(Clytus Valiadus Fairmaire)[6-7];以若虫、成虫刺吸梢、芽、叶的汁液,可造成大量椒树死亡的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8];感染花器、引起雌蕊退化及雄蕊膨大黃化、影响产量甚至绝收,甚至导致病树衰退死亡的花椒植原体病害[9-10]或病毒性病害[11]等。对待这些潜在入侵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需要进行入侵风险分析,加强检疫执法,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4 结论与讨论

贵州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差异较大,加上现有花椒品种众多,导致花椒上的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危害情况不一。实践中,应根据各类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贵州花椒病虫害防控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新发或疑难性病虫种类不少,如花椒粗短簇根病、花椒落果病等,需要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明确其病因并探讨解决方法;二是对花椒锈病、花椒溃疡病、花椒枝枯病、花椒吉丁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措施比较缺乏,导致其发生发展愈演愈烈,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尚待突破;三是对于潜在成灾的其他本土病虫种类或是潜在入侵的省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应列出具体名单,逐一进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炳炎,吕和平.铜色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9(3):169-174.

[2] 张炳炎,吕和平.红胫花椒跳甲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88(1):10-11.

[3] 张炳炎,吕和平.蓝色桔潜跳甲的发生及其防治[J].甘肃林业科技,1990(4):20-22.

[4] 王勤英.黄带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6-8.

[5] 吕瑞娥,王明霞.陇南市黄带球虎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0):31-35.

[6] 刘治福.花椒天牛(Clytus validus Fair.)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65,10(1):84-85.

[7] 王跃,山钢,宋道军,等.花椒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9,20(3):38-40.

[8] 赵世林.花椒绵粉蚧及其天敌优势种的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1.

[9] 覃春月.四川花椒病害调查及植原体病害风险性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8.

[10] 杨晓峰,刘英,覃春月,等.花椒植原体黄化病风险性分析[J].林业世界,2020,9(2):71-76.

[11] MENGJI CAO,SONG ZHANG,MIN LI,et al.Discovery of four novel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flower yellowing disease of green sichuan pepper (Zanthoxylum armatum) by virome analysis[J]. Viruses,2019,11:69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花椒贵州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