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背景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研究
2023-08-05邰桂玲
邰桂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为基础构建和整合而成的课程,因其自身具有的较强实践性和生活贴合性等特征深受学生青睐。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使得跨学科教育理念被广泛提及。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其本质和内涵上来看有着跨学科、学科融合的特征,为学科融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载体和依据。为此,教师应深入探究跨学科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服务、体验等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和素养的全面培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融合性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跨学科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知识体系整合性强以及活动形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开放性是跨学科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较为显著的特点。具体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跨越单一学科领域内容限制,并与其他各学科领域知识构成有机整体的课程。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征,其他各学科的知识渗透到该课程中,并且这些课程知识以重组或是延伸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吸收该课程的相关知识提供了载体和依据;其次,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样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中,通过实现知识、技能与方法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科融合程度的加深。因而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学科知识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是跨学科背景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编写、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它打破了传统依托教材和课堂开展教学的限制,在充分考虑学校、地区特色或是学生兴趣、喜好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活动的组织开展形式往往围绕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方式解决真实情境中发生的问题,促使学生研究、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此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能向着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等更为广阔的方向拓展、延伸下去。除了上述特征之外,目标的设定更加注重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也是跨学科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较为显著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一项面向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践开展的,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因而在制订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课程本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本身具有实践育人价值的全面把握进行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元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变得思维和视野开阔,自身的人文道德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二、跨学科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策略
(一)明确主题,引领探究调动热情
跨学科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取应当以学科融合、交叉为切入点,通过选取并设定具有学科融合特征且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促进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并感受到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特征,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融合性、交叉共存性特征,从而对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主题的选取和确定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形式获得。各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本和百科丛书中包含有许多有趣且具有跨学科特征的综合性问题,如考古学家在进行文物的考查和研究时是如何确定文物的年代的,国画在绘制之前是如何对颜料的用量进行评估的,以及古人在没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的前提下是如何探索未知的天文世界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以及自身的喜好自由、灵活地选取活动主题。同时,为了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特征充分显现出来,教师还可引领学生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对主题内容进行探索、思考,比如从语文和美术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设置描绘文章意境的主题,即让学生试着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和临摹文章的意境,让学生在尽情想象、自由发挥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深刻意蕴和内涵。语文与历史学科的融合和交叉可以是让学生思考从朝代的更迭变换中可以发现怎样的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的兴衰变化中得出怎样的道理。数学与地理学科的融合可以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等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计算实际距离……在全面统筹活动内容和活动安排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恰当的活动主题,并由此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致高昂的状态进行积极学习和探索。如此,便让学生在明确主题的吸引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方案,合理指导优化效果
完成活动主题的选题之后,制订、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是接下来应当着手解决的问题。鉴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是一项旨在锻炼学生综合实践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力的活动,教师应将设计活动方案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和认知水平有限,可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应适当地参与其中,通过合理引导、点拨、示范以及鼓励的形式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清楚、明确地认识到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掌握良好活动设计方法、清晰思路的同时合理规划活动方案,整个探究活动也能以此为基础顺畅、高效地进行下去。
例如,主题活动方案的设定应当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即活动主题、活动涉及的学科、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活动的具体时间和详细地点、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过程等。在制订详略得当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组织、开展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以“小厨房,大智慧——包饺子”这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利用表格式或是叙述式的方法列出活动的具体方案。比如“包饺子”这一主题活动涉及的学科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活动目标则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包饺子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比如包饺子过程中,面和馅的配比是怎样的,馅料的配置过程如何,与饺子来历和传说有关的趣味故事有哪些,饺子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以及不同种类的饺子及其制作过程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等,通过结合不同学科制订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和看待问题。此外,活动的具体参与人员、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准备工作等,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出现在活动方案中的。有了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指引,学生的活动也能有条不紊地进展下去。如此,便为整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活动方案,避免活动因缺乏合理规划、指导陷入混乱状态,对提升整个活动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三)管理过程,明确任务促进参与
加强对活动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调整和管理是决定整个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关注者应在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活动以及自主操作空间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引导,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自主权、决定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积累丰富的经验,促进学生良好探究品质和合作意识的形成。而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也应通过积极、独立思考的形式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在解决活动中遇到各种阻碍的同时促进整个活动的高效进展,活动整体质量也因此得以不断提升。
例如,同样以“包饺子”的活动为例,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材料并展示每一流程饺子的制作方法之后,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操作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的形式了解饺子皮是如何擀出来的,饺子馅是如何调制的,以及怎样包饺子才能保证包出来的饺子是结实的。鉴于学生知识和经验都相对欠缺,在参与包饺子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节奏慢等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操作不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或是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及时干预。其他时候,教师都应以旁观者的姿态认真地观察学生,还应善于发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层面出现的亮点,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在韭菜鸡蛋馅的馅料中加入“十三香”之后味道变得更加香醇,有的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实践发现了包饺子的技巧。通过深入、细致观察的形式发掘学生的亮点,并对学生这些勇于探索和发现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赞扬,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的动力。除了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之外,学生也应通过主动担责、积极思考以及及时沟通的方式进行自主化的管理,充分展现自身的活动主体地位。如此,通过对活动过程加强监督和管理,促使学生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活动,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四)成果展示,体验乐趣收获满足
从主题的选取、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对整个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直至最后成果的展示,整个活动过程的复杂对人的意志力和耐力是一项严峻的考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成就感,教师应注重对成果展示环节的精心设置,引领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展示、比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意识和创新思维,整个活动也能向着研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开展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制作海报、录制视频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比如展示如何利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绘制学校的火灾逃生路线图,如何利用美术的相关知识制作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海报,以及如何利用数学中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计算或是测量学校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等,让学生在全面展示自身活动成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如此,便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在获取身心满足感的同时促进自身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活动评价,肯定成绩持续发展
教育评价作为诊断、反馈教学的重要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日趋完善地发展下去的,而教育评价作为整个活动的助推器能够调整整个活动的进度和流程。尤其跨学科整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本身较为陌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因而适时、恰当地进行教育评改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教师应在充分、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评价,通过对活动方案和教学策略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开展以“信息技术改善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应注重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结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即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定参与活动,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哪些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学生为了更为全面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调查问卷活动,即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询问,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了解信息技术手段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针对这种积极参与活动并敢于创新活动的情况,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并利用自评、他评、师评等综合评价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如此,便将教育评价激励、鼓舞人心及其诊断、优化教学的作用发挥了出来,学生在教师合理评价的指导下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六)总结反思,明晰价值丰富经验
总结反思是改进、提升的必要前提。通过对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反思,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选题是否可取及其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活动方案设计的有效性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总结、反思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以及反思优势与不足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我是今晚的大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反思的形式谈谈自己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与不足。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抒发着自己的感想,有的说自己不会做饭,甚至对有的菜的名称也叫不上来,在参与活动时也缩手缩脚,这是自己今后应当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有的学生则说自己对与营养学有关的知识了解得不多,不懂得如何合理、科学搭配膳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围绕学生所说的内容或是活动中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通过对活动中各个流程和环节的再次审视解决遗留问题,保证下次在开展类似活动时能够扬长避短,在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收获。如此,便将总结、反思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出来,达到积累经验、丰富认知的良好活动效果。
总之,跨学科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索跨学科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在参与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学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自身的知识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