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古大海里的长脖子

2023-08-04

红领巾·探索 2023年8期
关键词:食者白垩纪古生物学家

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内陆发现了一具非常罕见且相当完整的古生物化石,一起来看看这具跨越上亿年的遗骸给我们“讲述”了哪些令人震惊的真相吧。

挖出的化石是什么

薄片龙,一种生存于白垩纪的蛇颈龙。和鱼龙一样,蛇颈龙也不属于恐龙家族,而属于远古海洋爬行动物。从化石就能看出,薄片龍有很长的脖子,这是蛇颈龙家族最鲜明的特征。

这具化石有什么特别吗

它非常珍贵!

一般情况下,蛇颈龙生活在海里,死亡后身体会膨胀并浮出海面,遭到食腐动物或者海浪的破坏。因此,它们的遗骸往往七零八落,很少能沉淀在同一个地方。再加上蛇颈龙脖子过长,其化石在形成过程中很容易断裂,所以,后人很难发现完整的个体。由此可见,一具完整的蛇颈龙化石,而且还是脖子特别长的薄片龙的化石,对古生物学家来说,有多么宝贵!

为什么少了一只鳍

和所有蛇颈龙一样,正常的薄片龙应该有4只鳍肢。然而,这具新发现的薄片龙化石只有3只鳍肢,右前肢几乎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很不合常理—就连最脆弱的头部都在,为何会单单丢失了一只鳍?

古生物学家经过一番研究和分析,初步推测,这只薄片龙生前就已经丧失了右前肢,很可能是被更强大的掠食者攻击所致。

发现地为什么在内陆

这具薄片龙化石的发现地点在“澳大利亚恐龙大道”附近,这里因为周边盛产包括恐龙在内的古生物化石而得名。该地深处澳大利亚内陆的埃罗曼加盆地,因为白垩纪时期海平面升高,这片盆地被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流入的海水淹没,形成内海,许多远古海洋生物在此栖息。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海里的薄片龙的化石会出现在今天的内陆地区。

物种:薄片龙

昵称:小王子(由发现者命名)

生存年代:大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

体长:6米(小于薄片龙10米的平均数据,故推断为未成年个体)

薄片是什么意思

薄片龙的第一个化石标本出土于1867年,因为这具化石的胸骨和骨盆区域有一些薄片状的骨头,当时的人们就将其命名为“薄片龙”,其拉丁学名“Elasmosaurus”的意思就是“有轻薄片板的蜥蜴”。当时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爱德华·科普根据生物命名二名法的规则,给薄片龙的学名后加了一个种加词(相当于小名)—“Platyurus”,意为“平尾”,指薄片龙化石那又扁又平的“尾巴”。但就是这么个平平无奇的小名,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薄片龙引发了什么大笑话

第一具薄片龙化石的头骨是零散分布的,不能一眼看出头的位置。爱德华·科普轻率地将脊椎化石中较短的突出端当作薄片龙的脖子,把很长的那一段当成尾巴。当他准备展示自己复原出的薄片龙错误形象时,同僚奥塞内尔·马什很快就发现并指出了科普的错误,导致两人关系恶化,并从此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这就是古生物研究史上著名的“化石战争”。

长脖子有什么用

薄片龙的脖子非常长,几乎占据总体长的2/3,这种长度即使放在蛇颈龙家族里也相当特别。薄片龙的颈椎骨非常多,目前已发现的至少有72块。早期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么多颈椎骨组合在一起,能让薄片龙的脖子像蛇那样灵活地扭动,甚至可以让它垂直抬起头部,方便伸出海面呼吸。但现代研究推翻了这种观点,薄片龙的脖子移动范围有限,不可能像天鹅那样弯曲。关于长脖子的具体作用,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是方便捕猎灵活的鱼类,也有的认为是协助调整游泳姿势,但这些观点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希望这次发现的“小王子”能帮人们揭开薄片龙的长脖子的秘密。

你知道吗?

嘲笑科普头尾不分的马什也闹过类似的笑话,他将一只迷惑龙化石的头错装到了尾巴上。这个错误直到一百多年后才被发现并纠正。

薄片龙凶猛吗

从薄片龙那较小的嘴巴和牙齿能看出,它们主要以小型鱼类以及海洋软体动物为食,不是凶猛的掠食者。人们还在其他薄片龙的化石上发现了不少鲨鱼、上龙(一类庞大凶猛的远古海洋爬行动物)的咬痕,这表明它们也有可能是更强大掠食者的猎物。

猜你喜欢

食者白垩纪古生物学家
白垩纪大逃杀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霸王龙称霸白垩纪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复原两亿多年前乌龟化石
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秦簡“月食者”新證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食肉动物就是掠食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