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测井电缆的方法与应用
2023-08-04杨杰
杨杰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 上海 200335
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测井电缆断落的情况,处理起来十分困难,主要有以下难点:落井电缆顶部深度无法准确判断,如果工具下不到位就会出现捞空,如果下钻过多,则会造成电缆堆积,甚至将电缆压死,无法打捞。电缆打捞工具种类较多,多数是技术人员根据经验现场设计打捞工具,同时根据打捞情况随时变更工具设计,严重影响打捞效果。打捞电缆时,为了让电缆缠绕在工具上,需要转动钻具,而转动的圈数、速度也是凭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没有标准参考,如果转动太多,可能缠绕成电缆疙瘩,绞断电缆,打捞失败,严重时会造成起钻困难或卡钻事故。一次性捞出所有电缆的可能性极低,通常需要多趟打捞。裸眼段井况复杂,井壁垮塌,钻具遇阻、遇卡,影响打捞。
1 打捞工具的种类
1.1 标准外捞矛
图1 标准外捞矛设计
特点:顶部设计一个推绳盘,可根据井眼大小来选择不同尺寸(比套管内径小1寸为宜),下钻过程中将杂散电缆往下推,便于捞住电缆。同时推绳盘上有一层铅印模,可辅助判断井下情况。
1.2 内捞矛
特点:一般为现场加工,根据井眼大小,选择一根短套管(例如:8.5”井眼,使用7”套管),通过切割,加工内倒刺。使用条件:井中电缆较少,或者电缆断为许多短节时,外捞矛无法钩住电缆时,内捞矛效果较好。
1.3 壁钩
图2 壁钩设计
特别:一般为现场加工的打捞工具,旋转钻具时,壁容易弯曲,只能直上直下,不能转动,通常用于斜井打捞电缆。
1.4 套铣
使用条件:落井仪器顶部剩余少量电缆,采用外捞矛和内捞矛无法捞住电缆时,下套铣工具,将电缆磨碎后循环至井口,便于下一步打捞仪器。
2 打捞步骤
2.1 判断落井电缆在井中的状态
只有掌握电缆在井中的状态,才能判断出准确的电缆头位置,为制定合理的打捞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全部弯曲。电缆呈螺旋或正弦组合状,基本呈正弦曲线状;该情况一般发生在测井仪器被卡,电缆被拉断时。
2)沿井壁直线状。电缆粘附在井壁上,从粘附断上部拉断;或者套鞋处有破裂,电缆卡在该位置,并且拉断。
3)部分弯曲,部分直线,有部分电缆发生粘附,这种可能较少。
2.2 确定电缆顶部深度
确定鱼顶的深度,可以为打捞提供深度控制,提高打捞成功率。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来确定鱼顶深度:
1)计算法
落井电缆在井下呈直线状部分的长度,就是电缆本身的长度。因此,确定电缆顶部深度,主要是计算曲线状电缆在井下的位置。为此,以下给出的电缆头深度计算公式,主要适用直径215~245mm井眼。
L=KS+L1
L为鱼顶深度;L1为电缆断裂深度;K为下落系数(一般取0.10~0.15);S为落井电缆总长度。(单位:米)
实例一:某井电缆从井口断裂,电缆长度4189米,计算得出鱼顶位置418~623米,实际下钻探到鱼顶深度为504米。
实例二:某井穿心打捞过程中,电缆从井口脱落,电缆长度7330米,计算得出鱼顶位置733~1099米,实际下钻探到鱼顶深度为797米。
2)测量法
由于电缆的材质是钢性的,可采用测量磁性定位的方法来探鱼顶,根据磁性的变化,可以比较精确的得出鱼顶深度。(适用于裸眼段,无磁性干扰)
2.3 选择打捞工具的依据
1)根据井眼尺寸和鱼顶深度来选择推绳盘的尺寸。
2)根据井眼轨迹和落井电缆长度,选择内捞矛或者外捞矛。
2.4 打捞注意事项
1)外捞矛
电缆长度大于25米,成功的几率较大,此数据为经验值,案例:某油田采用外捞矛成功打捞85ft的橡皮电缆。
打捞工具尽可能设计弱点,方便后续复杂情况处理。
接近鱼顶时 ,上提称重,不能循环,防止压实电缆。
遇阻2~3t,正传三圈,同时观察扭矩变化。上提观察悬重变化,来回尝试。
严禁多转、遇阻吨位过大。
做好多次打捞的准备。
2)内捞矛
电缆长度小于25米。
接近鱼顶时 ,上提称重,不能循环,防止压实电缆。
遇阻2~3t,转动钻具同时观察扭矩,有所上升趋势停止转动,上提观察悬重变化,来回尝试。
严禁多转、遇阻吨位过大。
内捞矛一般只下一趟,如果失败,应考虑下入套铣工具。
3)壁钩
电缆长度大于25米,多用于斜井,井斜大于45度。
打捞工具尽可能设计弱点,方便后续复杂情况处理。
接近鱼顶时 ,上提称重,不能循环,防止压实电缆。
遇阻2~3t,不能多周次旋转,以防工具弯曲和刮伤井壁,造成井眼坍塌。
上提观察悬重变化,来回尝试。
严禁遇阻吨位过大。
做好多次打捞的准备。
3 典型案例
3.1 成功案例
1)案例一
套管程序:9.625in*4002.0米
井筒流体类型:海水
井斜:最大井斜85.5°,井斜段145米 - 4002米,稳斜斜度75°
落井电缆长度:1068米 项目:测固井质量
打捞方式:标准外捞矛
2)案例二
作业小队:国外公司 井深:5883米
仪器遇卡深度:4917米 井眼:8.5”
落井电缆长度:16米 项目:放射性
打捞方式:先采用外捞矛抓电缆,由于电缆长度太短,未成功;后续采用内捞矛抓住仪器台阶,成功捞出仪器。
3)案列三
井深:7362米 井眼:6.6”(7 1 6 7 ~7362m)
项目:放射性 遇卡深度:7346米
落井电缆长度:7330米
打捞方式:外捞矛→内捞矛→套铣→卡瓦打捞筒(来回组合,共计34趟打捞)
3.2 失败案例
1)案例一
钻头:8.5 IN 井深:5254.0 M
遇卡深度:4225.0 M
电缆长度:从井口断裂
项目:声波电阻率
打捞方式:井队加工打捞矛
第一趟:探得鱼顶,正转8圈起钻至井口,发现捞矛上的倒刺钩均压倒在钻杆本体上,打捞电缆失败。(如图5所示)
图5 非标准打捞矛倒刺
第二趟:重新加工5”钻杆捞矛,遇阻3t,正转8圈起钻,打捞出电缆80米。
第三趟:下钻至458m,遇阻3t,正转8圈,起钻,捞出电缆20米。
第四趟至第十三趟打捞,采用各种自制打捞工具,期间引鞋压弯落井,井下情况越来越复杂,最后一趟采用内捞矛,最大下压25吨,鱼顶位置无变化,打捞电缆失败,放弃打捞。
失败原因分析:
工具结构不合理。
遇阻下压过大,造成电缆压实,没有打捞间隙。
2)案列二
井眼尺寸:6英寸
井深:4500 米
井型:直井
套管尺寸:7”×4005 米
本次任务:双侧向电阻率,中子,密度,自然伽玛能谱
电缆长度:25米胶皮电缆
打捞方式:井队加工外捞矛→内捞矛→套铣→卡瓦打捞筒
第一趟打捞:外捞矛,捞获少量电缆胶皮,电缆及仪器均未捞获。(如图6所示)
图6 现场加工的外捞矛
第二趟打捞:内捞矛,打捞筒里有残余电缆。
第三趟打捞:下套铣工具清除残余电缆。
第四趟打捞:卡瓦打捞筒,抓仪器本体。成功抓住落鱼,最大过提100klbs,未能解卡,判断仪器被埋,遂放弃打捞。
失败原因分析:
工具结构不合适,导致第一趟打捞失败。
井下静止时间过长,井眼坍塌,导致仪器卡死,无法提活。
下入套铣筒太短,套铣长度有限。导致被埋仪器没有获得足够的自由。
3)案列三
作业队伍:国外公司
井深:3920米
井眼尺寸:8.5”
套鞋:9.625”×1383.32
项目:测压取样
遇卡深度:3657.2米
落井电缆长度:638.1米
打捞方式:外捞矛
第一趟打捞:在2960米遇阻,井况复杂,未顺利下到位,该工具出井,其中有四个齿在井下活动钻杆时落失,而且打捞工具本体由于钻杆遇阻而弯曲。(如图7所示)
图7 出井外捞矛
总共11趟打捞,其中9趟工具遇阻,未到达电缆顶部,只有最后两趟打捞出少量电缆。期间钻头通井4次,井况复杂,遇阻遇卡严重,来回划眼,导致井壁垮塌,埋井。
失败原因分析:
井眼复杂,导致此次打捞失败的主要原因。
处理时间过长,地质构造与钻井液性能的原因影响通井管柱未能顺利完成通井。
4影响打捞的关键因素
1)打捞工具的选择要正确,选择或加工适合与本次打捞最合理的工具。
2)打捞工艺要正确,制定合理的打捞方法。
3)处理时间越短越好,不要过多的浪费时间,尽快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4)打捞本身就是处理事故,在没有处理完,不能轻言放弃。
5)现场人员的经验对打捞成功与失败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6)地质条件和钻井液性能也是影响成败的重要指标。