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器不二,展园一体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生态展区协同设计策略探析

2023-08-04达周才让白伟岚牛萌DAZHOUCairangBAIWeilanNIUMeng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6期
关键词:展园博园一体

达周才让 白伟岚 牛萌 DAZHOU Cairang BAI Weilan NIU Meng

从总体方案与展园设计之间的关联出发,总结往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与展园的关系特征,提出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承袭我国传统“道器不二”思想,统筹竖向、水系、海绵、植物、市政、交通等专项并进行协同建设,遵循将景观要素与生态要素有机融合的全新设计思路。

协同设计;展园一体;生态展区

1 生态展区概况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以下简称“合肥园博园”)选址于合肥市骆岗机场原址,规划红线总面积为285.32hm2,其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以“强生态基础、补服务短板、惠百姓民生、留城市记忆、增科技亮点”为目标,采用城市更新的方式,旨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合肥特色的园博园。

生态展区位于合肥园博园北侧,占地面积106hm2,内部被南北向的新老庐州大道割裂为3个区域,西侧以杂木林、坑塘为主,中部以村庄和农田遗址为主,东侧分布部分农田遗址(见图1)。

1 合肥园博园生态展区概况1a区位1b现状1c鸟瞰效果

2 生态展区协同设计思路

生态展区是合肥园博园最重要的生态基底,故设计创造性地提出“道器不二”协同策略,从掇山、营林、净水、聚湖、理村、布田、置草七大要素着手,以生态修复、体验、展示为核心,将展园形式与合肥园博园内容协调统一,实现全面融合的展园一体构想(见图2)。

2 协同设计策略

2.1 境展一体

境展一体即采用生态设计手法,以生践展,将生态展区集中展示的生态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合肥园博园的规、建、管全生命周期,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使用生态材料,以近自然的手法对生态展区进行生态修复。

2.1.1 山水融合的自然骨架构建

1)园林理水技术应用 梳理现状遗存,运用我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水的手法,营造山环水抱、负阴抱阳的自然山水形态(见图3)。应用海绵城市MIKE FLOOD与MIKE URBAN软件,模拟全园内涝风险区域及径流,科学组织全园地表雨水排放。对土方进行动态设计,罗列土方挖填台账,统筹城市区域协同开发的土方平衡。

3 合肥园博园生态展区自然山水形态格局

2)水生态系统集成 依托现有坑塘,挖湖堆山,适当扩大蓄水储备,结合地形贯通水系,增强河道蜿蜒度,动态控制水位,打造溪流、草泽、筑岛、洼塘、花海等水岸生境;广泛采用海绵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2 全要素生境的自然本底修复

1)土壤改良 提高种植土壤标准,为绿化建设储备优质的种植土壤,实现可持续的绿化种植模式,采用分层平移表土剥离法,依据现场采样的表层土检测报告,判定土壤质量等级,对不同厚度表土进行抄平剥离,提出适宜所选树种的原土就近改良利用方案。

2)林相更新 围绕生境营建,尊重场地原生植物特点,对现状杂木林应留尽留,使场地内植物景观快速成景。因杂木林缺少复层植物群落,故改造注重整体林相更新,如林下植物空间营造,针阔结合、乔灌草复层异龄混交,使植物季相及群落结构更加丰富,营造复合多元的植物群落生境,塑造城市级绿色基底。

3)群落恢复 以植物为核心进行多层次设计,助力生态修复,在骨架林相改良基础上,模拟合肥地区自然植被群落特点,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施策构建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实现公园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再生。

2.1.3 棕地修复与资源再生

1)棕地修复 采取淤泥清除、弃料移除、农药污染治理、建筑废料处理等综合措施,消除废弃地的污染源,改善用地基础条件。农药污染区域采用药物喷洒、先锋植物改良、乡土植被恢复三大措施;建筑废料通过初筛、分类、无害化处理、骨料处理等步骤成为再生资源。

2)资源再生 充分利用现状村庄拆除的废料,骨料用于场地及道路的垫层、面层;整料通过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局部景观化利用,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再生,又可进行循环经济的科普与展示;大块混合料经无害化处理可用于地形塑造。同时保留现状拆迁村庄的在地印记与形态肌理,以物尽其用、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循环经济的实践过程,实现废弃地更新。

2.2 景境一体

景境一体即采用景观设计手法,以景显境。生境营造为景观场景塑造服务,景观设计以生态为底色,基于徽派园林文化、田园文化、安徽茶文化打造水口苑、田园诗及茶花谱三大情景空间,营造古韵悠长的文化意境、描绘返璞归真的自然环境、体会采茶赏花的清雅心境。

2.2.1 水口苑

以坑塘为核心重塑山水,通过远山、层林、碧水环境塑造,再现徽派园林“枕山、环水、面屏”的空间意向,描绘返璞归真的自然山水风光。水口苑承袭水口园林造景手法,还原“水口五生”人文要素与“亭台楼榭、池馆廊桥”景观要素,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徽派园林秀美画卷(见图4)。

2.2.2 田园诗

活化村庄与田园的在地记忆,保留村庄聚落的肌理,利用原址村舍的红砖,打造“再现红村”的乡村野趣,强化在地记忆烙印。对农田进行空间归置与土壤改良,选取田园风光中具有代表性的稻田、油菜花田、月季花园等,结合大型地下车库建设,在车库顶部采用起伏微地形的形式营造原野、花田的田园风貌;承袭新安画派自然野趣的艺术风格,种植安徽特有植物、观赏作物及时令花卉,打造多彩安徽、诗画田园的大地景观(见图5)。

5 田园诗鸟瞰效果

2.2.3 茶花谱

设计依据安徽丘陵地貌,在地下车库上方营造浅山缓丘地形,通过喷雾加湿和酸性土壤改良形成特定小气候,片植安徽特色茶树,结合地形塑造安徽特有的茶山风貌,打造城中茶园、岗上风光,感受采茶观花的清雅心境之美(见图6)。

6 茶花谱鸟瞰效果

2.3 展园一体

展园一体即采用展园设计手法,以展衬园。古典大师园以自然山水景观为息壤,诠释我国传统园林山水精神;生态修复园打造田园景观,展示生态修复技术和循环经济成果;海绵理水园以涉水景观为特色,展示水体治理与海绵城市实践成果。

2.3.1 古典大师园

位于生态展区西部,围绕水口苑场景构建“五园环翠”,形成依水而伴、展园一体的自然人文风光。“五园”以“致敬经典”为主题,综合考虑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发展,确保有据可依、有史可查、有图可摹。遴选5个传统园林,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典场景,描摹中国古典园林观想画卷(见表1),即在有限的场地内重现经典场景,采用多种展示手段营造意境,由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对其重新演绎,展开一场超越时空的古今对话(见图7)。

表1 古典大师园主题分类

7 古典大师园展园方案

2.3.2 生态修复园

位于生态展区中部,以田园诗的景观意境为背景,以红村为棕地修复和循环利用的现实样板,营造生态修复的主题氛围,围绕废弃地改造、循环经济和生态修复,选择在城市生态修复中具有实践经验和优秀范例的城市为范本,进行生态修复主题展园设计与建设(见表2),集中展现城市更新与生态修复技术,营造绿色家园。

表2 生态修复园主题分类

2.3.3 海绵理水园

位于生态展区东部,结合功能湿地建设、许小河水环境治理,聚焦海绵建设、水体治理,集中展示现代理水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思辨水城关系,实现海绵理水主题的展园一体(见表3)。

表3 海绵理水园主题分类

3 生态展区协同设计策略

3.1 境展一体,以生境营造践行展园技术

采用因地制宜的修复理念,根植场地现状,选择最符合发展需求的城市生态环境,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合肥园博园设计、建设乃至后园博时期的运行管理中,超脱展园展示,全面践行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修复与展示主题的一致性。

3.2 景境一体,以景观意境凸显多元生境

景观主旨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生境营造为景观场景塑造服务,修复技术与景观塑造结合,涵盖山水、植物乃至一切自然生物,塑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实现景观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

3.3 展园一体,以展园主题衬托园博体验

多样化景观为多元主题展示夯实自然基础,营造自然山水、乡野田园、水畔湖光的景观特色,将景观主题与展园主题进行叠加和强调,采用交互参与、沉浸体验为主的方式,实现展园与园博体验的一致性(见图8)。

8 生态展区方案演变

4 结语

协同设计本质上是实现“生态、景观、展园”三位一体的构想,生态修复(生境)与展示主题(人境)一体化,景观塑造(意境)与生态环境(生境)一体化,展园主题(人境)与园博体验(意境)一体化,以生态为本底、景观为特色、展园为核心,是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对中国传统园林“生境、人境和意境”统一思想的实践。

猜你喜欢

展园博园一体
基于景观符号学的园博会中地方展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展园为例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山东展园展区双双斩获北京世园会特等奖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参观园博园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