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影响研究
2023-08-05冯歌星
冯歌星
一、引言
在整个音乐体系中,小提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颇负盛名。小提琴因其高超的表现力、变幻莫测的音色以及出众的演奏技巧,吸引着众多音乐家和演奏家的青睐。弗里兹·克莱斯勒作为小提琴演奏史上的重要人物,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对前辈的技巧进行了继承,也对后来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也因此有着“小提琴家之王”的美称。
二、克莱斯勒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继承与创新
(一)右手方面的发展
在小提琴技术的发展中,克莱斯勒拥有用分弓代替连弓演奏小乐曲或旋律的技巧,这也是他独有的技巧,这意味着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可以摒弃长弓的限制。克莱斯勒还极为擅长运用长短不一的分弓演奏一连串时值相等的分弓音符,且各个音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音乐情绪,这种演奏技巧使得其演奏的音乐内容极具表现力[1]。从跳弓来看,克莱斯勒的跳弓也极具特色,不仅带有弹性,且字字均匀、清楚,长短由心,他的跳弓仿佛是勾出来的,完全出于他表达音乐的需要。克莱斯勒在运用跳弓时,有着较强的个性特点,其琴声表达极为宽广,展现出温暖又丰富的内涵,中音明亮灵动,高音澄澈高洁,整体的声音饱满又雄厚,给人一种强烈的戏剧感,仿佛在用小提琴唱歌一般。
在弓段的使用上,克莱斯勒的右手用弓也与此前演奏者的用弓习惯迥然不同。克莱斯勒在拉琴时,弓子更靠近指板而远离琴码,这一特点有效弥补了原本用弓时音色不够响亮的缺陷。克莱斯勒领弓非常紧,这也使其放在弦上的压力特别大,这种方式是他制造美的琴音的一种独特手法,能够使音色表现更加醇和丰润,也能够有效避免频繁使用弓根而发出噪音的问题。克莱斯勒的右手技术突出展现了他的个人风格,在演奏时摒弃了以往小提琴演奏必须运用全弓的原则,而采用了平弓法,这种右手用弓的技术在克莱斯勒以后被大量运用,这也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在中音部分的运用上,克莱斯勒的中音表现出神入化,使人感到极为生动。在克莱斯勒演奏的许多风格的作品中,重音的应用使其有着突出的个性,也展现出克莱斯勒对旋律起伏的高超掌握能力[2]。
(二)左手方面的发展
首先,从揉弦的角度看,先前的小提琴家大多只是在慢速或者是抒情乐曲中使用揉弦这一手法。例如,老一辈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揉弦时很密、很快,伊萨伊在揉弦时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而变。而克莱斯勒开启了揉弦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为了更好地突出音乐片段的丰富性和自身演奏风格的个性化,他是在演奏中第一个在快速经过句以及分弓演奏片段中不断使用揉弦技巧的人。克莱斯勒在演奏时对于揉弦音振幅的大小、音色的刚柔都控制得游刃有余,这也使其演奏的音乐无论轻重、缓急都极为生动感人,极富活力和歌唱力。克莱斯勒运用不同的揉弦技巧,使小提琴演奏达到了特殊的音色水平,并且由于对左手和运弓手臂的协调,使他的手指能够很灵活地作用于指板上,在指尖落下去的时候就已经在揉弦,这使得声音充满活力,富有歌唱性。从克莱斯勒的揉弦手法来看,揉弦持续且强烈,目前小提琴演奏时普遍使用的揉弦手法也几乎都受到克莱斯勒的影响。他的揉弦独具魅力,尤其是双音揉弦,两个音几乎是同步的,这就使其双音音准不仅准到极点,而且与众不同、扣人心弦,使小提琴能够呈现出新时代的美学特点。克莱斯勒左手揉弦技术的改进,也为小提琴美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方向,此后小提琴艺术家表现力的一大标志就是揉弦。
其次,在滑音的使用上,先前的小提琴家大多认为滑音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技术手段,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应该避免使用。伊萨伊是小提琴艺术史上第一个突破陈规而使用滑音额的人,而克莱斯勒又进一步将滑音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克莱斯勒在演奏中,经常在一些优美如歌的旋律中采用滑指换把,给人一种模拟人声唱歌的效果,这种滑指技术是克莱斯勒演奏中极具特色的部分,也是20 世纪小提琴演奏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技法。克莱斯勒用自己的演奏实践表明滑指不但不会对作品的艺术性造成损害,甚至还可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他的作品中滑音的运用非常多,而且听上去自然舒畅。19世纪以后,为了使小提琴演奏更好地模仿人声,为了更好地使句子之间彼此连贯,使一个音在向另一个音的滑行中产生推动力,往往使用表情滑音,这种方式使演奏过程对于观众的刺激性较大。克莱斯勒所使用的滑音极具特点,主要是在同一手指上的滑键,一方面左手指按下,另一方面再进行滑指的音符上用独特的重音弓法来强调,他的滑音充满了热情,具备昂扬的性质[3]。
最后,作为装饰音的一种,颤音的作用在于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增强演奏者情感抒发的效果。一般来说,颤音包括长颤音和短颤音两种,长颤音在莫扎特、帕格尼尼等人的协奏曲中较为普遍,但大多是在再现部或者呈示部的结尾处加入。而短颤音则往往需要演奏者有较强的爆发力,如在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中,短颤音的爆发力就极为典型。而发展至克莱斯勒时期,克莱斯勒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自如地使用颤音,尽情展现出颤音的魅力,他演奏出来的颤音轻巧、灵快,无论是抬指还是落指都极为放松。
(三)发音上的发展
演奏者在演奏时,想要充分展现一把琴的音量和色彩,需要拥有较高的功力。在发音方面,克莱斯勒就能够实现与琴的共鸣,使琴声有着极强的张力。克莱斯勒为小提琴音色和小提琴发音创造了新的前景,使整体的演奏风格更具魅力。克莱斯勒的琴声微妙动人、温暖深沉,既如雕塑般丰满,又具备理性的光辉。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发音技巧是最有价值的部分,纯净的发音是抒发情感最有效的方法。小提琴中的四根琴弦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并且在不同的音区也有着别样的表现特点。小提琴的音色性质多样,既有各声部的音色,又具有各种乐器的音色。通过对弓和弦接触点的改变,能够使音色更加生动。克莱斯勒在小提琴发声方面,总是试图超越乐器的性能,执着于挖掘乐器的潜力。在指法因素以及音准奏法方面,对小提琴演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克莱斯勒凭借着自身对于音乐的强烈感受力以及敏锐的音乐直觉,他的演奏总能感染和触动听众。
三、克莱斯勒在小提琴创作上的突破
(一)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小品
克莱斯勒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独特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既有古典主义,又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且类型多种多样,有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小品、小提琴改编曲等。他出版的作品超过了200 部,其创作和改编的作品也直接反映了自己的个性和表演风格。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小品,在小提琴发展史上起到划时代作用,使得小提琴小品成为能够在音乐会上起到点石成金作用的艺术精品,他的小提琴小品,如《中国花鼓》《爱的忧伤》《爱的喜悦》《前奏曲与快板》等都极具特色。《中国花鼓》整首乐曲属于赋三段式结构,在主题上由5 种声音构成,先以钢琴在低声部模仿击鼓的声音,而后引入主题,再通过小提琴快速的连跳弓进行演奏。经过两次的重复,使原本急促向下滑行的音阶逐渐转为更有激情的双音演奏,并通过跳空连跳弓以及其他连奏技巧的交错,加上钢琴低声部的配合,使听众能够联想到中国民间表演击鼓时的欢腾热闹的场面,整首乐曲在极为热烈活泼的氛围中展开。
(二)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改编曲
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改编曲也成为当今现代小提琴音乐会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克莱斯勒改编的曲目大多是18—19 世纪音乐大师的曲目,他改编出来的作品极为优秀,如同优秀的原著一般珍贵。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曲包括《斯拉夫舞曲》《旋律》《幽默区》等。
(三)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克莱斯勒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有《C 大调协奏曲》,除了这部原创作品外,其他的协奏曲大多是基于名家名作进行的改编,如改编了帕格尼尼的《D 大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单乐章协奏曲》。克莱斯勒的《C大调协奏曲》最初是模仿18 世纪作曲家维瓦尔蒂的风格进行的创作,整部作品结构并不复杂,并且在第一乐章也没有按照传统奏鸣曲的样式进行编写,而是使用了自己较为擅长的三部曲式结构。
四、克莱斯勒对于弦乐美学的影响
(一)克莱斯勒的演奏风格
克莱斯勒是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广泛兴趣的小提琴艺术大师,少年时广泛学习了医学、绘画、雕塑等,并且在游历世界的过程中精通多种语言。这种深入而广泛的学习,也对克莱斯勒后来的作品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的作品特点来看,无论是小品还是改编曲和协奏曲,都表现出极为精湛的小提琴技法,演奏的声音明亮华丽,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伸缩自如,且富有弹性。他的演奏风格极为多样化,又具有个人气息。这与克莱斯勒自身的个性特点相关。克莱斯勒为人心胸开阔且情感细腻,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其小提琴小品中有许多维也纳舞曲风格的作品,他在游历各国中不断吸取其他音乐元素进行改编创作,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在他的作品中也有许多创新性内容,这也使他的作品与其他演奏者的作品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克莱斯勒在揉弦滑音、双音揉弦等方面,他的旋律和节奏往往看似容易,但想要真正地将他的作品内核表达到位,需要演奏者具有极高的演奏水平。
(二)克莱斯勒的演奏美学观点
克莱斯勒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他的演奏使小提琴的潜力得到了有效挖掘。他的演奏大方得体,饱满有力,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在演奏中,克莱斯勒大量使用了双音滑音,使得音色效果清利透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克莱斯勒风格。克莱斯勒的发音连贯流畅、均匀有力,在指法上也极具特点,用二、三指替代了以往的四指按弦,使小提琴音色中的音响得到强化,音色更具丰厚感。在演绎抒情片段时,克莱斯勒更偏向于使用无名指揉弦,并且其使用的指法会根据乐曲特点而有所变化,这些多样的演奏技巧使得小提琴演奏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也更能完整地呈现出小提琴的各种色彩变化。在演奏中,克莱斯勒从不炫耀技巧,并且在用弓方面十分优雅,乐句的处理极为巧妙,富有节奏变化的活力,每个音色都稍带揉音又富有弹性,无论是演奏大型作品还是演奏小品都极为严谨认真。因其惊人的天赋,克莱斯勒在演奏时往往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减音符,这使他既能够自由地表现旋律,但又不会破坏音乐本身的节拍。在演奏美学上,克莱斯勒将德奥学派和法比学派融合起来,结合自身鲜明独特的个性,形成了一种完全破除门户之见的美学观念。这种观念使他在演奏时无论是演奏风格还是演奏个性都极为突出,极具浪漫主义美学色彩。克莱斯勒还用浪漫美学的观念去处理古典作品,使小提琴演奏艺术在20 世纪迎来了崭新的高度。
五、克莱斯勒对其他小提琴演奏家的影响
(一)海菲兹
受克莱斯勒的影响,海菲兹将克莱斯勒原本极具韵味的滑指技法进一步延伸,使其得到更完美的发展。海菲兹本身极具个性,其使滑指技法呈现出出神入化的境地,成为20 世纪小提琴最具特色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法之一。海菲兹一生改编了150 多首小提琴小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顿音霍拉舞曲》。
(二)马思聪
马思聪在演奏时更强调干净、秀美的歌唱性特点,在小提琴的发音和运弓上更强调音色集中透明,不希望声音过响、过浓或过粗。马思聪的创作欲望很强,不仅借鉴了欧洲的作曲技巧,结合中国的民族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提琴曲,如《内蒙组曲》《西藏诗音》。
(三)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能够进入美国公众的音乐视角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克莱斯勒的功劳。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给小提琴演奏,而是为了跟小提琴“作对”。但是克莱斯勒力排众议,多次表示在所有为小提琴写的作品中,布莱姆斯的作品可以排在第一。正是由于克莱斯勒对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极力推广,使得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逐渐进入美国公众的音乐视角中,而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克莱斯勒也成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最佳的演绎者,无论是音乐表达的幅度,还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乃至演奏技巧,都无人与之比肩。
六、结语
总之,克莱斯勒作为一名划时代的小提琴大师,为小提琴艺术开创了新的天地,也为后续的艺术演奏指明了发展方向。克莱斯勒在小提琴演奏技术、小提琴创作以及弦乐美学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